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
同義詞有周升麻(經典)、升麻(別錄)、雞骨升麻(陶弘景)、升麻鬼臉(綱要)、綠升麻(醫註)。
來源為毛茛科升麻、興安升麻和大葉升麻的根莖。
植物形態①升麻,又名:馬尿桿、火管桿。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不規則,塊狀,有孔狀莖痕,須根多而長。莖直立,分枝,1 ~ 2米高,疏生柔毛。數片羽狀復葉,葉柄密被柔毛;小葉卵形或披針形,長2 ~ 4厘米,寬1 ~ 2.5厘米,邊緣具深鋸齒,頂部綠色,底部灰綠色,兩側被短柔毛。復合總狀花序著生於葉腋或枝頂,狹窄或有時擴展成大圓錐花序;花兩性;萼片5,卵形,覆瓦狀,3脈,白色,有睫毛;蜜葉(退化雄蕊),2裂的先端,白色;雄蕊多數,花絲長短不壹,長於萼片;心皮2 ~ 5枚,腺毛,胚珠多。毛囊長圓形,稍扁平,頂端有短的宿存花柱,稍彎曲。6 ~ 8粒種子。花期為7-8月。結果期為9月。
生於森林和山坡草地。分布於雲南、貴州、四川、湖北、青海、甘肅、陜西、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江蘇等地。
②興安升麻,又名:地龍芽(盛京通誌)、苦龍芽菜(鐵嶺縣誌)、大呼爾升麻、苦菜苗、苦力芽、苦壯菜。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粗壯,有明顯的孔狀莖痕,多數須根。莖是直立的。單,高達1米,密被柔毛。2次和3次復葉;莖下部有長柄,具柔毛,中央小葉有柄,兩側小葉通常無柄;小葉卵圓形至卵圓形,長5 ~ 11.5厘米,中心小葉深裂或淺裂,邊緣具深鋸齒,兩側具柔毛。圓錐形復合總狀花序;總花梗很長,側花梗短,小花梗長2 ~ 4毫米,均密被灰色柔毛;花單性,雌雄異株,很少兩性;每朵花下都有小苞片;雄花萼裂片5,倒卵形:具3脈;蜜葉2片,先端2深裂,每片裂片頂端常有1個明顯的花藥;雄蕊多數,花絲不等長,稍平,花藥卵形;卵巢退化;雌花心皮5,無梗。濾泡果5。有很多種子。花期為7-8月。結果期為9月。
生於山坡和陰涼處。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湖北、四川、山西、內蒙古等地。
③大葉升麻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粗壯,有圓孔狀莖痕,須根多。莖直立,1 ~ 1.5m高,光滑或被微柔毛。復葉2 ~ 3片,莖下部有長柄;中央小葉的梗較長,兩側梗較短,均為白柔毛;小葉卵圓形至寬卵形,長9 ~ 11厘米,寬5 ~ 9厘米。中央小葉3裂,邊緣有粗鋸齒,兩側具柔毛。莖上部葉較小,葉柄很短。花序復合總狀花序;總花梗和小花梗都是灰色柔毛;花兩性;花萼5,寬卵形,早落;蜜葉呈橢圓形,頂端有蜜腺,黃白相間;雄蕊多數,花絲長短不壹,稍平,花藥卵形,2室;心皮3 ~ 5枚,分離,光滑無毛,葉柄短,胚珠多,花柱短,柱頭小。毛囊3 ~ 5個,頂端有短而持久的花柱,無毛。花期為7-8月。結果期為8-9月。
出生在山野的草叢中,小溪和溝渠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
春秋兩季采挖,除去地上的莖苗和泥土,晾曬至須根幹枯,用火或竹籃敲落,晾幹。
藥材①升麻
又名:四川升麻(綱要),是植物升麻的幹燥根莖。它是壹個不規則的塊,分支很多,大小差別很大。長3.5 ~ 13厘米,直徑0.7 ~ 6厘米。表面灰褐色至黑褐色,有莖基痕的圓形空腔密集發散。腔直徑0.4 ~ 1 cm,腔壁橫切面有放射狀溝紋,皮膚剝脫處可見網狀維管束。周圍有許多細根和殘基,很牢固,有刺。體質輕硬,不易折斷,斷面灰綠色。臭,微苦。最好是大的,黑皮,無細根,橫截面為白色或淡綠色。
主產於陜西、四川、青海、雲南。此外,貴州、新疆、河南等地也有出產。
②升麻
又名:洞芽根、苦老菜根。它是植物興安升麻的幹燥根莖。呈不規則塊狀,多分枝呈結節狀,長9 ~ 18 cm,直徑1 ~ 1.5 cm。表面黑褐色,粗糙不平,上面有密集的圓形空心莖基痕,孔內壁呈網狀花紋,周圍留有細根,堅硬多刺,底面凹凸不平,有細根痕。質輕質硬,不易折斷,斷面凹凸不平,纖維狀,微綠。微臭,味微苦澀。最好是肥大,皮膚黑褐色,無細根,斷面略呈綠色。
主產於遼寧、黑龍江、河北、山西。此外,湖北、內蒙古等地也有出產。
③升麻
它是大葉升麻的幹燥根莖。形狀與升麻十分相似,但略大,分叉少,直徑1.5 ~ 2厘米;上面罩有幾個很深的圓孔,直徑可達2厘米。質硬質輕,斷面呈片狀黃白色,中間有壹個大洞,洞壁斷面有放射狀凹槽。無氣,味微苦。最好是大,整齊,皮黑,無細根,切面灰。
主產於遼寧、吉林、黑龍江。
“廣東升麻”,產於廣東、福建,為菊科植物的根,當地也用作升麻。參見“廣東升麻”。
加工、去雜、浸泡、清洗、取出、充分濕潤、切片、幹燥。
《論雷公烘焙》:“壹旦采收,用刀刮去糙皮,用玉竹天然汁液浸泡過夜,取出,暴曬晾幹,細細銼平,蒸熟,待用。”
性味甘苦,性涼。
①經典:“味甘,味辛。”
②別錄:“味甘苦,性平,微寒,無毒。”
③醫學淵源:“主治之秘為陰,性溫,味辛。”
④草藥煎劑:“微苦微寒。”
經絡入肺、脾、胃。
①醫學淵源:“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腳皆陽明。”
②本草湯:“手陽明經、太陰經。”
③本草釋義:“太陰手肺經、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陰心經、足陽明胃經。”
④返老還童本草:“入肝肺。”
功能:主治升陽、宣發、透疹、解毒。治療時令氣疫、頭痛、寒熱、咽喉腫痛、口瘡斑疹;中氣沈降,久瀉痢疾,脫肛,婦女虛脫,白帶,子宮脫垂;癰腫瘡毒。
(1)經典:《主醫百毒,溫疾障消》(壹部叫《瘴氣邪神》的作品)。”
②別錄:“腹痛、急性毒癤、頭痛、寒熱、風脹、咽喉腫痛、口瘡。”
(3)藥性理論:“治小兒風、驚風、癲癇、時令氣熱病。可治療口腔牙齒風露腫痛,根爛臭,熱毒膿血。此外還有心、肺、風、毒、熱、口瘡、煩悶。”治癰豌豆瘡,水煎用藥棉擦。"
④《日華子本草》:“息魂,遊風,脹毒,息暗。”
⑤湯藥本草:“主治之秘:治肺痿,咳膿咳血,汗出。”
⑥《滇南本草》:“主治小兒痤瘡皮疹,解除瘡毒,咽喉腫痛,聲嘶咳嗽。肺熱可以止牙痛。哺乳動物,腮腺炎。”
⑦《綱要》:“消斑,竊血,治陽郁,頭暈目眩,胸肋虛痛,久泄重瀉,濁積,帶下,虛脫,出血,陰痿,腳冷。”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0.5 ~ 3元;還是進了藥丸,散了。外用:研末敷用,煎服或沖服。
應避免上實下虛,陰虛火旺者、麻疹者也應避免。
①《本草》舒舒:“凡吐血、鼻衄、咳嗽痰多、陰虛火旺、腎經不足、逆氣嘔吐、心悸、癲狂等癥,均應忌之。”
(2)《德培本草》:“傷寒初陽,痤瘡,下元虛,陰虛火旺者忌用。”
方壹:治傷寒、溫病、風熱實熱、頭痛肢痛、皮疹:葛根(炒細)、升麻、芍藥、甘草(炒熟)各等分。上同粗粉,每次四元,水壹杯半,煎至壹杯,同量,溫服始終,(顏小兒方中的升麻葛根湯)
②治療小兒痤瘡、皮疹、發熱頭痛、感冒咳嗽、乳蛾腮腺炎:升麻、前胡、葛根、黃芩、梔子、牛蒡子、甘草、桔梗、薄荷、川芎。引用燈芯湯。(《滇南本草》麻生湯)
(3)治天皮瘡,頭、面、身皆如火瘡,皆穿白髓,與生俱來(不立即治,戲劇家幾日死,治不好,瘡黑紫,此惡氣幼時方滅):將升麻用濃水煮沸,以棉漬洗凈。苦酒漬煮得好,幹痛難耐。(肘部後面)
(4)治雷頭風,頭面部腫痛,惡寒實熱,似傷寒:升麻,蒼術,各五塊錢,荷葉壹片。煎服。(清鎮湯收於醫方集,即麻生湯收於蘇文病機與保命集)
⑤治咽喉阻塞,津液不通:川升麻半根,大薊壹分,明礬壹分,麻亞消壹分,玄參壹分。上藥的時候,把它搗成粉末,煉蜜和藥丸有楝樹籽那麽大。包在薄棉裏,常含壹粒咽液和體液。(盛慧芳麻生藥丸)
⑥咽喉腫痛的治療:升麻片含咽,或半服二煎吐。(《任齋誌方》)
⑦治陽毒為病,面紅咽痛,膿血(五日可愈,七日不愈):升麻、當歸、川椒(炒去汗)、甘草、大指鱉甲(炒)、雄黃(研)。服六味,取四升水,煮壹升,立即服用。最年輕的將再次承擔汗水。(《金匱要略》麻生鱉甲湯)
⑧治療口腔熱瘡:升麻30銖,黃連18銖。最後兩味末了,用棉花包好,咽下去。(錢進方)
⑨治療牙齦增生帶根、牙骨骺腫痛、牙搖、牙短、牙黃、口臭:羌活、龍膽草(酒洗)、羊脛骨灰、升麻。上面是細粉,西羅的骨灰作為粉塵粉,混合均勻。躺著的時候貼著牙齦。(《石蘭秘藏》監獄牙粉)
主治胃熱牙痛:升麻煎劑,熱漱口,吞服。(《任齋誌方》)
⑾治痢疾:青升麻(醋炒)壹元,蓮子肉(去心,炒)三十片,人參三錢。水壹分鐘,煎半分鐘喝。蜂蜜和藥丸更好。每四塊錢吃壹次,和白湯壹起咽下去。(“醫學筆記”)
⑿血崩的治療:升麻、柴胡、川芎、白芷、荊芥、當歸。兩碗水,壹碗炒菜,只有五六份。(《墨寶齋集偏方》)
【13】治產後不耐,或月子後,半歲,壹歲:升麻32。取五升清酒,煮兩升,除我,分取再取。吐槽邪氣也不要奇怪。(錢進方)
[14]治心風熱,身泡瘡:升麻、大黃(銼過,微炒)、黃芩(去黑心)、枳實(去瓤,麩炒至黃)、白芍、甘草(炒)、當歸(切,焙)。大致搗篩,每份五元,水壹杯半,盛於燈芯,煎至壹杯,食前服用。(生肌宗陸麻生湯)
⒂突腫急痛的治療:升麻苦酒研末敷好。(“填充肘部背面”)
⒃治癰較硬,膚色紫紅,惡寒強熱。壹兩天不出膿者:升麻、連翹、大黃(炒、炒)、生地(切、焙)、木香各壹兩、白鼓、玄參。七種口味上桌,粗篩。每次取五個畢沅,兩杯水,煎至壹杯,加半塊錢Bi芒硝粉,除去我,空心溫服,利服,不利再服。(生肌宗陸麻生湯)
治肺膿腫膿血,使之發臭,胸悶疼痛:川升麻,桔梗(炒),薏苡仁,地榆,秦(去皮),丹皮,白芍,甘草三份,銼粗粉,每次取壹兩,水壹公升半,煎至五份混合,去甲。(技能方麻生湯)
⒅治療熱性關節痛和瘙癢:升麻煎服,洗凈。(錢進方)
提醒妳:升麻是從網上找來的中草藥。使用前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