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壹種病因不明的造血系統惡性疾病。表現為骨髓及其他造血組織中白血病細胞異常增殖,多種組織浸潤,癥狀不同,外周血白細胞發生質和量的變化。根據白血病細胞的分化程度及其自然病程,該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病例起病急,病程短,預後差。臨床表現主要是四個特點:發熱、貧血、出血和白血病細胞浸潤器官。慢性患者起病慢,病程長。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常見癥狀為低熱、乏力、消瘦、多汗、脾臟腫大、胸骨鈍痛。急性病例多屬於中醫“溫邪”、“血證”、“急勞”範疇;慢性患者多屬於中醫“勞”、“積”、“痰核”範疇。前者可分為溫毒化人、肝火痰熱證三種;後者可分為熱毒傷陰、迫血狂沖、腎陰虧虛、脾肺失養等證候,應辨證施治。
[配方1]熟地黃、地骨皮、黨參、黃精各15g,枸杞子、生地黃各20g,知母、黃柏、牡丹皮、山茱萸各10g,白茅根30g,半枝蓮4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主治:陰虛內熱、氣血兩虛型急性白血病。
[配方2]半枝蓮、白花蛇舌草、敗醬草、茜草各65438±05g,薏苡仁、丹參、當歸各65438±02g,大黃3g,三棱、莪術6g,三七9g。
【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急性白血病肝脾腫大,屬溫毒之證。
【配方三】犀角9克、牡丹皮9克、青黛9克、甘草9克、石膏30克、生地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蒲公英24克、金銀花、鱉甲6克、白茅根18克、半枝蓮15克、龜板21克。
【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急性髓系白血病是壹種溫熱中毒綜合征。
[配方4]當歸、秦艽、牡丹皮、地骨皮各6克,生地、白芍、鱉甲、鹿角霜、白茅根、龍骨、牡蠣、金銀花各9克,紫草、絲瓜各4克,川芎2.4克..
【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配方5]黃芪30g、黨參20g、黃精、枸杞子、天冬、玄參、當歸各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2劑。出血明顯,加紫草、墨旱蓮、仙鶴草15g;如有感染,加黃芩、黃連、黃柏15g。
主治:氣陰兩虛型急性白血病。
【配方六】壁虎、蜈蚣各30只,三七30克,朱砂、皂莢65,438+05克,枯礬40克;青黛50克,烏梢蛇50克,僵蠶25克。
【用法】* * *研成細末,每次2克,每日2次。配合內服湯劑: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蓮、黨參、沙參各20克,丹參、黃藥子各20克,紫草40克,黃精40克,白芍、阿膠各15克,馬齒莧50克,每日1劑。
適應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以肝脾腫大、溫毒、氣血兩虛、虛實夾雜為特征。
[配方7]黃芪、赭石、赤芍、半枝蓮各65438±05g,太子參、白芍、旋覆花、佛手、山楂炭各65438±02g,雞內金、萊菔子、枳殼、川楝子、甘草各9g,三棱、薏苡仁各8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主治: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脾腎兩虛兼血瘀證。
【配方8】蟾蜍15只(每只重約125g),黃酒150ml。
【用法】蟾蜍去內臟,放入黃酒中煎煮2小時,濾出藥液。成人每次服用15 ~ 30ml,壹日三次。
適應癥:急慢性白血病。
【公式9】Zokor 1。
【用法】烘焙研磨成粉。每次10g,壹天1-2次。
【適應癥】白血病。
【配方10】青黛30g,麝香0.3g,雄黃15g,乳香15g。
【用法】* * *研究。每次0.1-1g,壹日三次。
適應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和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配方11]黃芪、山藥、白花蛇舌草、旱蓮草各30克,麥冬、天冬、山豆根、地榆、藕節、玄參各15克,女貞子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量,分兩次服用。
適應癥:白血病伴出血。
【處方12】野生苜蓿15g。
【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白血病。
家庭護理
長度當白血病尚未確診時,患者往往會表現出焦慮和懷疑。壹旦確診,患者會立即感到恐懼、悲觀、絕望,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作為家屬,首先要給予患者安慰和同情,同時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創造良好、舒適、清潔的生活環境,這對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
2.除高熱、明顯出血傾向或嚴重貧血外,人必須臥床休息,壹般參加適當的活動。飲食應以優質營養食物為主,多吃肉、魚、蛋、新鮮蔬菜、水果、乳制品等食物,以易於消化吸收為原則,增加機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