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原因
1,飼養障礙:母豬妊娠後期營養過剩,體型過胖,或者產前壹周和產後壹周餵養不當;孕期飲食單壹,營養水平過低,導致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尤其是鈣、硒、B族維生素、維生素e缺乏或不足。
2.生產壓力:現代規模化養殖中,免疫力、狩獵、駕駛、噪音、陌生感、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等都會導致壓力。
3.供水不足或水質不佳:部分豬場疏於管理,如飲水系統堵塞,導致導水組缺水,繼而引發腸胃疾病。
4.常見病:寄生蟲、腸胃炎、胃潰瘍、胃潰瘍、便秘、內分泌失調等。在生產壓力的誘導下加劇。該病可繼發於產程延長,尤其是難產時分娩不良和分娩方式不當。
5.產後護理不當和產後感染;各種病原微生物,如大腸桿菌、棒狀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放線桿菌等。常感染生產母豬,引起消化吸收障礙,不能進食。
6.其他疾病:非典型豬瘟、藍耳病、飼料黴變等。
二、發病機理
長期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近期免疫抑制疾病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應激增加、代謝紊亂。妊娠後期營養過剩或圍產期餵養不當和過量,可導致母豬血糖偏高,反射性抑制攝食、消化和吸收功能;分娩後壹周內,母豬伴有胃腸發育遲緩。此時,過多的飼料供給或過快的增加都會加重胃腸負擔。各種致病因素直接或間接刺激胃腸粘膜上的受體,反射性或直接幹擾胃腸道的正常分泌、運動和消化功能。
產前用藥隨意、不規律,導致部分藥物對腸道的刺激,導致胃黏膜損傷,出現壹系列胃腸功能問題。(例如,如果人們服用過量的藥物,尤其是安乃近或止痛藥,會導致胃酸和嘔吐)。對於豬來說,服藥過多不壹定是好事,但長期不用也是不可取的。然後,我們結合以下內容分析,找出哪些種類的藥物是選擇性配伍應用所必需的。
癥狀在臨床上,大多數情況下只是表現為間歇性反復食欲不振或頑固性不進食,有些豬每次餵食都有拱起現象,但不進食。有的酒量很大,有的飲食不壹樣,有的對青飼料還是有壹定的胃口,有的初產母豬很緊張,不敢在飼餵槽裏飼餵。大部分母豬的精神、體溫、脈搏呼吸都不明顯。因產後感染嚴重而不進食的母豬,可能出現產道異物、體溫升高、呼吸加快、精神不振等癥狀。壹般豬會出現便秘、尿黃,甚至糞球上布滿粘液和偽膜,可見的黏膜甚至皮膚呈現不同程度的黃色染色。有些豬的眼角有深褐色的眼屎,結膜發紅,鼻子幹燥。有的豬有嘔吐現象,嘔吐物多為黃色、酸味、有臭味的液體,或帶有未消化的飼料。
第三,綜合防治
(1)預防
1,加強飼養管理
(1)用全價日糧飼餵母豬,並註意母豬的脂肪狀況,80%脂肪為宜。加強母豬妊娠期的運動管理,增強體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予足夠的綠色多汁的飼料。
(2)加強妊娠母豬尤其是圍產期母豬的飼養管理,妊娠後期產前壹周減少日飼料1/7,分娩當天禁食或只喝糠水,產後壹周內每天增加0.5kg。產後第八天到斷奶前3-5天,在保證食欲旺盛的基礎上,提供足夠的食物。斷奶前3-5天迅速減少飼料。
(3)加強分娩母豬的環境控制,防止溫度升高,保持清潔衛生,通風通暢,避免恐慌,降低噪音。
(4)經常檢查飲用水系統,提供充足、清潔的飲用水。
(5)做好免疫預防工作,以免疫接種為主導,加強衛生消毒。做好豬場免疫監測工作。
(6)做好飼料采購和保管工作,防止飼餵發黴變質的飼料。
2、合理用藥預防——靶向給藥
(1)分娩前3天至分娩後7天在母豬飼料中添加“必喜敏”或產前凈化針對當前季節性流行疾病(圓環病毒和附紅細胞體)-康泰沖羅勒凈快速復壯病毒請。
(2)分娩前7-10天肌肉註射0.1%亞硒酸鈉-VE10ml。可在母豬飼料或水中長期添加2%的小蘇打。夏季可同時添加適量的藿香正氣散或藿香正氣水(定向飼餵時每頭母豬可餵成人量的三到五倍,尤其是分娩前壹小時)。
(3)分娩前後用0.1%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消毒乳房和外陰後軀。
(4)分娩後可根據情況肌註縮宮素5ml,保康素8-15 ml。
(5)殺蟲劑可在分娩前10天按每公斤體重給藥壹次。
(6)分娩前7天,先淋浴,然後全身噴灑2%敵百蟲或1-3%蘇傑。
(二)治療原則
1.改善飼養管理,加強環境控制,減少應激因素。
2、控制感染,防止繼發感染,檢查有無乳房的炎癥、產道炎癥。
3.調節消化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恢復食欲。
特定藥物:
(1)將維生素B1與亞硒酸鈉和維生素e混合
(2)便秘時,服用小蘇打、硫酸鈉等。,同時用溫肥皂水或植物油進行深度灌腸。另外,發燒的話壹定要同時給肌肉註射熱毒,這是速效的(量可能會大壹點)
(3)黃疸要用Vk3,但如果灌腸後通了,妳還是不要輸液(衛福安、牛磺酸、榮丹蘇、維生素B1、青黴素、蘭苑康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