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中草藥大薊1的功效與作用

中草藥大薊1的功效與作用

剛毛薊

(《本草經註》)

馬薊(範王方)、虎薊(陶弘景)、刺薊、山牛蒡(日化子本草)、雞頸草(本草)、雞腳刺(滇南本草)、野紅花(本草)、芥菜(本草)、牛摸嘴等不同名稱。豬刺、六月霜、螞蟻刺(福建民間草藥)、牛刺(浙江中藥手冊)、虎刺(廣西中藥植物)、蘿蔔刺(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驢刺、骨刺(山西中藥誌)、刺梗、骨刺(中藥手冊)

來源為菊科大薊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態學大薊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100 ~ 150 cm,直立,有縱向條紋,密被白色皮毛。葉互生;根葉倒卵形、長圓形,長15 ~ 30厘米,羽狀分裂,有5 ~ 6對裂片,先端尖,不等長的裂緣和斜刺,基部漸細,形成平葉柄,兩側有翅,被毛;莖生葉向上逐漸變小,形狀與根葉相似,基部有莖,下表面有白毛。頭狀花序,單生於分枝末端;短柄;插入披針形葉1 ~ 2;總苞球形,直徑15 ~ 20 mm,苞片6 ~ 7列,披針形,基部外短,內長,頭尖,多刺,全緣;均為管狀花,紫紅色,兩性,長約20毫米,頂端5裂,裂片線形;雄蕊6枚,花藥連接成管狀,先端分開,基部左右兩側各有壹下垂的尖尾;雌蕊1,下部子房。瘦果是扁圓形的。五月至六月開花。結果期為6-8月。

出生在山野,路邊。分布在全國大部分地區。

夏秋兩季鮮花盛開時全草采收,去掉老莖曬幹,最好是秋季;8月~ 10挖根,去土和殘莖,洗凈,晾幹。

藥材①幹燥全草,莖圓柱形,厚約4 ~ 10 mm,表面紫褐色或褐色,縱向有皺紋,密被灰白色絲狀毛;松散易碎;斷面黃白色,中央有白色散漿。大部分葉子脫落,剩下的葉子呈綠褐色或焦褐色,多為折斷皺縮,邊緣有長短不壹的針葉,易碎易脫落。花頭留在枝端,管狀花多枯萎,總苞枯黃,表面略紫黑色,露出白色羽狀冠毛。氣息微弱,味道清淡。最好是灰綠色,沒有雜質的。

(2)塊莖幹燥根長而圓錐形,或稍彎曲,表面黑褐色,有細縱條紋,有時有皺折縱槽;與根莖相連的頂端部分呈纖維狀,末端薄的部分通常被切斷,長6 ~ 10 cm,直徑5 ~ 15 mm,質地稍硬脆,斷口整齊,黃白色,稍有顆粒狀。最好是強壯的,不需要根或蘆葦頭。

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生產。全草廣泛應用於華北、山東、江蘇、安徽、四川、浙江、福建等地;根常用於中國中南部和西南部。對古代本草書籍的考證也是以根為依據,所以有“talinum”和“土人參”之稱。

大薊炮制:去雜,清水洗凈,充分濕潤,切段,曬幹。大薊:取洗凈的大薊,放入鍋中用武火煸炒至七成黑而殘留,用鐵絲篩凈,噴清水,撈出晾幹。

《本草宣彤》:“用酒洗凈或混小兒屎,略炒。”

又甜又涼。

①別錄:“根甘溫。”

②藥性理論:“味苦,平。”

(3)《日本花》:“葉,涼。”

④本草顏回:“味甘,微苦,但氣寒,無毒。”

經絡入肝脾。

①滇南本草:“入肝脾腎。”

②新版本草:“入肺脾。”

功能主要用於涼血、止血、化瘀、消癰消腫。治療吐血、鼻衄、血尿、血淋、崩漏、帶下、腸風、腸癰、癰、癰、疔瘡。

(1)《別錄》:“根,主養精護血。”主女處於紅白狀態,平安產子,止吐血流鼻血。"

②《藥性論》:“根,崩中止血。”

③唐代草藥:“根,治癰腫。”

4《日華子本草》:“葉,治腸癰,積瘀於腹,運化傷血,可研,飲,尿;惡瘡和疥瘡應該用鹽來治療。"

⑤滇南草藥:“消瘀生新,止吐血流鼻血。”治療小兒血尿,女子赤出血會在各經絡中養血,消瘡毒,散瘰癧結核。瘡癰久則生肌排膿。"

⑥《花楸藥解》:“治金瘡。”

⑦《醫林綱要》:“強腎水,去血熱,泄不利之氣。治腸風癰。”

⑧福建民間草藥:“涼血止血,消炎消腫。用於治療肺熱咯血、熱血淋、癤、癤、癌、漆瘡、湯火燙傷等。”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1.5 ~ 3元(鮮1 ~ 2兩);澆汁或研磨。外用:搗或搗汁包衣。

應忌脾胃虛寒無血瘀。

(1)品會要領:“忌制鐵。”

②《本草經疏》:“不思飲食,則不利於胃脘虛弱,血虛極盛,脾胃虛弱者泄瀉。”

方子壹:治心熱吐血口幹:刺薊葉、根,搗爛絞汁,每次服壹小杯,勤服。(《盛慧芳》)

②治吐血衄血,崩中出血:持薊。搗實,擰汁,取半升。(《本草言》)

③治肺熱咯血:大薊鮮根1-2根。洗凈後用杵搗碎,視情況加入半阿良冰糖,水煎成半碗,每日溫服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④治熱淋和血淋:大薊鮮根壹至三根。洗凈搗碎,用開水燉壹小時,飯前服用,壹日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⑤治婦女赤出血,白帶不止:大薊五元,艾葉三錢兩元,雞冠花兩元,黑木耳兩元,炒黃柏五元(如白帶,無黃柏)。帶水燉酒。(滇南本草)

⑥治療腸癰內疽:大薊葉、地榆、牛膝、金銀花。所有生的搗碎的果汁和熱的酒衣服。如果沒有新鮮的食物,也可以用幹樹葉炒。(《本草言》)

⑦肺膿腫的治療:鮮薊為四兩。煎湯,早晚餐後服用。(《閩東草藥》)

⑧癤、癤、瘡、灼、腫的治療:將大薊鮮根、冬蜜搗爛貼於患處,每日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⑨跌打損傷和瘀血:大薊汁和熱酒。(《本草言》)

⑩治療頸周結核者,或長期紅腫化膿的栗瘡者,不要停:單薊,不論多少,或煮牛肉或豬肉,或單用,水加酒煨。將外用鮮大薊搗碎,與發灰、兒茶、血竭混合,敷傷口,生肌。(滇南本草)

⑾湯火燙傷的治療方法:將大薊鮮根用涼開水洗凈,搗碎,用麻布裹好,用熱絞汁燉制,每日塗抹二至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⑿治婦女血燥或肝癆,惡寒發熱,頭痛消瘦,精神不振:鮮薊二兩,黃牛肉四兩。放在鍋裏煮,早上吃完再回去睡覺。避免鹽。(滇南本草)

【13】治漆瘡:持大薊鮮根。洗凈,加些桐油,搗爛,用麻衣包著熱扭汁敷,每日三四次。(福建民間草藥)

14.治療副鼻竇炎:鮮薊三兩,雞蛋二三個。兩種口味壹起煮,吃雞蛋喝湯。避免吃辛辣食物。(《全展作品選》,ENT)

⒂帶狀皰疹的治療:大薊、大薊、鮮牛奶。將大薊、大薊用鮮奶浸泡至軟,搗成糊狀,外敷。(內蒙古中草藥新醫法資料選登)

臨床應用①肺結核的治療

用新鮮大薊根,洗凈,每天加水400毫升,文火煎至200毫升,分兩次服用;或制成註射劑,每65438±00ml含65438±00g生藥,並作肌肉註射或氣管內滴註。先後觀察18例,其中5例采用湯劑治療,11例采用註射治療,2例采用氣管內滴註治療,用藥時間為15 ~ 72天。結果:從X線胸片對比看,治療後病竈明顯吸收3例,吸收8例,無變化7例。部分病例咳嗽、咳痰、胸痛、發熱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轉。在治療過程中,壹些服用湯劑的人出現感冒、腹脹不適,可加入生姜、陳皮、法半夏等緩解。

②治療高血壓。

將鮮幹根用水浸泡半小時左右,煎煮三次,每次煮半小時。合並濾液,濃縮成每100毫升相當於0.5兩生藥的湯劑;早晚各服100 ml。新鮮幹燥的根或葉也可以制成提取物片劑。根切片每日3次,每次4片,每日量相當於幹根1兩;每天三次切片葉,每次三片,每日量相當於幹葉15g左右。臨床觀察102例,除部分嚴重頭暈、心悸、失眠者適當配合澳醫、眠爾通或利便寧等鎮靜劑外,僅用大薊治療。療程從壹周到三個月不等。其中72例初煎後用根片治療,結果顯著(收縮壓下降40毫米汞柱以上或舒張壓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17例,有效(收縮壓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但小於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但小於20毫米汞柱,或血壓下降至65438+6例早期高血壓。用葉切片觀察30例,結果顯效5例(同上),有效65,438+00例,無效65,438+05例,療效差。副作用:少量藥物反應如空腹服藥後胃部不適或惡心,可通過飯後服用緩解。

提醒妳:大薊1這種中草藥來自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 上一篇:寶寶發燒後拉肚子嗜睡怎麽辦?
  • 下一篇:總是很困很累,是什麽原因造成的?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