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產前癱瘓又稱“產前截癱”,是壹種妊娠母牛的產前運動功能受損的疾病,多發生在分娩前幾周到幾天。
我們先來看看具體的發病原因
1,主要是營養不良性多發性神經病,簡單來說就是奶牛營養缺乏(尤其是維生素和礦物質)或代謝紊亂,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或四肢神經,導致運動障礙,與飼料單壹或供給不足有很大關系;
2.奶牛年齡較大,四肢和蹄子瘦弱或無力,妊娠晚期隨著自身體重的增加,四肢和蹄子難以支撐自身重量,所以表現為站立不穩,站立困難,不能享受躺臥和側癱。
3.奶牛長期圈養,缺乏運動,導致其體質差,四肢無力,蹄子無力。另外,胎兒和自身由於平時飼料營養充足,體重較重,在孕晚期容易出現運動障礙、不能平臥等癥狀;
4.奶牛在妊娠期間,尤其是妊娠晚期,長期受到濕冷因素的刺激,如濕圈、硬地面、賊風等。,而且奶牛容易發生蹄腐、蹄炎、關節炎和風濕病等。,然後可能出現站立困難或癱瘓的癥狀。
我們來看看具體癥狀。
牛病表現為雙後肢無力或疼痛,不能長時間站立,經常交替邁步,逐漸發展為站立困難。嚴重時,奶牛不能躺在地上或長時間躺在地上,部分奶牛會伴有消化功能障礙。
最後,我們來看看具體的防控方案。
通過加強飼養管理,合理搭配飼料,使其營養全面均衡,適當開窗通風,降低圈舍濕度,同時避免賊風直吹奶牛,適當增加妊娠後期奶牛的運動量和光照時間,可以有效避免該病的發生。
壹旦發病,應改善飼養管理,對患牛適當增加營養,然後用靜脈註射法將維生素C註射液20 ml和1000%葡萄糖酸鈣註射液500 ~ 1000 ml加入1000 ml中,每天註射維生素d 3 1次。每天1次,並每天多次輔助奶牛站立或改變俯臥姿勢,避免長時間壹種姿勢造成壓迫部位壞死,經系統治療後5~7天即可恢復,或產後奶牛四肢、蹄子壓力下降時恢復。對消化功能障礙患者應給予對癥治療,如大黃蘇打片200~300片壹次,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