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狼雉?

狼雉?

中國著名的優良肉蛋兼用雞品種。原產江蘇省如東、南通兩縣,因南通南部狼山而得名,原名“岔河雞”、“馬塘烏雞”。目前在如東縣的馬塘、岔河、狄崗和通州市的石崗還有很多品種。這些地區氣候濕潤,東北臨海,境內河渠交錯,飼料充足,適合狼山雞生長。羽毛多為純黑,少數白色已逐漸淘汰。單冠紅色,挺舉頭頸,尾羽高聳,背部呈U型,胸部發達。身體高大,腿長,腿外側有羽毛。嘴巴和腿都是黑色的。成年公雞重約3.5 ~ 4公斤,母雞重2.5 ~ 3公斤。年產卵量為120 ~ 170粒,每粒重55 ~ 65g,殼為褐色。狼山雞性情活潑,覓食能力強,適應性強,抗病力強。肌肉發達,肉質細嫩,全國各地都有飼養。它在19世紀後期被出口到英國,然後被分發到其他國家。著名的英國黑奧平頓雞就是用它改良繁殖的。對其他外來雞種的形成也起到了壹定的作用。

壹個有趣的“狼山雞”故事

說起“狼山雞”,還有壹個有趣的故事。遠在1872年,壹艘英國商船停泊在南通附近的長江裏,廚子們上岸買了壹批烏雞來做菜。因為雞肉又嫩又好吃,船長非常驚訝。如果他得到了寶藏,他會把剩下的帶回英國。後來,這只黑雞居然在英國家禽展上展出,受到歐美家禽專家的青睞,獲得了壹枚金牌。結果歐美亞洲很多國家都從中國進口了這種雞。因為這些雞是南通狼山出口的,所以取名“狼山雞”。建國後,狼山雞再次被用作種雞。飛往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當時狼山雞身價百倍,聞名中外。

狼山雞是蛋肉兼用的雞種之壹。以產蛋多、蛋大、體脂壯、肉質鮮美著稱,按毛色分為黑白兩種。黑色被稱為“狼山黑”,羽毛有黑、綠、藍三種顏色,閃閃發光,色彩斑斕。冠後有絨毛的“狼山黑”品種,又稱“狼山鳳凰”,東方稱“蓬頭雞”。白色的叫“狼山白”,“狼山白”數量很少。它的羽毛潔白無瑕,梳著鮮紅的梳子,紅白分明,賞心悅目。狼山雞,長得像馬鞍,尤其是公雞,趾高氣揚,尾巴翹得老高,神態不凡。

原產地分布

狼山雞是中國古老而優秀的地方品種,在世界家禽品種中享有盛名。狼山雞原產江蘇如東縣,以馬塘、岔河為中心,其他地方也有分布,如挖港、制茶、豐利、雙甸,南通縣石崗等。雞肉集散地是長江北岸的南通港,港口附近有個旅遊景點叫狼山,因此得名。1872最早傳入英國,後在家禽展上獲得英美家禽業的關註和好評,後又傳入德國、法國、日本等國,被列入各國家禽品種譜。

狼山雞以體型巨大、羽毛純黑色、冬季產蛋多、蛋大而聞名。該雞在國外進壹步繁育後,通過與當地雞雜交,育成新品種,如黑奧平頓、澳黑等。所以狼山雞也為世界養雞業做出了壹些貢獻。

建國前,狼山雞享譽國內外,但國內沒有專門的育種工作。但由於產地偏遠,交通不便,雞在群眾中仍被大量飼養和保存。

1952年,華東農科所首次對狼山雞進行了品種調查和引種雜交試驗。65438-0959年,江蘇省農林廳和南通市農林局分別在如東和南通設立養殖場,開展狼山雞養殖。20年來,兩個養殖場的規模和種雞質量得到了發展和提高,每年推廣雞蛋和雛雞30-40萬只。除本省外,黑龍江、新疆、湖南、湖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上海等10多個省區市均有引種飼養,為地方良種的保存、選育和推廣發揮了巨大作用。

品種形成

原產地位於長江三角洲北部,東臨黃海。這些土地大部分是逐年從海灘上開墾出來的。農民壹直居住在分散的地方,大部分是分散在田野裏的獨門獨戶。它們和周圍的農田壹起,形成了壹個小農經濟的單元。房子周圍種上竹林或叢生的蘆葦,雞完全可以吃動物飼料和青飼料。當地海鮮豐富,貝殼比比皆是,雞也不缺礦物質飼料;此外,產地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地勢平坦,土壤疏松,河港相交,排灌良好,農作物產量高。人們習慣用玉米、大麥和大米餵雞。以上條件為雞品種的形成創造了良好的物質基礎。?養雞是當地農民的主要副業,有大量的雞。所以每個農戶都是自己養殖,很少混種。當地習俗在選種中發揮了很大作用。比如選擇純黑色的羽毛,是因為農民忌諱紅色的羽毛是火的象征,視純黑色為吉祥。漁民出海祭祀也要求使用純黑公雞,促使大家淘汰雜羽雞,選擇純羽雞。?狼山雞因其體態婀娜,羽毛純黑色,光澤燦爛,深受人們喜愛,所以早在100多年前就被列為國際標準品種,聞名於世。

物理性質

身體特征?體格強壯,頭翹尾翹,背凹,羽毛緊實,動作靈活。在建國初期調查的時候,按照體型可以分為兩種。前者多產於馬塘、岔河,公雞重4.0 ~ 4.5公斤,母雞重3.0 ~ 3.5公斤。後者多為混合茶,公雞重3.0 ~ 3.5公斤,母雞重2.0公斤左右,按羽色可分為純黑、黃、白三種,其中烏雞最多,黃雞次之,白雞最少,雜雞少見。每種顏色根據頭冠和脛趾有無羽毛分為四種類型:光腳禿、光腳毛、冠毛足和光腳冠。?如東縣狼山雞繁殖場成立之初,對上述類型的生產性能進行了測定。最後選擇了中等體型的黑禿赤足雞作為選擇對象,從壹開始就建立了南通市狼山雞繁殖場的基礎群,所以兩個群體的體型和外貌基本壹致。?狼山雞的頭短而圓,細致,群眾稱之為蛇頭,眼睛大,單冠,冠齒5 ~ 6顆。臉、耳垂、下垂肉都是鮮紅色。眼睛的虹彩以黃色為主,夾雜著黃褐色。喙呈深褐色,尖端略淺。脛骨呈黑色,細長。羽毛緊貼身體,當年繁殖的新雞富有黑綠色光澤。?成年黑狼山雞多為純黑,有時第9 ~ 10主翼羽毛為白色,但剛孵出的雛雞額頭、腹部、翼尖為淡黃色,直至中間雛雞蛻皮時均變黑,與其他黑雞明顯不同。狼山雞的皮是白色的。

品種前景

狼山雞作為我國優秀的地方雞種,雖早有保護和培育,但與現代專用雞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因此,有必要在保種的同時進行品系選育,改善飼養管理,進壹步提高狼山雞的生產性能。此外,黑羽的慢羽和快羽品系應繼續選育,以便於將來新生雛雞的雌雄鑒定。

新狼山雞?

原產地分布

新狼山雞是建國後培育的第壹個兩用雞品種。華東農科所從1952開始育種,從1958基本定型。從65438到0959,交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繼續栽培、擴繁、繁育、推廣。?雞初育後,於1955年在北京農展館送進首屆國展,引起各地關註,待引進。從1956開始,廣泛供應各地。1956應農業部要求,向捷克斯洛伐克出口壹批雞蛋。從1956到1977,江蘇省和其他省份供應了約60萬只雞蛋和雛雞。此外,在江蘇省江都縣、揚中縣和上海第五雞蛋廠建立了新狼山雞養殖基地,並向養殖戶推廣狼山雞養殖。?

品種形成

20世紀50年代初,華東農科所派員到江蘇南通狼山雞原產地如東縣的岔河、馬塘、荻港等地,了解到狼山雞是壹種很有前途的兩用雞,但成熟較晚。在放牧半飼養條件下,根據華東農科所195記錄的統壹數據,開始產蛋約8個月,蛋重。年均產蛋量約150 ~ 160,群眾也希望多生。?因此,當時制定了適合長江下遊和農戶放牧的新雞品種選擇目標。具體選擇指標為:體格健壯,年產蛋量200只左右,蛋重58g左右,成熟度20d,成年公雞重3kg左右,母雞重2kg左右,皮膚白皙。?1951年,1952,在產地采購外觀較輕、產蛋性能較好的黑色狼山雞作為原原料,以改善其性成熟晚、蛋重輕的缺點,保留狼山雞原有的優良品質。決定將引進的早熟、體重、蛋重、體松散、行動緩慢、覓食能力差、不適合農場放牧的澳洲黑公雞作為另壹個親本,通過引進的方式進行育種雜交,即口袋妖怪選擇早熟、體重的優良澳洲黑公雞作為父本,通過個體觀察,與生產性能優良的個體母雞回交;第二代選擇優良的狼山公雞與第壹代雜交雞中的優良個體母雞回交;從第三代開始,選擇符合預期育種目標的理想個體,後續世代註重外貌鑒定和系譜選擇,在仔雞階段加強野外放牧,鍛煉體力,培養覓食性能,直至1958基本定型。?

物理性質

新狼山雞是兩用型。背是直的,不像原來狼山雞的背凹。羽毛密度介於澳黑雞和黑狼山雞之間,既不像澳黑那麽松散,也不像狼山雞那麽緊湊。赤腳和無毛腳型。羽毛全身都是黑色的。單冠。眼睛的虹彩是黃褐色。脛骨和腳是淺藍灰色。新出的雞,蛻皮的羽毛有藍綠色的光澤。在虹彩、腳氣皮、羽色、體型等方面與原狼山雞有明顯區別。?

品種前景

新狼山雞是20世紀50年代育成的農牧兩用雞品種。生產性能好,對青飼料、鮮肉、細纖維特別感興趣,適合制作各種不同生長階段的名菜佳肴。小公雞適合做野雞;蛋殼呈深褐色,符合我國人民的需求,在六七十年代受到農民的歡迎。與現代專業化商品雞品種相比,集約化養殖固然有其不足,但可以考慮作為雜交育種的材料。

  • 上一篇:白蘿蔔鯽魚湯——止咳化痰、開胃消食
  • 下一篇:怎麽去除靜電?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