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便秘作為最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壹,困擾著不少於2%的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女性同胞。其主要表現為:排便困難、大便幹燥、排便不盡、肛門梗阻甚至需要用手幫助排便。男女發病率約為1: 3,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二、慢性便秘的原因:慢性便秘看似簡單的原因卻紛繁復雜,主要是結腸的傳輸功能受損(運動障礙);肛門括約肌功能障礙引起的;同時,包括情誌因素和藥物副作用,可引起分泌、代謝和神經系統異常,消化道多種疾病均可誘發便秘。需要臨床特殊治療的慢性便秘可分為慢性傳輸性便秘;指大腸傳輸功能障礙引起的便秘,約占壹半。影像學檢查顯示整個胃腸道或結腸的通過時間延長,結腸動力低下。
三、出口梗阻性便秘:指肛門直腸解剖結構異常導致直腸內外括約肌功能紊亂,排便運動障礙而引起的便秘,約占1/4∽1/3。檢查顯示肛門直腸動力和排便異常,恥骨直腸肌肌電圖異常。多見於女性和老年人。混合型便秘:即以上兩種類型為綜合型或非典型型。慢性便秘的臨床診斷與分類:慢性傳輸性便秘:多見於年輕女性,常伴有腹脹不適,排便長期依賴瀉藥。
四、直腸前突型便秘:多見於女性。主要原因是直腸陰道隔膜較薄,在糞便的壓力下向陰道突出,排便困難。排便時需要在肛門和陰道周圍施加壓力,甚至用手指扣住糞便。直腸腸套疊便秘:由於直腸黏膜松弛、脫垂、腸套疊,堵塞肛門,排便困難,越硬越堵塞。恥骨直腸綜合征便秘:指恥骨直腸肌痙攣性肥大引起出口梗阻引起的便秘。箱底痙攣綜合征便秘:排便時恥骨直腸肌和肛門外括約肌不協調松弛,甚至收縮堵塞出口,排便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