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研究證實,桑椹富含葡萄糖、蔗糖、果糖、胡蘿蔔素、維生素(A、b1、b2、pp和C)、蘋果酸、琥珀酸、酒石酸以及鈣、磷、鐵、銅、鋅等礦物質。桑椹既可食用,又可入藥。中醫認為,桑葚味甘酸,微寒,入心、肝、腎經,是滋補強心、益智的佳果。具有補血養陰、生津止渴、潤腸通便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陰血不足引起的頭暈耳鳴、心悸易怒、失眠、腰膝酸軟、頭發早白、口渴、大便幹結。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桑葚能補充胃液的不足,促進胃液的消化,刺激胃粘膜,促進腸液的分泌,促進胃腸蠕動,因此具有補益強壯的作用。由此可見,桑葚是壹種很好的食療,食療的方法多種多樣。這裏有壹些例子供讀者參考。
取鮮熟桑葚500克,黃酒1000毫升,浸泡1-2個月,每日2次,每次1杯,可用於貧血或關節炎的輔助治療。腸燥便秘,取桑葚50克、肉蓯蓉15克、黑芝麻15克、炒貝殼10克水煎,每日1劑。
桑葚30g(鮮60g),糯米60g,煮粥。煮熟後加少許冰糖服用,每天1劑。能滋補肝腎、養血明目,適用於肝腎不足引起的頭暈目眩、視力下降、耳鳴、腰膝酸軟、頭發早白、便秘等癥。
取適量桑葚和蜂蜜,分別加水煎煮取汁,文火煎膏,加入蜂蜜調勻飲用,每次10-15g,每日2-3次。能滋陰補血,適用於陰虛血虛引起的頭發早白、頭暈目眩、婦女月經不調、閉經。
桑葚100g,黃酒500g。桑葚用黃酒密封浸泡1周然後按量服用。能滋陰利濕,適用於陰虛水腫、小便不利、關節痛、口渴發白。
桑葚40克,冰糖20克,用開水沖泡飲用。桑葚性寒生津,冰糖性平滋補,可治腸液不足引起的大便幹燥。
但桑葚性寒,不適合脾胃虛弱、大便溏薄的人食用。(中國森林公園網)
桑葚有紫、紅、藍等品種,紫熟的最好,其次是紅熟的。桑葚酸甜可口,營養豐富,富含葡萄糖、果糖、蛋白質、脂類、醇類、揮發油、蘆丁、胡蘿蔔素、多種氨基酸、維生素、鋅、錳等微量元素。桑葚不僅管理豐富,味道鮮美,而且還是壹種良藥。中醫認為,桑葚味甘酸,性寒,具有滋補肝腎、養血生津、生津熄風、潤腸通便的作用。
現代研究認為,桑椹具有調節免疫功能、促進造血細胞生長、降血脂、保護肝臟等多種功能。在臨床上,桑椹多用於治療肝腎不足、陰血不足引起的貧血、失眠、健忘、頭暈、頭發早白、神經衰弱、習慣性便秘等。比如神經衰弱的人,可以將桑葚洗凈蒸熟,用蜂蜜浸泡,3天後每天吃桑葚,用蜂蜜喝。陰虛血虛者頭暈、失眠、耳鳴、視力減退、早白者,可取鮮紫桑30克或幹桑葚20克(先泡壹會兒),去長柄,用糯米50克、冰糖適量,放入砂鍋加水400毫升,用文火煨至粥稠,每日早晨空腹服用;身體虛弱、失眠健忘者,每日可將桑葚30g、何首烏12g、枸杞10g、黃精15g、酸棗仁15g水煎服。習慣性便秘患者可取鮮桑葚適量,洗凈榨汁,每次服用15ml。
需要註意的是,雖然吃桑葚有很多好處,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因為桑葚性寒,脾胃虛寒,大便稀稀者不宜多食。近年來有兒童大量食用桑葚引起出血性腸炎的報道,也有因食用桑葚引起過敏反應的報道。因此,如果在食用本品過程中出現腹瀉、耳朵、鼻腔、上眼瞼、咽喉部紅腫、瘙癢等癥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