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鋼筋施工問題的預防措施?

鋼筋施工問題的預防措施?

對鋼筋施工中出現的問題采取預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措施能很好地解決實際問題,每壹個細節的處理都很關鍵。仲達咨詢將為您講解鋼筋施工問題的預防措施。

a、電渣壓力焊接頭質量不符合要求。

現象

接頭軸線彎曲或偏心,焊包不均勻,有咬邊、夾渣、未熔合等現象;鋼筋夾燒傷。

(2)原因分析

1,鋼筋端部彎曲不直,清理不幹凈或端面不平整;鋼筋安裝不當,軸線偏差,機器損壞,造成鋼筋晃動和位移;焊接完成後,接頭沒有完全冷卻;

2.焊接工藝和方法應用不當,焊接參數選擇不當,操作技術不當;

3.焊劑填充不均勻或受潮。

(3)預防和控制措施

1.焊接前,糾正或去除鋼筋端部過於彎曲或扭曲的部分,並將其清理幹凈。鋼筋的端面應磨平;

2、鋼筋加工安裝應由持證焊工進行,安裝鋼筋時,註意鋼筋或夾具的軸線是否在同壹直線上,鋼筋安裝是否牢固,長鋼筋安裝時應在同壹水平面上放置接長架。如果機器損壞,特別是焊接夾具墊損壞,應及時修理或更換,驗收合格後才允許焊接。

3、根據《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CJ18)合理選擇焊接參數,正確掌握操作方法。焊接完成後,視情況保持冷卻1 ~ 2 min,待接頭有足夠強度時再拆機或移動;

4、焊工必須持有上崗證。鋼筋焊接前,必須根據施工條件進行試焊,合格後方可進行焊接;

5、焊接完成後必須堅持自檢。對於彎曲和偏心超標、未焊透的接頭,應切除熱影響區重新焊接或采取鋼筋焊接措施;脆性斷裂接頭應按規定進行復驗,不合格的接頭應在熱影響區消除後重新焊接。

二、直螺紋螺紋加工缺陷

(1)現象:

螺紋缺陷、數量不足、螺紋頭末端不平整等。(如圖1和圖2)。

(2)原因分析:

1,操作人員未經培訓,現場交底不清楚;

2、工序質量控制不嚴格,加工機械維護保養不到位;

3.絲頭加工後,沒有及時加保護帽保護;

4.鋼筋端頭由切割機直接切割。

(3)預防和控制措施:

1、鋼筋接頭螺紋加工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考試並持證上崗;

2、工地必須配備通用規、檢查規等檢測工具,對絲頭的加工要定期抽查;

3、合格的絲頭應及時加裝保護帽;

4.應使用無齒鋸切割鋼筋端部,以確保鋼筋端部平整。

三、箍筋彎鉤形式不對

現象

根據不同的使用條件,箍筋的端部沒有做成相應的彎鉤形式。

(2)原因分析

不熟悉箍筋的使用條件;忽視規範規定的掛鉤形式和適用範圍;現場配料和鋼筋加工管理混亂。

(3)預防和控制措施

1,熟悉半圓形(180)彎鉤、直形(90°)彎鉤和斜形(135)彎鉤的適用範圍和有關規定,特別是斜形彎鉤,用於有抗震要求和扭轉的結構,加強鋼筋加工配料過程中的檢驗(如圖3、圖3所示)

2.對於已加工成型的箍筋,發現彎鉤形式不正確,可做如下處理:斜鉤可代替半圓鉤或直鉤;但半圓鉤或直鉤不能代替斜鉤。

圖3箍筋下料加工規範

圖4箍筋下料和加工規範

四、柱縱向鋼筋偏差

現象

鋼筋混凝土框架柱基礎的插筋和樓板柱縱向鋼筋伸出部分經常出現偏差。因此,施工時必須及時進行整改(如圖5、圖6)。

圖5柱的縱向鋼筋間距出現較大偏差和位移。

圖6柱縱筋間距均勻,無位移。

(2)原因分析

1,模板固定不牢,施工過程中有時會碰撞模板,造成柱縱筋與模板的相對位置錯開;

2.由於箍筋制作誤差比較大,內包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柱縱筋偏移,甚至整個柱鋼筋骨架扭曲;

3、不重視混凝土保護層的作用,如墊塊強度低被壓壞,墊塊設置不均勻,數量少,墊塊厚度不壹致,與縱筋綁紮不牢,影響縱筋偏移;

4.施工人員隨意搖動、踩踏、攀爬已綁紮成型的鋼筋骨架,使綁紮點松弛,縱向鋼筋偏移;

5.澆築混凝土時,振搗棒容易碰到箍筋和縱筋,使鋼筋因振動而錯位;

6.梁柱節點處鋼筋密集,柱鋼筋常被梁鋼筋偏壓;

7.在施工過程中,有時會將基礎柱插筋與底層柱插筋捆綁安裝在壹起。導致由於插筋過長,上部缺少定位箍筋的約束,整個骨架晃動,剛性差,產生偏差。

(3)預防和控制措施

1.設計時,梁、柱、墻之間的尺寸關系要合理協調。如果柱、墻比梁緣寬50 ~ 100mm,即大包小,避免出現上下等寬的情況;

2、按設計圖紙要求將柱、墻截面尺寸線在每層板上標出,然後將柱、墻從下層縱向鋼筋上,用兩根箍筋或定位水平鋼筋分別在本層標高及以上500mm處與柱箍點焊;

2、基礎部分插筋應短筋拼接,逐層加固,並用定位箍筋固定;

3.按設計要求正確制作箍筋,並與柱縱筋綁紮牢固,綁紮點不得遺漏;

4、柱、墻鋼筋骨架側面的墊塊應綁紮牢固,所有墊塊厚度應壹致,與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壹致;

5.梁、柱連接處,箍筋與柱縱筋點焊固定,同時綁紮上層鋼筋。

五、框架節點核心柱箍筋遺漏

現象

框架節點是框架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節點處的梁、柱鋼筋比較集中,這給該部位的柱箍筋綁紮帶來壹定的困難。因此經常出現漏綁箍筋的現象(如圖7、圖8)。

圖7梁柱核心區箍筋數量不足。

圖8梁柱核心區箍筋綁紮規程

(2)原因分析

由於設計單位壹般不會對框架柱節點處的柱梁鋼筋和柱箍筋綁紮的排列順序做詳細設計,節點處鋼筋相對集中的現象較為普遍,導致核心處鋼筋難以綁紮,所以在綁紮時往往會遺漏柱箍筋。

(3)預防和控制措施

1、施工前,應根據設計圖紙,並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合理確定框架節點處的鋼筋綁紮順序;

2、縱橫框架梁底模支撐完成後,即可放置框架梁的下部鋼筋。如果梁高於縱梁,首先將箍筋放在梁的下層鋼筋上並放在梁底模上,將箍筋放在縱梁的下層鋼筋上並放在相應的梁底模上。然後將壹組符合設計要求的柱箍筋放入節點的縱向鋼筋中進行綁紮。然後將橫梁和縱梁上部的縱筋分別插入其箍筋內,最後將每根框架梁的箍筋拉開,按設計間距綁紮固定。如果縱梁截面高於橫梁截面,則橫向縱梁鋼筋的綁紮順序應相反,即按“先縱後橫”進行綁紮;

3.當梁柱節點處梁的高度較高,或實際操作中某些部位確實難以綁紮節點的柱箍時,可將該部位的柱箍做成兩個相同的L形箍,兩端為135度的彎鉤,從柱側向插入,鉤在四角柱筋上,或采用兩個相同的帶開口的U形箍,套好後焊接箍筋搭接接頭。

六、同壹連接段接頭過多

現象

在綁紮或安裝鋼筋骨架時,發現同壹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過多(對於綁紮接頭,現有接頭在任意接頭中心至規定搭接長度的1.3l範圍內視為不交錯,即位於同壹連接區段內),且有接頭的鋼筋截面積占總截面積的百分比超過規範規定值。

(2)原因分析

1.鋼筋配料疏忽,原材料下料長度不合理匹配;

2.無視某些構件不允許采用綁紮接頭的規定;

3.連接接頭的鋼筋截面積占總截面積的百分比值取錯了;

4、分不清鋼筋是位於受拉區還是受壓區。

(3)預防和控制措施

1,配料時鋼筋編號要清楚,註明各節的搭配。對於安裝方式不同的同壹組,應添加文字說明;

2、軸向受拉和小偏心受拉鋼筋部位的鋼筋接頭不得綁紮搭接;

3、如果不能判斷鋼筋處於受拉區還是受壓區,接頭位置應按受拉區的規定考慮。

七、梁箍筋彎鉤與縱向鋼筋相撞。

現象

在梁的支撐處,箍筋彎鉤與縱向鋼筋的位置發生碰撞。

(2)原因分析

梁箍筋的彎鉤應放在受壓區,從受力和構造角度考慮是合理的。但在特殊情況下,如連續梁支座處,受壓區在截面下部。如果箍筋彎鉤位於下方,可能會被鋼筋壓開。在這種情況下,箍筋彎鉤必須放置在受拉區。此外,在實踐中還會出現另壹個矛盾:目前的高層建築中,框架或框剪結構形式的工程大多是按抗震要求設計的,所以箍筋彎鉤應為135度,且平直部分較長,因此箍筋彎鉤經常與梁上部第二排鋼筋發生碰撞。

(3)預防和控制措施

綁紮鋼筋前,應規劃好箍筋彎鉤的位置(放置在梁的上部或下部)。如果梁上部只有壹層鋼筋,箍筋彎鉤與縱向鋼筋不沖突。為避免箍筋接頭被壓開,彎鉤可放在梁的上部(構件的受拉區),但應特別紮牢,必要時應封閉箍筋。對於兩層或多層縱向鋼筋,彎鉤應放在梁的下部。

八、鋼筋直螺紋連接不規範。

現象

鋼筋接頭外露螺紋不符合規範,接頭處套筒未擰緊,連接套筒開裂。

(2)原因分析

1,鋼筋連接接頭螺紋加工量不夠或過多,現場控制不嚴;

2.施工人員未按要求操作,現場監督管理不到位,接頭連接後未使用扭矩扳手及時檢查;

3.連接套管的質量不符合設計要求和規範。

(3)預防和控制措施

1,嚴格控制鋼筋接頭螺紋加工質量,要求施工單位做好背景交底和檢查工作;

2、連接套筒的規格必須與鋼筋壹致,材質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範的規定;

3.檢查鋼筋接頭質量時,根據鋼筋的規格檢查接頭連接扭矩的擰緊值是否符合要求(如圖9、圖10);

4、檢查鋼筋套筒連接型式檢驗報告,並做好鋼筋連接過程中的接頭見證取樣檢驗。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

  • 上一篇:大鍋羊肉湯怎麽做?
  • 下一篇:地板是枕頭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