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醫藥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醫藥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仍不十分清楚。目前多數人認為是人體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視為慢性綜合征,表現為外周關節非特異性炎癥。此時患病關節及其周圍組織呈現進行性破壞,導致受損關節功能障礙。女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率高於男性,女性是男性的2 ~ 3倍。歐美國家發病率明顯高於中國。

癥狀和體征

本病起病緩慢,累及雙側對稱關節。其臨床癥狀和體征如下:

1.疼痛本病早期有局部關節痛,特別是活動期,伴有壓痛、壓痛,是最早的體征,也是患者最敏感的體征。

2.僵硬受影響的關節是僵硬的,尤其是早上開始鍛煉的時候,但是鍛煉壹段時間後會逐漸好轉。

3.腫脹患側關節周圍軟組織為彌漫性腫脹,表面溫度略高於正常關節。

4.掌指關節屈曲和尺骨偏斜常見於晚期畸形病例;如果發生在腳趾上,則呈現爪趾畸形的樣子。

5.30% ~ 40%的皮下結節患者可有皮下結節,有助於本病的診斷。可對皮下結節進行病理檢查,輔助診斷。

6.部分患者在體溫升高的急性期可出現發熱,多為38℃以下的低熱。

藥物治療

1.休息,尤其是病變處於急性期時,患者應徹底休息,以減輕疼痛;在非急性期,不建議患者過度運動,做劇烈運動。

2.理療在恢復期,可以酌情選擇有效的理療,以幫助關節活動,改善患病關節的炎癥反應,同時也可以防止其失去太多的功能。

3.主要有以下幾種藥物:

(1)水楊酸類:臨床常用,每次劑量0.5 ~ 1.0g,每日4次。容易出現胃腸道反應,血小板聚集下降。目前多采用腸溶制劑。

(2)金制劑:當前者不能控制癥狀時,可肌肉註射金制劑如巰基乙酸鈉或硫代葡萄糖酸金,1周10μ g,第二周25μg,此後每周最多50μg。服藥時註意患者的壹般情況,肝、腎、血液病患者慎用。

(3)免疫抑制劑:環磷酰胺、甲氨蝶呤等藥物。主要用於嚴重活動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甲氨蝶呤(MTX)每周給藥1次,劑量酌情選擇。劑量範圍為2.5 ~ 15微克..用藥後應密切觀察患者肝臟和血液系統的變化。

4.手術治療對於類風濕引起的畸形,可以在休息時進行手術治療。常用的手術程序如下:

滑膜切除術(1):主要用於掌指關節、腕關節、膝關節,可去除病變滑膜。滑膜切除術後,要借助支具逐步恢復關節功能。

(2)關節灌洗+關節鏡下滑膜切除術:大關節特別是膝關節可在關節鏡下進行下滑膜切除術,同時可反復灌洗,以改變關節液成分,達到緩解關節炎癥狀,改善關節功能的目的。

(3)關節成形術:對於負重關節,尤其是足部的跖趾關節,當爪趾畸形影響負荷時,跖骨切除是可行的,以形成新的關節來提高負重功能,緩解疼痛。

(4)人工關節置換術:對於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當其髖關節或膝關節嚴重受損無法修復時,可酌情采用人工關節置換術。這種情況多見於老年患者。

飲食保健

適當的飲食調整有利於本病的治療,具體調整要結合患者的體形素質和關節痛的虛實來實施。

壹般來說,瘦旺者宜食蓮子心、百合等涼性之品。脂肪、氣虛、痰濁者宜食薏仁、山藥、扁豆等。偏感冒者,宜吃豆豉薺菜;寒邪過盛者,宜以茴香、桂枝、胡椒為配菜;濕盛者宜食薏仁、赤小豆、炒白扁豆;熱邪過盛者宜吃馬蘭頭、同心草燉鴨、蔬菜、水果等。

預防性護理

(壹)飲食應選擇易消化的食物,烹調方法應以清淡爽口為原則,少吃辛辣、油膩和生冷食物。

(2)多吃大棗、薏苡仁等開胃食物,尤其薏苡仁有祛濕祛風的作用。煮成薏米粥或者和綠豆壹起煮都是不錯的選擇。

(3)盡可能減少脂肪的攝入。糖和蛋白質是熱量的主要來源。如果體重超標,就要逐漸減肥。

(4)如果身體較熱,應多吃綠豆、西瓜等食物;天冷的話,應該吃羊或者牛肉,但是攝入量不能太多。

(5)如果服用阿司匹林,壹定要飯後服用,因為這種藥容易對腸胃造成傷害,容易引起缺鐵性貧血。

(6)適當補充維生素A、C、D、E或含有鈣、鐵、銅、鋅、硒等礦物質的食物。增強群體免疫力,防止組織氧化或貧血。

(7)如果服用類固醇,容易導致食欲增加,鈉瀦留,骨質疏松。因此,要控制食物的攝入量,避免體重急劇上升,盡量減少食用調味品和含鹽量高的加工食品,多攝入脫脂牛奶、傳統豆腐等含鈣食物。

(8)減少長時間臥床時間,不宜劇烈運動。妳可以選擇坐著或躺在床上鍛煉。如果是坐姿,可以伸直右腿,將小腿和腳擡至離地30厘米以上,五秒鐘後放下。妳的左腳可以每天重復幾次同樣的動作,基於能量負荷的原理。

(9)冬天淩晨起床要註意保暖。妳可以做壹些熱身運動。動作如下:雙手向前伸直,掌心向下,向下,向後,或者雙手舉至面部,掌心朝向面部,吸氣,然後雙手向上向外伸展,再慢慢放下。

在寒冷的冬天,我們應該註意保暖。當關節疼痛時,我們可以嘗試洗熱水澡來緩解疼痛。

(11)不要隨意使用傳統方法治療關節疼痛,如按摩、* *、拔罐等。,以免加重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或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

(12)耐心配合醫生進行長期治療,定時服藥,定期復診,接受指定專業康復老師的正確康復治療。如果有任何不適,應立即通知醫生。

病理病因

這種病的病因至今不明,有人認為是人體自身免疫性疾病。

疾病診斷

有許多疾病的癥狀和體征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相似,臨床上常遇到以下三種,需要鑒別:

1.骨關節炎壹般不對稱,局部關節反應和關節積液程度較輕,免疫反應和血細胞沈降率正常。

2.痛風的早期癥狀類似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特別是小關節的炎癥反應。但此病多見於男性,血尿酸含量明顯增高,其發作與飲食構成密切相關。

3.銀屑病關節炎的關節反應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相似,常累及小關節和大關節,但在患者身上可觀察到銀屑病的皮損(經皮膚科醫生證實)。

檢驗方法

實驗室檢查:

1.血細胞沈降率在大多數患者中,尤其是在急性期,血細胞沈降率迅速增加。

2.血紅蛋白含量略低於正常值,晚期可出現輕度貧血,血紅蛋白含量多在8 ~ 10g之間。

3.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和類風濕因子(RF)陽性的典型類風濕患者,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可能陽性,類風濕因子多為陽性。

4.免疫球蛋白試驗(IgM,IgG)約70%的類風濕患者可出現IgM異常,IgG多為陽性。

5.關節液的檢查受損關節抽出的關節液混濁,但無細菌,關節液粘度低於正常。顯微鏡檢查顯示關節液中沒有晶體。

其他輔助檢查:

1的x光檢查。在x光平片上可以發現以下變化:

(1)軟組織腫脹:關節囊陰影增大。

(2)關節間隙變窄:由於軟骨受累和缺損。

(3)關節周圍骨質疏松:表現為關節周圍骨中的骨小梁減少、萎縮、變薄。

2.可酌情選擇CT、MRI等其他影像學技術,尤其是對早期病例。

中醫辨證論治

壹、病機辨析

區分風、寒、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形成(以下簡稱風樣習俗)

正氣內虛

外界受到風、冷、熱的侵襲。外來病原體對身體的入侵

勢必影響身體健康,氣血津液。營衛不壹致導致寒熱;氣血不和,氣滯血瘀;津液遇寒凝結成痰;從而阻斷痰瘀

儲存關節和經絡

形成關節疼痛和腫脹

功能障礙。

第二,辯證治療

關鍵是區分寒熱:我們認為風、寒、濕是三氣。

很難完全分開。

這只是部分的勝利

風樣習俗的臨床治療

關鍵是要分清寒熱。

(1)濕熱阻絡:即“熱痹”。大部分是風濕性關節炎。

但臨床上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1.輕度濕熱:臨床特點:以關節腫脹、熱痛為主要癥狀。

發燒

有點怕冷。如果風寒濕瘀積日久,化為熱,

不需要發燒或輕度發燒。

不怕冷。我們壹看就口幹舌燥。

苔蘚是白色或黃色的。

脈沖浮子

常用麻黃連翹湯

以釋放外部熱量。

祛濕除痹

每次都取得不錯的成績。處方:麻黃12g,連翹30g,赤小豆20g,防風12g,荊芥12g,桂枝12g,赤芍12g,甘草6g,忍冬藤30g,菊花12g。如果癥狀消失了。

而且關節腫痛還在。

采用“歸芍湯”(經驗方)。處方:當歸15g,赤芍12g,白芍15g,豨薟草12g,絡石藤15g,青風藤15g,秦艽12g。

2.嚴重濕熱:臨床特征:關節腫脹疼痛加重。

從小關節到大關節。

關節疼痛。

快速變形

發燒持續

或者慢性低燒

脈沖數

舌紅

皮毛油膩發黃。清熱治痹。方劑為清熱通絡湯。處方:桂枝12g,知母12g,金銀花30g,連翹30g,菊花12g,青風藤15g,石膏30g,黃芩12g,黃連12g,黃柏65438。

(2)寒濕阻絡:即“寒痹”。多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非發作期。

臨床特點:病程長。

關節肌肉疼痛嚴重。

受影響的區域有壹種寒冷的感覺

指骨關節疼痛和腫脹

不紅不熱。

脈多弦,緊或緩。如果關節變形

機能障礙

寒濕夾痰瘀。

凝結肌腱。我們認為這太惡心了

用常用藥物祛風、散寒、祛濕。

往往效果並不理想。

必須使用大量的熱量

壹種用於溫經散寒的溫經通絡湯

處方:制川烏6克、制草烏6克、黃芪30克、阿莎麗6克、麻黃65438±02克、桂枝65438±02克、獨活65438±02克、白術65438±02克、羌活65438±02克

(3)正能量不足引起的慢性關節痛

強調益氣養血:慢性關節痛多見於肝腎虧虛

氣血兩虛

久病不足

我們必須集中精力補充營養。

關節痛雖然治不好,但是可以自愈。我們經常補氣血。

由昆蟲協助尋找藥物。

恢復正氣

病原體逐漸消失

氣血和諧,舊疾消除。

楊琪不足:多見於慢性關節痛。

肝臟和腎臟損傷

由於壹般陽虛的跡象

治療宜溫腎助陽,通絡除痹。

常用黃芪通絡湯。處方:黃芪60g,桂枝15g,附子12g,當歸15g,黨參30g,靈芝15g,絞股藍30g,藤梨根30g,白術12g,淫羊藿20g,狗脊65438。

(4)痰瘀互結

昆蟲在尋找什麽:風濕性關節炎疼痛劇烈。

或持續關節痛和固執

治風寒濕熱

是痰瘀存留於骨關節所致。

這時候跑來跑去的蟲子的藥就混了。

最合適

也更有效。化痰祛瘀湯由烏梢蛇12g、白花蛇12g、全蠍12g、蜈蚣3g、水蛭12g、土鱉蟲12g、地龍15g、穿山甲15g組成。蓽茇12g、元胡15g、丹參30g、紅花12g、雞血藤30g、絞股藍30g、藤梨根30g、甘草6g。(曹元成)

  • 上一篇:常見的淚腺疾病有哪些?
  • 下一篇:情話:如果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必然會承受孤獨和悲傷。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