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拔罐的應用方法有哪些?

拔罐的應用方法有哪些?

壹、拔罐法:拔罐法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幾種方式:

1、拔罐法:利用燃燒時火焰的熱量排出空氣,使罐內形成負壓,將罐吸在皮膚上。有幾種方法:

(1)火拋法:將薄紙卷成紙卷或切成薄紙條。燒至1/3時,放入罐中,迅速在選定部位敲擊拔火罐。拋火時,無論用紙卷還是紙條,都必須高出罐口壹寸以上。燒到壹寸左右時,紙卷和紙條可以立在罐的壹邊,火焰不會灼傷皮膚。對於新手來說,也可以在拉的地方貼壹層濕紙或者塗壹些水吸收熱量,這樣可以保護皮膚。

(2)閃火法:用7 ~ 8號粗鐵絲,壹端纏繞石棉繩或線帶,做酒精盛放。

使用前,將酒精棒蘸上95%的酒精,用酒精燈或蠟燭點燃,用火焰將酒精棒的壹端閃到罐底,迅速抽出。馬上在該拔的地方扣拔火罐。這個時候,罐罐已經變成負壓就可以吸了。

閃火法的優點是:閃酒精棒時,火焰已離開火罐,火罐內無火,可避免燙傷,優於拋火法。

(3)滴酒法:將1 ~ 2滴酒精少滴入壇內壁中間,旋轉壇壹周,使酒精均勻地附著在壇內壁上(不要碰到壇口),然後用火柴點燃酒精,將壇口放下,在所選部位快速敲擊壇口。

(4)貼棉法:取壹小塊約0.5厘米見方的脫脂棉,薄薄地蘸上酒精,貼緊罐壁中段,用火柴點著,立即將罐扣在選定部位。

(5)放火法:準備壹塊直徑2-3cm不易燃燒傳熱的木塊,放在要拔出的部位,上面放壹小塊酒精棉球,點燃棉球,立即扣好罐子,立即吸,可產生強大吸力。

2.水缸法:壹般用竹缸。首先,將罐子放入鍋中,加水煮沸。使用時,將罐子倒出來用鑷子夾出,倒掉水分,或用折疊的毛巾封閉罐子口,用熱力壓在皮膚上,即可吸出。

3.抽氣方法:首先將青黴素、鏈黴素等廢瓶研磨而成的抽氣罐固定在需要吸杯的部位,用註射器從膠塞中抽出空氣,產生負壓,可以吸住。或者在塑料杯、罐的活塞上套壹個氣泵,就可以吸空氣了。

二、各種拔罐方法的應用:

1,單壺:用於小病竈或壓痛點。根據病竈大小或壓痛程度,可選擇合適口徑的拔罐。如胃病中脘穴拔罐;肩峰點拔罐的脊髓上肌腱炎等。

2、多罐:用於病變範圍較廣的疾病。根據病變的解剖形態,可酌情抽拉幾個甚至幾個。比如肌肉束拉傷時,可以根據肌肉束的位置,成排地吸拉多個火罐,稱為“拔罐法”。在治療某些內臟或器官充血時,可根據內臟的解剖部位,在相應的體表部位平行吸拉幾罐。

3.閃罐:罐拔出後,立即拉開,反復吸出,直至皮膚發紅。多用於局部皮膚麻木或功能減退的虛證。

4.離罐:拔罐後,放置壹定時間,壹般為5-15分鐘。如果易拉罐較大,吸收和拉出性較強,則應適當減少離罐時間,夏季和皮薄時不宜過長,以免損傷皮膚。

5、推罐:又稱走罐,壹般用在面積較大、肌肉豐富的部位,如腰部、大腿等部位。壹定要選擇大口徑的易拉罐,易拉罐口要光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上塗些潤滑脂,吸完罐後,用手托住罐底,微微傾斜,即後半部微微擡起,慢慢向前推,使其在皮膚表面上下或左右移動。

6、藥罐:常用的有兩種:

(1)鍋煮:將配好的藥放入布袋中,紮緊布袋,放入清水中煮至適當濃度,再將竹鍋放入藥汁中煮15分鐘。使用時按水盆法在所需部位吸拉,多用於風濕等病癥。常用藥物處方:麻黃、艾葉、羌活、獨活、防風、秦艽、木瓜、花椒、川烏、洋金花、劉寄奴、乳香、沒藥。

(2)儲藥罐:預先在抽藥罐中儲存壹定量的藥液(約為罐的2/3-1/2)。常用於辣椒水、兩面針酊、姜汁、風濕酒等。然後,根據空氣抽取罐的操作方法,空氣被抽取並吸收在皮膚上。也有1/3-1/2的藥水儲存在玻璃罐裏,然後用拔罐的方法在皮膚上吸拉。常用於風濕疼痛、哮喘、咳嗽、感冒、潰瘍、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癬等。

7.針灸拔罐:首先在壹定的位置進行針灸。達到壹定的刺激量後,將針留在原處,然後以穴位為中心拔罐。若與藥罐結合,稱為“針灸藥罐”,多用於風濕。

8.刺血(刺絡)拔罐法:用三棱針、陶瓷片、粗花絲針、小眉刀、皮針、穿刺管等刺小血管,可增強刺血的效果。根據病變的大小和出血的要求,然後拔罐。適用於各種急慢性軟組織損傷、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丹毒、神經衰弱、胃腸神經官能癥等。

  • 上一篇:斜視有什麽偏方?
  • 下一篇:這臭味是怎麽回事?如何改善狐臭?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