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運動發汗壯陽。
夏天去戶外鍛煉,比如太極拳、八段錦、慢跑、跳舞等。,渾身冒汗,有助於陽氣的宣泄,帶走體內的寒濕。
對於沒有時間做運動的“加班族”來說,洗個熱水澡,曬曬太陽,尤其是後背,也能補充陽光。
這是因為背部有各臟腑的背俞穴,也是督脈所在的地方。督脈是陽脈之海,指導和調節全身的陽。明代醫書《養生四要》中也提到‘背附五臟,背常溫,暖則肺不傷’。
但無論是做運動還是曬太陽,都可以不出汗,全身不出汗。因為妳出汗太多,陽氣就會過度外泄。
2、飲食養陽靠姜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不需要醫生開處方”。生姜性味辛溫,有散風寒、溫中、暖胃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和脾胃虛弱引起的胃痛、嘔吐。
講究“上床用蘿蔔,起床用姜”。生姜能激發陽氣,但夜間人體陽氣收斂,不宜食用。
3.拔罐刮痧驅寒
拔罐刮痧相當於人為“發汗”。在空調環境下,人的毛孔是封閉的,很少出汗。拔罐刮痧能打開毛孔,宣泄體表,有利於體內濕邪、感冒、寒邪的排泄,可用於治療風寒引起的感冒、肌肉關節酸痛。
拔罐提示:經絡家族拔罐可祛寒,位置可為督脈、足太陽膀胱經。督脈是脊柱。足太陽的膀胱經主要有兩條,兩指在脊柱的左右兩側,大致與脊柱平行。
4.夏天泡腳養陽
冬天泡腳不是專利。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足部都有相應的反射區。夏天用溫水泡腳還有疏通經絡、扶陽散寒的作用。
在泡腳的熱水中,加入壹些溫熱的藥材,壯陽效果更好。
5.艾條灸可祛寒壯陽。
艾葉味辛溫,善逸。借助火力,能深入臟腑,散寒祛濕。
艾灸提示:艾灸風門穴、背俞穴、風門穴低頭。在頸部和背部的交界處,有壹個突出的骨頭,骨頭下面有壹個凹陷。從這個凹陷處開始,往下數第二個胸椎棘突,然後以它下面的凹陷處為中心,左右各取2指,就是這個點。艾灸此穴有祛風解表的功效。
背俞穴是壹組穴位,包括心俞穴、脾俞穴和大腸俞穴。該組穴位分布在背部脊柱左右兩側的兩個手指處,可通過在脊柱周圍移動艾條進行艾灸。艾灸這組穴位有助於調理五臟虛損。
6、加強飲食調養
在寒冷的冬天,身體處於封閉狀態,陽氣沒有釋放出來,脾肝的功能也是健康的,是滋陰滋補的好機會。針對老年人冬季陰虛精虧、陽氣不足、四肢不溫的身體狀況,可選擇產熱量高、營養豐富、風味濃郁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牛肉、瘦肉、雞肉等。此外,糯米、大豆、龍眼肉、黑芝麻、核桃等。都是冬季養心強腎填精的佳品,可以多吃。冬季宜選擇清淡溫和、能幫助正氣、補充元氣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