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淋病[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白濁[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13)]
《湘雅醫學詞典》
《湘雅醫學詞典》
《湘雅醫學詞典》
3.白濁為病證之名[1]。
4以尿濁色白為主要癥狀的疾病白濁是指尿液混濁,白如漿,或尿液起初不混濁,放置稍久,沈澱物呈粉末狀的表現[2]。主要癥狀是尿液渾濁發白[1]。《論諸邪之癥》:“胞寒而腎損,故尿白濁。”又稱濁便、濁溺、濁尿[1]。真實和虛假是有區別的。實證多由痰濕或濕熱湧入膀胱所致;虛證不同[3]。水痰者,尿濁,胸悶,苔膩。治療宜祛濕化痰[3]。運用蒼二陳湯、古遠丹、小清粉湯等方劑[3]。濕熱下註者,口渴、舌苔黃膩、脈數多見[3]。宜清熱利濕,用糯米區分飲酒與遷徙飲酒[3]。脾虛氣弱,中氣郁結的人,大便渾濁癥狀持續時間長,面色?白,無精打采,舌質淡,脈弱[3]。宜健脾益氣,用補中益氣湯[3]。
5指溺孔內常流白色混濁物,尿自行清的疾病。白濁物是指白濁物常流入溺孔,尿液自行清除的疾病[1]。《證治標準:紅白濁》:“今患濁者,大便時自溺,但孔口末端有瘡、膿、疥瘡等穢物,初不與大便相混。”後人稱為細濁[1]。
精濁是指尿色清晰,管口端呈糊狀混濁的人[4]。林紓渾濁見凈月泉。《白濁》:“若白濁甚重,沈澱物如泥,或稠粘如膠,則頻反,痛異常。這不是熱淋浴,而是細濁塞竅。”更多的是因為酒色過度,精子衰竭,血瘀;或腎精虧損,火移狂亂,精敗火出;或者濕熱流入精囊[4]。癥狀為口中米粒狀或糊狀混濁,莖部瘙癢或疼痛,甚至如刀割般灼熱,尿色自清。濁找白的叫白濁,帶血的叫紅濁[4]。若濁物滴漏,小便甚灼,多屬火,宜服付費飲料,治濁固本丸,大有作為。若同時出現尿頻,多屬濕熱入精腔,宜配伍五苓散與益元散[4]。若長期不愈,無澀痛,多為心腎兩虛。九龍丹、谷音湯、米源湯、菟絲子丸等方劑為宜[4]。如果看到腎虛寒涼,就要用貴由丸、傅貴八味丸、益智湯[4]。多見於淋病、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疾病[4]。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