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脫垂的最佳治療方法是手術。陰式子宮切除術後,將基底韌帶等支撐組織固定好,同時修復盆底肌肉和陰道壁,包括縫合前陰道壁的粘膜防止膀胱脫垂,縫合後陰道壁的粘膜防止直腸脫垂。對於仍然需要懷孕的人,會建議他們使用其他治療方法,例如通過運動來加強盆底的肌肉組織,或者塗抹雌激素軟膏來加強陰道,加強對子宮的支撐。還有外部支撐,即在陰道內放置合成樹脂矯正環,防止子宮脫垂等。,但這只是暫時的姑息療法。女性超負荷運動,尤其是舉重等訓練,會增加腹壓,引起暫時性子宮下降,但不會出現子宮脫垂。如果長期過度運動,就會發生子宮脫垂。有人測試過,子宮位置正常的女性負重20公斤時,宮頸位置無明顯變化;當體重為40公斤時,宮頸明顯下移。壹般來說,成年女性子宮的正常位置是站立時位於骨盆中央,坐骨棘水平以上,前部與膀胱相鄰,後部與直腸相鄰,子宮前傾。子宮頸與子宮體成120-150的角度,呈前傾、前彎的姿勢。但當維持子宮正常位置的壹組韌帶松弛、產後長時間臥床(尤其是仰臥位)、盆腔炎、子宮體腫瘤、先天性發育不全等原因時,子宮可發生移位,其中最常見的是子宮後位。根據子宮後傾的程度,將子宮後位分為ⅰ、ⅱ、ⅲ度。輕度子宮後位(I-II度)壹般無癥狀,無需治療。嚴重的子宮後位往往有癥狀,主要表現為腰酸背痛。腰部輕度疼痛,整個腰部、骶尾部、雙側髂部疼痛嚴重,部分患者疼痛延伸至腰背部、雙側腹股溝。胃痛和肛門擴張常同時並存,乏力和月經癥狀常加重。如果不及時糾正,還會引起痛經、月經不調、白帶增多、性不適、流產、不孕等。懷孕三個月後,如果子宮後傾得不到自動糾正,膀胱頸和尿道移位,宮頸上翹,可壓迫後尿道引起急性尿瀦留。大多數子宮後位是可以預防的。關鍵是產後讓產婦充分休息,讓盆腔組織及時恢復。休息時要特別註意臥姿,避免長時間仰臥。側臥位、仰臥位和俯臥位應交替進行。從產後第三天開始,可以在床上做壹些腹部、四肢、盆底肌肉的鍛煉,有利於產後康復。流產後或其他原因,盆腔感染和粘連會促進子宮後位的形成,應盡早積極治療。嚴格執行產後檢查,產後子宮恢復不好,應及時糾正。對於有癥狀的子宮後位患者,治療的關鍵是復位子宮。常用的子宮復位方法有雙河針復位、三診復位、宮頸鉗牽引復位、胸膝水平復位、手術復位等。手法復位後,要求患者每天排便後做1-2次胸膝臥位運動,每次10-15分鐘,這對鞏固宮縮效果非常重要。胸膝臥位運動也能防止產後子宮移位,但必須在半個月後進行。如果手法復位不成功,可以采用手術復位。主要手術方法是縮短圓韌帶,使子宮變成前傾前彎的姿勢。[6]
編輯此段落以防止
壹、積極開展科學分娩,不斷提高助產士的技術水平,及時縫合會陰和陰道裂傷,正確處理難產。二、大力宣傳產褥期提倡產後鍛煉,產後3個月內特別註意充分休息,不要長時間做蹲、擡、擡等重體力勞動。註意排尿排便通暢,及時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腹瀉等增加腹壓的疾病。哺乳期不要超過2年,以免子宮及其支持組織萎縮。第三,做好婦女勞動保護工作。要根據婦女的生理特點、體質、年齡、農時、農活、工種等具體情況,合理安排和使用婦女勞動力。[7]
編輯此段落的註意事項
首先註意陰道壁脫垂和子宮脫垂不用力。註意外陰和會陰破裂的程度。用陰道鏡觀察陰道壁和宮頸有無潰爛,有無子宮直腸窩疝。陰道診斷時,要註意兩側的肛提肌,確定肛提肌裂的寬度和宮頸的位置,進而確定子宮的大小、在盆腔中的位置及其附件是否有炎癥或腫瘤。最後,要求患者在必要時使用腹壓和下蹲使子宮脫垂,然後進行詢問,以確定子宮脫垂的程度。[8]
編輯這壹段容易混淆的癥狀有哪些?
第壹,黏膜下肌瘤在脫垂上找不到宮頸,陰道前後壁不脫垂。當手插入陰道時,可以摸到子宮頸。二、宮頸延長術多為產婦。陰道前後壁不突出,前後穹窿很高,子宮體仍在盆腔內,只有宮頸極細長如柱狀,突出陰道口。三、慢性子宮內翻在包塊上找不到子宮口,但可以找到兩側輸卵管入口處的凹陷。表面是紅色黏膜,容易出血。三診腔空,子宮體摸不到。四、陰道壁囊腫或肌瘤常可誤診為膀胱膨出或子宮脫垂。經檢查,子宮仍在正常位置或被腫塊向上推,腫瘤與宮頸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