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是慢性腎臟疾病患者最常見的臨床癥狀。蛋白尿的持續丟失會直接導致疾病的惡化和進展,並導致臨床上出現低蛋白血癥、高脂血癥、內分泌紊亂、營養不良、易感染等壹系列並發癥。
蛋白尿
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150mg或尿蛋白/肌酐>:200mg/g,或尿蛋白定性試驗陽性稱為蛋白尿。蛋白尿是腎臟疾病最常見的表現,但蛋白也可出現在腎外疾病的尿液中。大多數情況下,蛋白尿患者並不伴有任何癥狀,通常在尿常規檢查後才發現。
癥狀原因
①生理性蛋白尿
無器質性病變,常見於以下兩種情況:
1,功能性蛋白尿,見於劇烈運動、發熱、緊張等應激狀態引起的壹過性蛋白尿,多見於青少年,定性試驗尿蛋白不超過(+)。
2.青春期發育常見的體位性蛋白尿,出現在直立和脊柱前凸的姿勢,平臥時尿蛋白消失。壹般來說,蛋白質的排泄是
(二)腎小球蛋白尿
腎小球濾過膜受損,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被濾出並超過腎小管重吸收引起的蛋白尿。臨床上最常見的蛋白尿主要見於原發性或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如急性腎炎、急進性腎炎、慢性腎炎、IgA腎病、腎病綜合征、狼瘡性腎炎、紫癜性腎炎、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腫瘤性腎病、腎澱粉樣變、中毒性腎病和感染引起的腎損害,以及先天性腎炎、腎循環障礙、腎缺氧和腎血流加快。
㈢腎小管性蛋白尿
當腎小管的結構或功能受損時,腎小管不能重吸收正常過濾的小分子量蛋白質,導致蛋白質從尿中排出,稱為腎小管性蛋白尿。常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小管間質性疾病,如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反流性腎病、尿酸性腎病、腎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屬中毒、範可尼綜合征、低鉀性腎病、腎髓質囊性變、放射性腎炎、止痛藥腎病、腎移植後不良反應等。
(D)溢出蛋白尿
血液中的中小分子量蛋白,如多發性骨髓瘤中的輕鏈蛋白、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異常升高,並從腎小球中濾出,超過腎小管重吸收閾值,產生蛋白尿。可以被腎小管完全重吸收。
Bence Jones蛋白常見於多發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癥、重鏈病、輕鏈病和澱粉樣變性病,偶爾見於單核細胞白血病。血紅蛋白或肌紅蛋白存在於大量的肌肉組織損傷、過度溶血等。移植腎排異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尿中FDP升高也是溢出性蛋白尿。
(5)組織蛋白尿
主要指腎臟組織分泌的壹些可溶性組織分解代謝產物,以及在中毒、缺血、炎癥或腫瘤等情況下,腎臟和尿路組織壞死釋放的結構蛋白。如腎小球基底膜抗原、腎小管刷狀緣抗原和各種酶在腎小球腎炎時隨尿液排出;腫瘤發生時尿液中可發現與腫瘤相關的特異性抗原。
蛋白尿怎麽治療?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