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癲癇的常用藥物
(1)傳統抗癲癇藥物:
1)苯妥英鈉:對完全性強直陣攣性發作和部分性發作有效,但可加重失神和肌陣攣性發作。胃腸吸收慢,代謝酶飽和。飽和後加小劑量達到毒性劑量,兒童不易發現毒副作用。因此,嬰幼兒不宜服用,成人添加時需謹慎。通常成人壹天可以服用1次,兒童壹天可以服用兩次。
2)卡馬西平:為部分性癲癇發作的首選藥物,對復雜癲癇發作療效優於其他抗癲癇藥物,對繼發性全身強直陣攣性癲癇發作也有較好療效,但可加重失神和肌陣攣性癲癇發作。由於肝酶的自誘導作用,服藥初期清除率較低,壹周後逐漸增加至治療劑量。治療3 ~ 4周後,需要加大劑量才能維持同樣的療效。
3)丙戊酸是壹種廣譜抗癲癇藥物,是全身性發作,尤其是典型失神發作的全身性強直陣攣性發作的首選藥物,也用於部分性發作。胃腸吸收快。
4)苯巴比妥:常作為兒童癲癇的首選藥物,作用譜廣,起效快,對完全性強直陣攣性癲癇發作、簡單和復雜部分性癲癇發作療效好,對熱性驚厥有預防作用。可用於急性腦損傷並發癲癇或癲癇持續狀態。
5)癲癇酮:具有抗癲癇作用的苯巴比妥和苯乙基丙二酰胺經肝臟代謝。適應癥為全面強直陣攣性癲癇發作,以及簡單和復雜的部分性癲癇發作。
6)乙醋柳胺:僅用於單純失神發作。吸收快,與其他抗癲癇藥物相互作用小。
7)氯硝西泮:起效快,但易產生耐藥性,降低療效。作為輔助藥物,小劑量往往能達到很好的療效。
(2)新型抗癲癇藥物:
1)托吡酯:對難治性部分性癲癇發作、繼發性全身強直陣攣性癲癇發作、嬰兒痙攣有壹定療效。治療應以小劑量開始,在3 ~ 4周內逐漸增加治療劑量。長期治療
噠蟎靈和托吡酯的藥物濃度也會降低苯妥英鈉和口服避孕藥的藥效。
2)拉莫三嗪:對部分性癲癇發作、全身性強直陣攣性癲癇發作、失神性癲癇發作、肌陣攣性癲癇發作有效。胃腸道完全吸收,維持劑量應在4 ~ 8周後逐漸增加至治療劑量。
3)加巴噴丁:可用於部分性癲癇發作和完全性強直陣攣性癲癇發作的輔助治療。沒有肝臟代謝,在原型中由腎臟排出,分三次攝入。
4)非烏拉坦:對部分性癲癇發作有效,可作為單藥治療,經腎臟排泄。
5)奧卡西平:適應癥同卡馬西平。奧卡西平300mg相當於卡馬西平200rng,更換時要增加50%的用量。
6)氨己烯酸:用於部分性癲癇發作和繼發性全身強直陣攣性癲癇發作。對嬰兒痙攣有效,也可用於單藥治療。主要由腎臟排泄,初始劑量為500mg/d,每周遞增500rng。維持劑量為2?3g/d,分兩次服用。
7)替加賓:作為難治性復雜部分性癲癇發作的輔助治療。胃腸吸收迅速,壹般用量為10?15毫克/日.
溫馨提示:癲癇患者往往缺鎂,尤其是需要長期藥物治療的患者。比如長期服用苯妥英鈉,容易引起骨質疏松。除了給予高鈣飲食外,還應註意鎂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