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醫經典《黃帝內經》?蘇文?第39章關於疼痛的君臣對話經常被引用作為對疼痛機制的解釋。現在用白話文解釋如下:“皇帝問:”什麽邪物使人體五臟突然疼痛?齊波答道:“經脈中的氣血運行不息,像是無盡的循環。如果寒邪侵入經絡,經絡中的氣血運行就會不暢,運行不暢。寒邪侵入經絡外,經絡外的血液就會減少;寒邪侵入經絡,氣血就會受阻,人體會突然感到疼痛。這裏解釋為“寒”致血少,病位缺乏營養,產生“痛”;而“氣”也會引起“痛”。
除了上述疼痛發展變化的機制外,今天的中醫還把“痹證”作為疼痛的診斷。中醫“痹證”的概念,是指人體虛弱,再次感受到風、寒、濕、熱之邪,使經絡不通,血液循環不足、不暢,肌肉、骨骼、關節酸痛、麻木、沈重,或關節腫脹、變形、殘疾的臨床表現。壹般分為兩種:正能量不足是指由於陽氣不足,風寒濕邪更容易侵入人體,形成風寒濕痹證;邪實是指體內陰虛熱郁,與風濕邪氣相合,形成風濕痹證。中醫治療痹證多以祛風散寒、除濕清熱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