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尿蛋白高是怎麽回事?如何看待?

尿蛋白高是怎麽回事?如何看待?

尿蛋白壹般用加號表示,加號越多,患者病情越嚴重。尿蛋白3+,如果出現尿頻,可能是腎臟的問題。腎臟的作用是排除體內的壹些廢物和毒物,維持體內的酸堿平衡。腎臟壹旦出現問題,腎小球對蛋白質的過濾就會增加,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為什麽尿蛋白高?

腎臟就像壹個篩子,用尿液把血液中有害的代謝廢物篩出來,同時把蛋白質等有用的好東西留在體內。但當篩子生病,網眼變大,蛋白質就會隨尿液漏出,尿液中的蛋白質就會超標。

腎篩孔徑增大有幾個原因:

1.遺傳缺陷

由於基因或基因突變,異常基因會表達異常蛋白,通過壹系列反應導致腎臟缺陷。

重大基因缺陷可直接引起腎臟疾病,如遺傳性腎炎;不太明顯的基因缺陷會讓腎臟變得“虛弱”,為獲得性腎損傷導致的腎臟疾病埋下隱患。

2.影響

感染並不直接引起慢性腎臟疾病,而是通過反復頻繁感染擾亂免疫系統,形成免疫復合物、血管通透因子等致病物質攻擊腎臟,可引起輕度病理性腎病、局竈節段性腎小球硬化、IgA腎病等。

3.營養過度

飲食中攝入了大量的營養物質,如糖和脂肪。營養過剩可導致肥胖相關性腎病,也是膜性腎病的誘因之壹。

4.環境汙染

空氣汙染和水汙染會導致腎臟疾病。比如pm2.5和重金屬會增加膜性腎病的發病率。

5.接觸腎毒性物質

腎毒性物質,如高腎毒性藥物(非甾體抗炎藥、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馬兜鈴酸類草藥、造影劑等。)、苯、甲醛以及汞、鉛、鎘等重金屬都可能引起間質性腎炎。

間質性腎炎壹般能找到明確的病因;慢性腎小球腎炎往往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遺傳缺陷奠定基礎,然後後天感染、汙染、不良習慣等因素構築上層建築,最後導致腎臟篩孔破壞,導致發病和尿蛋白增加。

通常對於其他腎病患者來說,尿蛋白越高越難治療。但是,對於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如微小病變、膜性腎病、局竈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等。,尿蛋白排泄量越高,越容易治療,越容易徹底治愈。關鍵是要掌握以下四點。

1.及時規範治療

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如微小病變、膜性腎病、局竈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等。,常為急性起病,可突然出現明顯水腫,特別是面部和下肢,甚至出現胸腔積液和大量腹水,尿量會明顯減少。如果沒有及時規範的治療,患者的病情會迅速發展,並發癥的發生率也會增加。嚴重的並發癥,如急性腎損傷、靜脈血栓形成或動脈栓塞,可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定期有效治療。

2.盡早選擇激素

激素仍是腎病綜合征患者治療的首選。雖然激素可能有很多副作用和不良反應,但目前仍然沒有更好的藥物可以完全替代激素。之所以不選擇激素,是因為激素的使用是有禁忌癥的,比如股骨頭壞死、嚴重的精神疾病、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等等。激素確定使用後,也要長期“夠用”。

3.強調聯合用藥

除了少數腎病綜合征如第壹個小病竈只需單獨使用激素外,大多數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藥物選擇應遵循“單獨使用激素”的原則,即“激素加免疫抑制劑”。免疫抑制劑的選擇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選擇免疫抑制劑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如年齡、性別、婚育、腎病類型、用藥史等。選擇性免疫抑制劑包括環磷酰胺、他克莫司、環孢素、來氟米特、羥氯喹和黴酚酸酯。

4.同時註意並發癥和並發癥。

就像感冒壹樣,不需要擔心感冒沒有並發癥和並發癥。腎病綜合征也是壹樣,壹定要註意可能出現的並發癥和並發癥。因此,在治療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如高蛋白尿微小病變腎病、局竈節段性腎小球硬化和高蛋白尿膜性腎病時,需要同時治療其並發癥和合並癥,如高血壓、急性腎損傷、高脂血癥、高凝狀態、靜脈血栓形成或動脈栓塞以及感染性疾病等。

雖然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的尿蛋白較高,如微小病變、膜性腎病、局竈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等。,治療越好且完全治愈,部分患者仍易復發,少數不能完全治愈,甚至最終進展為尿毒癥。為什麽...要看病理類型的嚴重程度,是否有高血壓和血尿,是否同時有其他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濫用或過度使用藥物。

  • 上一篇:書寫植物的順序
  • 下一篇:枕頭下放紅繩真的能招來桃花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