既然蜂蜜的價格差異如此之大,那麽“明礬+糖+醬油+水=蜂蜜”真的是真的嗎?
記者買來資料,按照網上的“造假”步驟壹探究竟。
實驗材料:盛水的量杯壹個,白糖600g,明礬100g,醬油400ml,清水。
實驗壹:用200克白糖做的“蜂蜜”,味道很幹。
實驗步驟:1。在鍋中加入400毫升水,加熱至沸騰。然後在開水中加入200克白糖,用筷子攪拌,使其完全溶於水。糖水變得有點粘。
2.三分鐘後,記者在糖水中加入三滴醬油,繼續用筷子攪拌均勻。加熱壹段時間後,液體逐漸呈現接近正常蜂蜜的琥珀色,沒有太多醬油味。
3.5分鐘後,記者往鍋裏加入兩勺約20克明礬,使其充分附著,不沈澱。攪拌均勻後,開大火煮五分鐘,繼續用筷子攪拌。同時,煮沸的液體產生帶有蜂蜜氣味的白色細泡沫。
實驗結果:經過10分鐘後,煮出來的蜂蜜在顏色、氣味、黏度上都與正常蜂蜜非常接近,但記者品嘗時發現,煮出來的蜂蜜有澀、酸、苦的味道。
實驗二:用400克白糖煮出來的“蜂蜜”味道差不多。
記者將白糖加入400克,其余實驗步驟不變。
實驗結果:停止加熱8分鐘,壹壺透明有光澤的300 ml“蜂蜜”出鍋了。與第壹次實驗相比,煮出來的蜂蜜不再那麽苦,從外觀和口感上也很難辨別真假。
由此可見,網上文章所描述的並非虛假,而是這種人工“蜂蜜”與白糖、明礬等實驗材料的比例密切相關。
隨後,記者計算了最後壹次成功“蜂蜜”的成本:400克白糖4元;100克明礬1元,實驗只用了20克,也就是0.2元左右;5元,壹瓶醬油,只用了3滴,不到0.1元,做出了最後300多毫升的“蜂蜜”,重約1斤,成本僅4.3元。
業內人士:買蜂蜜要“看氣味”
通過記者的實驗,不難看出,利用實驗材料確實可以勾兌出“蜂蜜”。那麽對於消費者來說,如何區分市場上不同品質的蜂蜜,保證消費者的舌尖安全呢?
從事蜂蜜工作7年的新疆百信草原蜂業有限公司銷售人員馮英說,目前市面上的假蜂蜜主要是用澱粉和糖漿混合制成,成本相對較低。公眾可以通過看、聞、切來辨別真假蜂蜜。
王:看顏色就知道了。真正的蜂蜜含有花粉等物質,不是很清澈,白色、微黃色或琥珀色,顏色比較光滑柔和,特別是淺色。假蜂蜜用白糖熬制,看起來清澈明亮,壹般呈暗黃色。另外,可以將少量結晶的固體蜂蜜放入容器中,蜂蜜與水混合後會立即融化,但如果是摻有白糖等其他物質的假蜂蜜,融化速度會慢壹些。
聞:聞就是了。真正的蜂蜜味道醇厚芳香。摻假的蜂蜜聞起來有刺鼻或水果味。
切:就是人們常說的“劃”和“滴”的鑒別方法。當妳用筷子直接切到蜂蜜裏,然後攪拌,真正的蜂蜜可以拉出很長很細的絲,而且即使斷了,拉出來的絲彈性也很強。假蜂蜜壹攪,就像壹滴水壹樣掉下來,沒有變成絲,也沒有變成線。
醫生:長期食用明礬易患阿爾茨海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