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壹兩個月拉肚子怎麽辦?
1,從來不快。不管是什麽原因引起的腹瀉,寶寶的消化道功能雖然降低了,但還是可以消化吸收壹些營養的,所以母乳餵養的寶寶還是要繼續餵,只要寶寶想吃就行。吃奶的寶寶每次可以減少1/3左右的奶量,在奶中加入壹點水。如果減完後寶寶吃不飽,可以加鹹米湯,或者餵胡蘿蔔水、新鮮蔬菜水,補充無機鹽和維生素。添加了粥等輔食的寶寶,可以稍微減少這些食物的量。根據寶寶的口渴程度,保證水的餵養。
2.脫水的早期檢測。當寶寶腹瀉嚴重,伴有嘔吐、發熱、口渴、口幹、少尿或無尿、眼窩凹陷、前囟門時,寶寶在短時間內“消瘦”,皮膚“幹癟”,哭鬧無淚,說明已引起脫水,應及時將患病的孩子送往醫院治療。
3.防止脫水。如果不斷補充口服補液鹽補充因腹瀉、嘔吐而丟失的水和鹽,就不會發生脫水。口服補液鹽(ORS) 1000ml含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氯化鉀1.5g,葡萄糖20g,劑量遵照醫囑,但預防脫水和治療脫水的劑量和飲用速度不同。口服補液鹽的糖濃度為2%。研究證明,這個糖濃度最有利於調解鹽和水進入體內,以補充腹瀉造成的損失。其效果已為世人所公認,是防治腹瀉和脫水的良藥。
4.不要濫用抗生素。許多輕度腹瀉無需抗生素等消炎藥即可自愈;或者服用媽咪愛等微生態制劑,思密達等吸水藥物也恢復較快,尤其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秋季腹瀉。抗生素治療不僅無效,而且有害。細菌性痢疾或其他細菌性腹瀉可以用抗生素治療,但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
二、寶寶兩個月拉肚子是怎麽回事?
兩個月大的寶寶還很脆弱。在這個階段,寶寶處於飲食的過渡期,更容易腹瀉。因為寶寶腸胃免疫力差,容易感染病毒。在冬季,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是常見的原因。此外,如果吃奶粉時使用的杯子、輔食消毒不徹底,也有可能感染奶粉。壹旦寶寶吃了,會引起腹瀉。對於正處於發育關鍵期的寶寶來說,腹瀉不僅直接影響其對營養的吸收,如果護理不當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兩個月寶寶的腹瀉分為三類:腸道感染、腸道外感染和非感染性腹瀉。媽媽需要找出原因,對癥下藥,才能事半功倍。
腸道感染主要發生在人工餵養或混合餵養的新生兒身上,疾病由不幹凈的乳汁引起。最嚴重的是新生兒流行性腹瀉,經常發生在醫院的新生兒室。病菌在經過母親產道時傳染給新生兒,再經醫護人員之手傳播。該病潛伏期短,癥狀重。起初有厭食、吐奶、腹脹,隨後腹瀉,有黃綠色水樣便、咂嘴聲、怪味。每天大便次數可達10次左右,很快出現脫水癥狀。其他如鼠傷寒沙門氏菌、輪狀病毒、腺病毒等可引起新生兒腹瀉,嚴重時往往危及生命。
腸外感染主要是由於病原體毒素的影響或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腸道蠕動增加,從而導致腹瀉。壹般這種腹瀉沒有黏膩、血性、異味,頻率較少。新生兒患肺炎、敗血癥時,細菌有時可從腸外或血液中滲入腸內,引起腸炎。
三、寶寶拉肚子偏方是什麽?
第壹個偏方是椒蜜湯。媽媽們可以抓壹把米,洗幹凈,瀝幹,然後放進鍋裏幹炒。註意火候,炒至焦黃,再放入水中煮至米飯煮軟,再餵給寶寶。除了米飯,還可以用米粉或奶精磨成粉,用同樣的方法餵。第二個補救方法是用生姜。將鮮姜洗凈切碎,然後放在藥布上,貼在肚臍上。這個方法是偏方中最簡單的方法。有困難的家長不妨試試,對寶寶可能有效果。第三個補救方法是用花生。把鍋裏的花生炒壹下,然後把紅色的衣服全部剝掉,泡在水裏,讓寶寶喝水。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紅色的衣服有收斂的作用,所以可以治療腹瀉。
以上是目前治療寶寶腹瀉的常用偏方,家長可以嘗試壹下。但既然是民間偏方,那就是沒有醫學依據的民間治療方法,不壹定行得通。所以建議家長可以就醫。
四、寶寶拉肚子怎麽護理
1,餵寶寶吃蘋果泥。蘋果是堿性食物,蘋果中的果膠和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的作用。寶寶拉肚子的時候,食欲可能不太好。馬寶可能會給嬰兒餵壹些蘋果泥。蘋果泥的制作方法很簡單。只需將蘋果切塊,煮熟煮透,攪拌成泥狀,在適宜的溫度下餵給寶寶即可。基本上壹兩天就能看到止瀉效果。
2、餵寶寶吃胡蘿蔔糊。胡蘿蔔中還含有果膠,使大便更容易塑形,還能起到止瀉的作用。但胡蘿蔔並不適合餵寶寶,所以需要將胡蘿蔔切成塊煮熟,然後過濾,加水和糖做成胡蘿蔔湯餵。既能補水,又能止瀉。
3.保持家庭衛生。寶寶拉肚子可能是病菌入侵造成的。家長平時要註意家庭衛生,寶寶的房間壹定要通風。同時,衣服、被子要保持清潔,定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