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腺瘤的治療主要包括手術、藥物和放療。正因為沒有壹種方法可以達到徹底治愈的目的,所以各種治療方法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應根據垂體腺瘤的大小、激素分泌情況、患者的並發癥和疾病、患者的年齡、生育要求、患者的經濟情況等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垂體腺瘤的治療是壹個多部門合作的綜合治療過程。
2.放射療法
垂體瘤屬於腺瘤,對放療的敏感性較差。放療後,70%-80%的患者出現垂體功能障礙,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放療只適用於手術殘留、對手術不耐受、對藥物不敏感以及手術或藥物不能治療的疾病患者。
3.藥物療法
對於垂體泌乳素分泌性腫瘤,90%以上的患者(無論是微腺瘤還是大腺瘤)可以使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短效溴隱亭和長效卡麥角林)控制PRL水平,縮小腫瘤體積。只有對這類藥物過敏或不耐受的催乳素瘤患者,腫瘤壓迫引起的急性癥狀需要緊急手術減壓的患者,或不願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才選擇手術治療。溴隱亭治療期間,應逐漸增加溴隱亭的劑量,直至血清PRL水平降至正常水平,並調整劑量維持較長時間治療。
生長激素分泌腫瘤患者無論接受何種治療,都應達到以下治療目標:消除腫瘤,減少腫瘤復發,達到GH標準,緩解臨床癥狀,盡可能保留垂體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命。
對於分泌生長激素的垂體腺瘤,近20年來的主要進展是生長抑素類似物的應用。該藥的臨床應用明顯提高了生長激素分泌腫瘤的治愈率。近年來,生長抑素類似物的長效制劑,如長效奧曲肽和生長抑素已應用於臨床,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術前應用該類藥物可迅速降低患者血清GH水平,緩解患者癥狀,縮小腫瘤體積,為腫瘤根治性切除創造良好的術前條件。生長抑素類似物治療生長激素分泌性腫瘤的其他適應癥包括:對術後殘留患者和放療後生長激素未降至正常的患者進行過渡性治療。應用生長激素類似物後,為心力衰竭、呼吸性睡眠呼吸暫停、高血糖和高血壓控制不佳、不能耐受麻醉的患者提供了術前準備和治療的機會。生長抑素類似物在促甲狀腺激素分泌腫瘤中也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
4.外科療法
目前垂體腺瘤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藥物治療和放療為輔。垂體瘤位於鞍區,周圍有視神經、頸內動脈、下丘腦等重要神經結構,手術仍有風險。目前手術方法有經蝶手術、開顱手術、伽瑪刀等。直徑大於3 cm且與視神經粘連或視力受損的腫瘤,可先手術治療。手術必須達到視神經充分減壓,術後再進行伽瑪刀治療。但術後仍有可能復發,需要定期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