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龍崗鎮的歷史淵源

龍崗鎮的歷史淵源

龍崗位於鹽阜平原,古稱“懷壹之地”。龍崗,壹個古老的集鎮,秦漢時期繁榮起來,成為鹽、鐵、魚、糧的集散地。宋開寶元年,托米西寺建於龍崗西郊,前後十三間。鳳凰橋在當地很有名,在明代《萬歷縣誌》中就有記載。

龍崗因鎮北綿延15裏的臥龍沙山而得名,於是建立了龍崗鎮。民國2年(公元1913),民國18年為龍崗鎮,民國34年改為龍崗市。民國35年,設立龍崗區,後改為市區。民國36年恢復龍崗區,1957分楊濱、龍海。龍崗人民公社成立於1958;1983年改制為龍崗鄉,1984年4月改為龍崗鎮,實行以鎮代鄉,村管村的體制。2001,鹽都區胡安鎮並入龍崗鎮,成立龍崗鎮胡安社區。2010龍港鎮丁堰居委會並入鹽都區鹽龍街道辦事處。

龍崗,始建於隋唐,是壹座千年古鎮。孝道壹直是龍崗深厚人文底蘊的重要內涵。走在龍崗,孝感美德的故事比比皆是。尤其是小資坊和白巖贊的故事,更是被人們津津樂道。

明朝時,龍崗安福橋附近有個學生叫李,家裏很窮。父親李生病後,沒錢求醫,就忍痛割了壹片湯劑給父親喝。父親去世後,他建了壹座蘆舍守墓,三年來朝夕相處,不走百步,吃飯不嗜味,睡覺不換衣服。期間,壹艘水利官員的官船到龍崗東第壹文廟過夜,廟後的田地裏偶爾傳來讀書和哭喊的聲音。該官員經當地官員實地調查核實後,向皇帝做了陳述。成化八年(1472),在安福橋北建木孝坊。木工坊年久失修後,於鹹豐九年(1859)、同治三年(1864)、光緒三年(1877)三次重修,將木孝坊改造成磚石三門街坊,兩匾“聖旨”和“孝坊”古樸典雅,富麗堂皇,人人敬仰。莊嚴肅穆的命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在日本人占領龍崗期間,它被強行拆除。幸運的是,很多黎族人不顧性命,撿回了壹些石雕,運到李家墩安葬。現已出土“孝子坊”石碑(碑長1.55米,寬0.55米,厚0.1.05米)。李氏牌坊建立後,安福橋改名為方橋。現在,方橋是龍崗鎮的居委會之壹。

“白巖贊”的故事發生在哪個朝代,無從考證。但清代著名書法家宋曹卻為我們留下了壹塊“白彥贊”的牌匾,上面記載了他孝子王琛的感人事跡。碑文開頭寫著“岡門王家使白燕,但鹽人不同,王家之名誠……”據說龍崗王家的屋檐上有壹個燕子窩。不同的是,王家的燕子都是白色的。當時鹽城人覺得很奇怪。王家的母親和兒子住在壹起。後來王太後死後,她的兒子王琛日夜哭泣,最後因悲痛而死。王琛發自內心的孝順,其實讓他覺得對不起白燕,都在禦院自縊了。後人專門建白燕亭,以褒揚王琛和白燕。據鹽城有關文物記載,“白燕亭”碑原是龍崗白燕亭上的漢白玉碑,橫向,寬1.68米,高0.37米,厚0.06米,24行6字,楷書106字。據說這塊石碑原本是放在龍崗中學食堂給學生放粥桶的,因為沒人知道。石碑發現後,拓片給了郭沫若,碑文收藏在市博物館。

孝為長,德為千年。

如今,善良的龍崗人繼續傳承著孝順善良的淳樸之風,弘揚著“慈善龍崗”、“仁愛龍崗”、“和諧龍崗”的新風尚。

“龍墩頭”和“白蕩口”傳說

千年古鎮鹽都區龍港鎮西北,徐莊村有壹座名為“龍墩頭”的高墩,相鄰的幸福村有壹座名為“白蕩口”的湖蕩。這兩個地方相距不遠。高墩的地形就像湖蕩壹樣,地形壹致。說起來,裏面還有壹個古老的傳說。

相傳漢代,在現在的徐莊村,有壹個20多戶人家的小村莊,叫徐茂莊。村裏有這麽壹家三口。居士毛秀才,不問文達諸侯。妻子溫柔賢惠,獨子聰明活潑。毛秀才每天和妻子壹起勞動,教兒子正確吟詩寫字。這個家庭充滿愛,和諧而幸福。

誰知,壹個夏日,狂風大作,暴雨傾盆。沒想到,徐茂莊的人畜財物被破壞得壹塌糊塗。最可憐的是毛秀才,他唯壹的愛子被大風卷走,下落不明。

毛秀才夫婦自然傷心欲絕。他的妻子以淚洗面終日奔波,但毛秀才認定壹定是惡龍作祟,於是寫了壹本書,把惡龍的罪行壹壹列舉,並寫了壹張狀紙,希望能向上天申訴。

鄰居們得知後,都擔心如果再惹怒龍,豈不是禍從口出?於是兩人苦口婆心地互相勸說,他的妻子怕又是壹場災難,偷偷把毛秀才的表格紙扔進鍋裏,放了火。雖然毛秀才很生氣,但他始終放棄了抱怨的念頭。

誰知,扔進鍋裏的表格紙還是被廚神看到了。面對惡龍令人發指的行為,竈神不禁怒火中燒,決定為世人伸張正義。於是他直接把表格紙提交給了玉帝。玉帝看了狀紙,對惡龍大怒,立即命人查明真相,下令將惡龍斬首,不得赦。那壹夜,瞬間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第二天早上,人們真的看到徐茂莊後面倒了壹個血淋淋的水龍頭。原來龍被砍倒了,水龍頭掉在這裏。

雖然犯罪是不可饒恕的,但龍王也為龍子被屠殺而痛心。龍王親自盤旋而下,從白蕩(今龍崗幸福村)取了壹塊土蓋在紫龍身上。後來龍王占據的地方變成了荒地。這裏地勢低窪,不能種植,這裏生長著野生蘆葦。每到雨季,這裏就是壹片廣闊,俗稱“白蕩口”,龍頭被蓋住的地方就形成壹個9畝多的土堆,比平地高出1到3尺,就是“龍墩頭”。仔細觀察發現,“白蕩口”的地貌就像是在那裏挖蓋的“龍墩頭”。

直到解放前,徐莊還有壹種說法,挖龍骨是為了治療跌打損傷。人們從龍墩頭挖出龍骨,細細打磨止血。據說療效很高,所以當時民間收藏很多。

還說白蕩口西南角有個深淵,長年盛產鯉魚。後來幾經改造,已經成為水產養殖基地。

歷史上的龍崗人物

易經亭(1898~1990),又名抄本,名經亭,祖籍鹽都區龍崗鎮賈赦(今鹽城果樹育種場崗南管理區)。擅長畫梅花,被譽為“梅花老人”。墨美1926四幅獲巴拿馬金獎。

1913考入江蘇省淮安市第九中學。畢業後在齊家莊、北宋莊、石羊莊小學當老師。當時認識了梅畫專家夏鐵橋先生,跟他學畫。1925考入無錫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928七月畢業,留校任助教,兼任通惠橋小學校長。1933年冬,在十九路軍主持下赴福建參加反蔣運動,失敗後投靠江蘇會館。此後歷任漢口孤兒院副院長、湖北省鐘祥中學美術語文教師、黃河水利委員會巡視員、中央政治大學副教授、中央政治大學農學院文史教授、西康省教育廳、建設廳書記。1944年與許、張大千、吳作人等名家交往,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新中國成立後,1956參加“民革”,四川省雅安縣政協委員、書畫協會會員。65438-0982,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涼山書畫協會會員。

他的畫筆法獨特,骨架精致,剛健挺拔,技法生動。他的作品多次展出,享有很高的聲譽。1983年遷回鹽城龍崗老家。1984年4月被聘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鹽城市第壹屆委員會委員,湖海文藝學會顧問,市文聯、美協委員。此後多次舉辦個展,培養了10多名青年畫家。

晚年在祖籍龍崗居住壹段時間後,定居鹽城市,先後擔任CPPCC第壹屆理事、省文史館館員、湖海文藝學會顧問。1990 6月13日,易老在鹽城病逝。根據他的遺囑,骨灰分別從龍崗鳳凰橋和鹽城太平橋撒入蟒蛇河內。“嚴復通俗版”後來發表了壹首詩,題為《萬依敬亭老畫家》,上面寫著:

“萬裏走遍天下,歷經風霜,沒有得到功勞。

千冰千姿是鐵,終身好友是梅花。

多情白發歸桑葚,無價映彩霞。

湖海之旗哀鶴離,藝術界掛新花。"

我對老人的生活和愛好做了恰當的評價。看完之後,我忍不住哭了。

陳怡在龍崗。

鹽城是革命老區。在這片紅色熱土上,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劉少奇、蘇羽、黃克誠等。都在戰鬥和生活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鹽城西門龍港,古稱港門鎮,曾是葉挺的縣衙所在地,陳毅等將領也在這裏留下了許多軼事。

1.認識“牛司令”

抗日戰爭時期,我在和龍堆尾(今鹽都區上莊鎮)的妻子尹,經常把黃海的牛賣到上河堆,人稱“牛司令”。

1941農歷三月的壹天,他賣了四頭牛,路過龍崗。因為沒帶路,被站崗的新四軍攔住了。按照規定,需要找熟人擔保。尹把牛拴好,趕到龍崗鳳凰橋找親戚擔保。正在猶豫的時候,我看到幾匹大馬從橋上跑過。其中壹個士兵看了看他,收緊韁繩,翻身下馬,徑直走上前去,拉著他的手,笑著說:“陰哥,妳讓我找得這麽辛苦!””陰吃了壹驚。士兵笑著說:“我們在高郵見過,妳不記得了嗎?尹急忙上下打量那人:四大五粗的身子,紅潤潤的臉,高高的額頭:“哦,哦,我想起來了,妳是陳老弟吧?" !"

這位“陳老弟”不是別人,正是新四軍新任代軍長陳毅。

陳毅是怎麽認識陰的?話還得從壹年前說起。有壹次,陳毅路過高郵,被兩個偽軍攔住,以為陳毅是* * *生產黨的“特務”。恰好,殷來到這壹帶賣牛。見此情景,他趕緊上前對兩個偽軍說:“兩位老鄉,妳們怎麽攔住我的朋友?”他壹邊說,壹邊塞給兩個偽軍壹些錢。兩個偽軍也做了個順水人情,放了陳毅。偽軍走後,陳毅只說自己是“侵蝕資本的商人”。殷傳其名曰:“商人在外,朋友多路多。”

後來,尹出去賣牛,把幾頭牛賣給了壹家牛行,錢卻遲遲不到。牛主坐在尹家收錢,尹去牛行討債。沒想到,牛行老板反目成仇,指派手下擊退尹。陰正處在壹個陌生的地方,焦慮不安。當地百姓深表同情,建議殷到離牛行不遠的大廟裏向駐軍求助,並向軍中統帥陳毅表示願意幫助百姓。帶著壹絲希望,尹喜出望外地在大廟裏見到了陳司令。原來,陳司令不是別人,正是那個“侵蝕他資本的商人”。陳毅哈哈大笑,問為什麽,要他留在廟裏,直到被調查。第二天,陳毅派兩個士兵陪尹去拿回牛錢。出於感激,尹把牛錢的壹部分給了陳司令作軍費。陳毅打了壹張欠條,他們就告別了。

這次不想再在崗門鎮偶遇了。從那以後,兩人成了最好的朋友。“牛司令”尹也不斷接受陳毅的抗日愛國思想,加入* * *生產黨遊擊隊,成為遊擊隊隊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尹到上海看望陳毅,陳毅專門打電話到上海壹家醫院,為尹治療眼疾。

2.拒絕留墨。

陳毅及其司令部駐龍崗期間,住在北徐家巷(今鹽都區龍崗鎮徐翔村)徐厚福的大院裏。

徐厚福是封建地主,徐家巷11領主中的首富。他勢利刻薄,人稱“徐六爺”。雖然略懂文墨,也當了壹年多的“堆主任”,但固執己見。見到陳毅司令員,外表溫文爾雅,英姿颯爽,本性尊貴。他知道自己壹定是* * *產黨的高官,於是耍了個“小聰明”,總是以小利誘惑他,但陳毅和駐軍都不理他,不為所動。

陳毅離開徐翔前夕,徐厚福特意設宴,希望邀請陳毅留在墨寶,以防* * *產黨掌權後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陳毅早已看出徐厚福的不良用心,當場拒絕。留給他的只有幾本關於土地改革的政策書。

陳毅走後,徐厚福依然執迷不悟,把陳毅給的書都拋棄了。隨著解放的深入,徐厚甫不僅不肯做開明紳士,反而想盡辦法換田賣產,轉移隱藏的財富。土改時,徐厚福的土地財產還不到壹半。但最終還是沒能逃脫勞動人民的懲罰,被翻身的農民在牛面前的地上爬行,逼迫其交出隱藏的財產。最後,徐厚福心虛地揮了揮手,說:“沒有,真的沒了,總也沒剩下什麽。”徐厚福滑稽的壹塌糊塗,把農民們逗笑了。後來在徐家巷有“六爺爬牛——壹無所獲”和“六爺爬牛——別帶著,死了也別帶著”等歇後語,流傳至今。

孔與《桃花扇》作者龍崗的歷史淵源

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淮河決口,國子監博士孔奉命隨工部侍郎孫出行,協助疏通黃河。孔到了鹽城,安排挖掘港門鎮(今龍崗鎮)以東的入海口新關河(今稱蟒河,下同)57裏。

這壹說法也在《清稿·孫傳》卷279卷66中得到證實...康熙九年兩個進士到工部當侍郎,他還在國子監拿學士。康熙二十六年,命閬中等人赴淮、海口,受夏河工部任命。鋼門是第壹個建築工地,其次是白駒場、丁溪場和曹艷。我從中吸取了教訓...海口港門鎮、白駒鎮建設於豐建完成,定西、曹艷停止建設。

《龍崗鎮誌》還記載孔和孫督修蟒河,疏浚黃河入海口。更重要的是,在探尋蟒蛇河人文風貌的過程中,新版《龍崗鎮誌》編寫組的同誌們意外得到了孔《湖海詩話》中的壹首五調,為孔遊覽龍崗增添了調料。

這首題為《石膏門新河》的詩寫道:

“壹望無垠的水,這本書變成了大海。

無限的新建築,有限的死錢。

岸草生長在秋天,商船生長在黃昏。

我唱過歌,唱過成就,轉過淚來。"

龍崗在歷史上被稱為“千加”、“崗門鎮”,新關河是蟒蛇河的原名。在這五律中帶著強烈的憂患意識。我們仿佛看到了儒者孔在督蟒河時,在龍崗遊歷、遊蕩。

《桃花扇》是壹部貫穿男女主角和李情感主線的桃花扇,但在龍崗鎮以北十五裏的沙山上卻有“桃源勝景”的美譽。這裏的春天是“桃紅梨白”,明媚的春光遮不住,像壹片芳香的雪海。現已成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和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遊點。試想,當年這裏有桃林嗎?它給孔的創作帶來了同樣的靈感嗎?

永恒的蟒蛇河

據《龍崗誌》記載,蟒蛇河是明代萬歷年間10 (1582)由包和吳思昆督疏浚,因彎曲如蟒而得名。據地方誌《張家譜》記載,“新河潮”曾是“龍崗八景”之壹。張氏東寺19代安也留言:“新江也強,風如雷。登高望遠鳳橋,仿佛萬馬追隨。”壯麗優美的詩篇。

說到地方誌的故事,我簡直不敢相信蟒蛇河和大縱湖有這麽長的歷史。傳說在十五英裏的沙丘上,壹條蟒蛇變成了壹條漂亮的蛇,並娶了張真人的侄女。後來,張真人的侄女起了疑心,因為她覺得蛇精總是涼的。張真人得知後,拿出魔鏡,現出了蟒蛇的原形。蟒蛇逃走了,向東逃到鹽城的鄧英橋,被張真人追上,用劍刺傷了蟒蛇的眼睛。大蟒蛇被迫折回,壹路盲目逃竄,留下壹條蜿蜒曲折的河流流向大蟒蛇河。最後,蟒蛇遊到大縱湖,力竭而死。

蟒蛇河是大縱湖的主要排水通道,“平湖秋月”曾是“鹽城八景”之壹。清代高岑《平湖秋月》詩說:“舟滿秋湖,月色平鋪如畫。虎杖花流波卷雪,白葉細脆。有壹天,星星涼如洗,兩岸人都渴望駐足。最多是夜風湧動,龍珠走在晶盤裏。”我也讀過。然而,就像龍崗人不知道蟒蛇河的傳說和歷史壹樣,孔的詩和蟒蛇河中有多少鮮為人知的秘密。以前對不遠處的大縱湖很陌生。

印象中,高中讀書的時候,有壹次和同學去湖上劃船,秋日的湖面上應該有我們的歡聲笑語縈繞。後來初中同學在壹起20年。在壹位曾是大縱湖主要領導的同學的邀請下,在國慶夜晚的涼風下,他們看著湖邊的風景,不僅是因為覺得很美,更是因為他們為建設大縱湖付出的努力。年初,在壹次文化產業招商會上,我拿到了《大縱湖》作者劉贈送的壹本《大縱湖傳說》。我仔細讀了壹遍,對大縱湖有了新的認識。原來,大縱湖又名大湖、太湖,已有八百年歷史。被譽為“蘇北習字湖”,也是蘇北何麗霞環湖四星級旅遊景區...沒想到大縱湖和蟒河壹樣,有那麽多的傳說,那麽美麗,那麽充滿神奇的色彩。

從孔的壹首詩開始,壹路溯蟒蛇河而上,聽著流水的潺潺,挑著澎湃的浪花,到達大縱湖,風景仿佛無處不在。安靜的地方,慢慢收藏,內心深處不禁被深深打動?

蟒蛇河,大縱湖!多少故事和夢想!

龍崗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胡喬木同誌和著名書法家胡公石先生的故鄉。也是著名書法家敬亭先生和朱洪綬先生的故鄉。這裏曾是葉挺縣政府所在地。江蘇省的花都森林公園被稱為桃源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認定為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遊點、國家無公害水果生產示範區;孔、、林則徐、孫、等都曾在這裏興修水利。許多影視劇,如《六寶的故事》、《奮飛》、《馮玉·周統》都是在這裏拍攝的。

  • 上一篇:老太太的偏方
  • 下一篇:室內保溫怎麽做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