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可能氣虛吧!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經常出現的疲倦、什麽都不想做、不想說話、只想懶懶地躺著的情況,其實就是氣虛的表現。
如果我們伸出舌頭照鏡子,發現舌頭上布滿了牙印,這就是氣虛的表現。現在氣虛的人比較多,舌齒的人可以占到60%左右。
氣虛導致畏寒、自汗、頭暈、耳鳴、精神萎靡、乏力、心慌、氣短、發育不良。
血虛可見面色萎黃、皮膚幹燥、頭發幹枯、指甲皸裂、視物模糊、手腳麻木、失眠多夢、健忘、心悸、恍惚等。
氣虛怎麽解決?
今天給大家分享兩種益氣養血的中藥方劑,黃芪和當歸。讓我們來看看。
先看黃芪。
黃芪性溫,歸肺、脾、肝、腎經,這是它的壹大特點。民間有壹句“常飲黃芪湯防病保健”的民謠,意思是經常將黃芪水當茶喝,有非常好的滋補作用,可以治療脾氣虛、肺氣虛等氣虛癥狀。廣泛用於增強免疫功能、保肝、利尿、降血壓。
有些人在天氣變化時容易感冒,中醫稱之為“表裏不壹”。黃芪可以用來固表,避免經常感冒。
黃芪能補益全身、內外、表裏之氣。壹藥多用,適用範圍涵蓋內科、外科學、婦科、兒童、五官、骨傷等多學科近百種疾病,療效顯著。因此,清代名醫黃公修在《本草求真》壹書中稱贊黃芪為“補氣之良藥”。
其次,看看安吉麗卡
當歸性溫潤澤,是補血養血的聖藥,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多種疾病,如血虛引起的面色萎黃、血虛引起的失眠、心悸等。
當它與補氣藥物壹起使用時,可以很好地治療氣血兩虛的疾病。比如用黃芪泡水,不僅可以改善上面提到的癥狀,還可以改善陽虛、月經量少、經血顏色暗等引起的痛經。
中醫有個詞叫“五株七傷”。是什麽傷?無非就是氣血。如果用黃芪當歸湯,可以慢慢提升氣血,幫助虛者向上。
以氣攝血,以氣祛瘀,固於泄,防於散。這個方子對結節和腫塊有作用。關於文章中的用藥比例,建議大家要辨證使用,最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減,對癥下藥。
好了,今天到此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