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完全沒有睡意,人躺在床上超過30分鐘就無法入睡,可以稱之為“睡眠障礙”。事實上,很多人2到3個小時後就無法入睡了。
對策:把畫室、書房、臥室分開,想睡就去臥室,意識到臥室是睡覺的房間,很容易睡著。充分利用被褥,選擇合適的枕頭、床、被褥也是有效的。芳香療法和喝香草花茶也有助於平靜心靈。如果以上方法都失敗了,就只能求助於藥物了。
淺睡眠型→中間覺醒
從深夜到黎明多次驚醒,或因做夢而入睡。晚上醒來後,久久不能入睡,或者迷迷糊糊睡不安穩,所以起床後精神不好。
對策:這種類型多見於生活沒有規律的人。治療的關鍵是改變生活節奏,就像工人在規定時間上班,學生按時上學壹樣。不管發生什麽,每天早上6點準時起床,這樣就形成了新的生活節奏。節假日不睡懶覺不起床。如果妳真的想睡覺,妳可以在早餐後小睡壹會兒。
早醒→節律紊亂
很容易睡著,但我醒得早,半夜醒來後很難再睡著。多見於老年人和抑郁癥患者。人老了,體內生物鐘變差,表現為入睡推遲,夜間多次醒來,醒得很早。為了彌補睡眠不足,白天和晚上容易打瞌睡,形成多相睡眠(增加自己醒來和入睡的次數),造成節律障礙。
對策:抑郁癥患者需要心理和藥物治療。對於老年人來說,要調整生物鐘,盡量消除多相睡眠,形成規律的生活節奏。如果白天實在困,午睡10 ~ 15分鐘。如果妳睡了1 ~ 2個小時,晚上的睡眠質量自然會變差。
質量差型→睡眠不足。
“晚上幾乎睡不著”“好多年沒睡好覺了”。事實上,他們確實睡著了,但我根本沒有睡著的感覺。這在臨床上叫做“沒有客觀印象的失眠”,屬於精神問題。容易得這種病的人,性格神經質,什麽都往心裏去,認為必須睡8小時,什麽都拒絕接受。
對策:努力改變自己的想法或觀念是治療的關鍵。即使有時睡眠時間減少,也能保證睡眠質量。抑郁癥患者早起也是心情不好,沒有深度睡眠的感覺。適當使用抗抑郁藥,可以控制抑郁癥狀,精神就夠了。
中年以後,人的睡眠時間逐漸減少,雖然這是正常的。但是,很多人晚上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或者晚上醒來後睡不著,白天卻總覺得很困,沒有精神。這就是失眠。有些人用安眠藥來對付失眠,短期可以做到,但長期服用副作用太大,甚至導致癥狀加重。其實,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註意以下“兩適三忌”的方法,失眠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睡前喝壹杯牛奶。睡前喝壹杯牛奶可以幫助妳盡快入睡。此外,睡前壹兩個小時吃壹小塊面包或壹個水果,也能幫助妳盡快入睡。但是,睡前不要吃太甜的東西。甜食經常使人緊張,影響睡眠。
睡覺前放松。白天忙了壹天,晚上睡覺前,壹定要放松精神,拋開白天所有的煩惱和緊張,停止思考。睡前聽壹首委婉的慢節奏的音樂,讓自己輕松愉快的入睡。
睡前忌喝濃茶。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人的夜生活時間越來越長,內容也越來越豐富。為了提神,他們往往喜歡喝濃茶或咖啡、可口可樂、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飲料,咖啡因容易使人興奮。晚上想睡個好覺,就不要喝濃茶等含咖啡因的飲料。
睡覺前不要吸煙。有的人習慣睡前抽幾口,但抽完就很難入睡。因為吸煙會使人興奮,吸煙後經常失眠。況且香煙中含有的尼古丁對人體危害很大,甚至會致癌。如果妳想在晚上睡得好,妳必須在睡覺前避免吸煙。睡前忌飲酒。有些人為了晚上睡得好,喜歡在睡前喝壹點酒。但是,酒精不僅會抑制人的中樞神經系統,還會破壞人的睡眠。當妳酒後醒來時,妳不僅感覺不到睡眠後的放松和舒適,還會因為酒精的刺激而經常感到頭痛。久而久之,對身體傷害很大,所以睡前不要喝酒。
如果晚上醒來後15分鐘內不能再次入睡,不妨打開收音機聽聽,困了再睡。不管晚上怎麽睡,早上不要補覺賴床,按時起床,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是預防失眠的重要方法。
很多失眠癥患者初診時,大多會抱怨周圍的噪音和雜音讓他們失眠。事實上,這些失眠癥患者即使去了遠離市區的深山老林或者寂靜的寺廟也睡不著。因為大多數失眠都不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而是內心的焦慮不安。比如內心沖突、煩惱、憂郁以及家庭和人際矛盾等。,導致他們在睡眠中思緒萬千,註意力分散,很難入睡。如果只是把失眠歸咎於外界影響,就很難糾正,因為病因不對,更別說治療了。不願意自己找原因是長期失眠的誤區之壹。由於回避了失眠的真正原因,單純服用眼藥水並不能緩解他們的心理問題,從而導致長期失眠。
失眠是壹種主觀癥狀,患者很難對自己做出客觀的評價。許多睡眠實驗證實,人們往往會高估失眠的嚴重程度,失眠者可能會誇大癥狀的嚴重程度。臨床觀察也證明,失眠者(尤其是長期失眠者)的主訴往往不靠譜。許多學者對失眠患者進行了研究,發現失眠患者對失眠潛伏期的評估過長,而對實際睡眠時間的評估過短。在實驗測試過程中,失眠患者關於睡眠參數的自述也與客觀記錄不符。例如,美國桑福德大學睡眠診所發現,122名主訴長期失眠的患者,與自己主訴相比,大多低估了自己的睡眠時間,但高估了自己不睡覺的時間,夜間醒來的時間比自己報告的要少。也就是說,失眠癥患者有意或無意地誇大了癥狀。舉個例子,病人告訴醫生,他上床1小時才睡著,但是腦電圖記錄提示他20分鐘就睡著了。
為什麽會有這麽誇張的現象?大多數專家認為,這是由於失眠者的性格和心理弱點造成的。據研究,失眠的經歷主要與心情和性格有關。頻繁失眠者多伴有“神經質”的人格特征和神經性焦慮。嚴重的失眠者甚至伴有壹定程度的疑病癥。他們往往比較神經質,過於註重癥狀,只要身體稍有變化就會緊張,所以會忍不住誇大癥狀。疑病癥是壹種臨床上難以治療的神經癥,嚴重的可能導致患者喪失工作能力。疑病癥患者過分關註自身健康,懷疑身體某壹部位或某壹類器官異常,或臨床檢查雖無客觀證據,但患者自己認為自己患有某種疾病,並伴有焦慮情緒,可能出現失眠癥狀。
所以失眠不是單純的生理問題,更多的反映了個人的心理問題,而這類患者往往想回避自己的心理問題,從而導致長期治療。但畢竟心理人格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妳可以躲壹陣子,但躲不了壹輩子。回避不是好政策。因此,失眠患者不僅需要藥物治療,還需要心理和行為治療。因為影響睡眠的是我們自己的心理和行為,解鈴還需系鈴人,所以改善失眠主要靠自己。當然,如果出現持續嚴重的失眠,最好去醫院請專家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