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壹種減少仙人掌積奶腫脹的方法

壹種減少仙人掌積奶腫脹的方法

乳癰是發生在乳房的壹種急性化膿性疾病。其臨床特點是:乳房有腫塊、脹痛,伴有全身發熱,潰爛後有濃膿。常發生於哺乳期婦女,尤其是未滿月的初產婦。根據各種病源病證學說,說:“小兒新產後,未能飲,又不能飲,或斷奶絞奶不休,則乳汁積聚,與氣血相爭,即熱盛而渴,則飲之,強握而痛,手不能近……”根據發病時期的不同,有幾種叫法:發生在哺乳期者。那些發生在懷孕期間的有乳房膿腫;發生在非哺乳期和非孕期的稱為非哺乳期癰。這種病相當於西醫的急性乳腺炎。

[病因和發病機制]

壹、肝郁氣滯的乳頭屬於足厥陰肝經,肝主疏泄,能調節乳汁的分泌。若有情誌內傷,肝氣不舒,厥陰之氣失於疏泄,致使乳汁郁結結塊;郁久化熱,熱不如肉爛化膿。

二、胃熱郁結乳房屬於足陽明胃經,乳汁由氣血生化。產後食肥甘,導致陽明積熱,胃熱過盛,導致氣血凝滯,乳絡不通,癰腫。

三、乳汁郁積乳頭受損或凹陷,影響哺乳,導致乳汁排出不暢,或乳汁過多而寶寶吸不空,導致乳汁積聚過多,造成乳絡不通,乳汁郁積,乳汁積滯日久,熱腫。

[診斷]

多為產後未滿月的哺乳期女性,尤其是乳頭破裂或乳汁不暢者。

乳房停滯:患者感覺患側乳房脹痛,有腫塊(或無腫塊),多在乳房下象限,乳汁排出不暢;同時伴有發熱、寒戰、頭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治療後,若2-3天內退熱感冒消退,腫痛減輕,則疾病痊愈。

化膿期:以上癥狀加重,腫塊逐漸增大,然後皮膚紅而灼熱,疼痛搏動,有壓痛,患側腋窩淋巴結腫大,持續高熱,為化膿的征象。如果腫塊中心逐漸變軟,如果感覺有波動,說明膿腫成熟。而深部膿腫波動不明顯,需要穿刺才能確定。

化膿期:自然潰爛或切開排膿後,壹般腫痛減輕,寒熱漸退,逐漸愈合。如果流膿不暢,腫熱不消,疼痛不減,體熱不消,就可能形成袋狀膿,或者膿可能擴散到其他乳腺(腺葉),形成“乳房膿腫”,也可能形成敗血癥。如果乳汁從傷口溢出,長期無法治愈,可形成漏乳。

輔助檢查: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總數高於10X10的9次方/L,中性粒細胞高於75%。

[鑒別診斷]

1.炎性乳腺癌是壹種罕見的特殊類型的乳腺癌。多發生於年輕女性,尤其是妊娠期或哺乳期。乳房生長迅速,常累及全乳,L在1/Q以上,可迅速擴散至對側乳房。其皮膚顏色為特殊的暗紅或紫紅色,毛孔深陷橘皮或豬皮樣改變,局部腫脹、壓痛,但大部分患側乳房無明顯腫塊可觸及,患側腋窩常出現轉移性腫大淋巴結,但全身炎癥反應輕微。通過針吸細胞學的病理檢查可以檢測出癌細胞。

二、漿細胞性乳腺炎多發生在非哺乳期婦女,也可發生在哺乳期。腫塊位於乳暈,多伴有乳頭凹陷、收縮,乳暈皮膚紅腫,有瘙癢或燒灼感,後期轉為疼痛。乳頭溢紅褐色、綠色或黑色液體,乳暈下區可觸診到邊緣不清的軟結節,偶有硬結節。

【辨證論治】

第壹,內部治療

(1)氣滯熱積乳房脹痛,有或無腫塊,膚色不變或皮膚微紅,乳汁排泄不暢;伴有惡寒發熱、頭痛口渴、便秘;舌紅或紅色,苔薄黃,脈浮或弦。

辯證分析:情誌內傷,肝氣郁結,熱郁日久,加之產後食稠,積熱於胃,導致肝胃積熱,氣血凝滯,乳絡不通,不通則痛,故乳房脹痛;熱毒為先天,故患乳皮膚微紅;邪熱內盛,正邪相爭,營衛不和,所以惡寒發熱,頭痛骨頭疼;胃經盛熱,故口渴、便秘、舌紅、苔薄黃;弦脈屬肝,數脈主熱。

治療:疏肝清胃,通乳消腫。

處方:瓜蔞牛蒡湯。如果乳汁太滯,加王劉流、路路通、露露通乳汁;如果產婦斷奶後乳汁停滯,則在乳汁中加入生山楂、生麥芽;產後惡露不絕者,加當歸、川芎、益母草化瘀;若乳房腫塊明顯,加當歸、赤芍、桃仁活血化瘀;對於便秘患者,加大黃、火麻仁潤腸通便。

(2)熱毒過盛的腫脹逐漸增大,皮膚變紅,灼熱,疼痛如雞啄,腫脹中心逐漸軟化,有反應感;可伴有熱盛、口渴畏寒、面紅目赤、煩躁不安、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黃幹苔,脈數或滑。

辨證分析:肝胃積熱,熱毒熾盛,乳絡不通,氣血瘀滯,故乳房腫塊逐漸增大,局部熱、痛、灼感解除;火候大了,肉會爛成膿,所以腫塊中心會變軟,會有反應感;又熱又燒,所以臉紅紅的;熱若擾心,則不安;火傷陰,津液消耗,故小便短赤;如果被津液所傷,就會打水自救,所以口渴,喜歡喝涼的。腸熱津虧,所以大便幹燥;舌紅、苔黃、脈數都是熱象。

治法:清熱解毒,扶毒透膿。

處方:透普散加味。在極熱的情況下,加入石膏、知母、金銀花和蒲公英以清熱解毒。

(3)虛邪關系瓦解後乳房脹痛減輕,但傷口膿液不斷,膿液稀薄,愈合緩慢,或乳汁自傷口溢出,形成漏乳;面色蒼白,全身乏力,頭暈,或持續低燒,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脈弱。

辯證分析:破膿後排膿,消腫止痛;但如果身體精氣不足,虛脫後膿液排出,氣血兩虛,收合緩慢;氣血兩虛可見面色蒼白,全身乏力,頭暈目眩;舌淡、苔薄、脈弱是氣血不足的標誌。

治療:益氣養毒。

處方:托裏消毒粉。

第二,外治

(1)哺乳期用黃金粉或尤魯粉拌冷開水或醋;或塗上金色面霜或尤魯面霜;或用鮮野菊花、鮮蒲公英、鮮紫花地丁、仙人掌(去刺)洗凈搗碎外敷;或用20%芒硝溶液濕敷;或者將大黃、芒硝研成粉末,塗凡士林。

(2)化膿期,如有局部波動感或穿刺抽膿,應及時切開引流。壹般采用乳頭方向放射狀切口,切口位置略低於膿腫。切口長度與膿腫腔基底大小基本壹致,使引流通暢,不致袋膿,但要避免手術損傷乳絡造成漏乳。對於乳暈淺表膿腫、乳後膿腫或乳房周圍膿腫,可在乳暈邊緣或乳房周圍做弧形切口。如果膿腫腔較大,必要時可在膿腫腔最低處進行對口引流。如果膿腫小而淺,可用針吸穿刺抽膿。

(3)潰瘍晚期切開排膿後,用八二丹、九壹丹藥線或凡士林紗布引流,外用金黃散或金黃膏;膿液排盡時,用生肌散封閉口腔,外用紅膏或生肌玉紅膏;如有袋膿,可用墊棉在膿腔下加壓,防止膿液滯留;如有乳汁從傷口溢出,可在患側用棉墊紮住,排出乳汁,促進愈合;如果乳房膿腫傳上來,應在腫塊應指向的地方再做壹個切口;若乳房竇道形成,可用烏烏烏丹藥扭轉,插入竇道至膿腫腔深處,以腐蝕管壁。膿液減少後,用九壹丹藥線,膿液改生肌三丸條,直至痊愈。

[其他療法]

壹、按摩乳房癰,局部腫痛,瘀血明顯,乳房按摩可行。先做熱敷,然後在患部乳房上塗壹點潤滑油,先輕輕拉動乳頭幾次,然後用壹只手托住患部乳房,用另壹只手指壹起從乳房基部邊緣輕輕向乳頭方向推,逐漸擠出滯留的乳汁。

2.針刺肩井穴、鐘山穴、足三裏穴、列確穴和舒歌穴,用針刺瀉下的方法,保持針刺65438±05-30分鐘,每天65438±0次。

[預防和調整]

1.懷孕5個月後,壹定要用溫水或75%的酒精擦洗乳頭;乳頭內陷的孕婦要經常擠壓提拉糾正,可以用小玻璃杯敲吸。

2.應指導產婦合理哺乳,養成規律哺乳的習慣,保持乳汁順利排出;奶水太多的時候可以用吸奶器把奶水吸上來排空,防止淤血。

3.保持乳頭清潔。如果出現乳頭皸裂、擦傷,要及時治療。

4.註意寶寶口腔的清潔,不要讓寶寶抱著乳頭睡覺。

5.哺乳期的母親應保持精神舒適,避免情緒過度激動。斷奶時應逐漸減少哺乳次數,然後再進行斷奶。

[結論]

乳癰相當於西醫的急性乳腺炎。表現為乳房結塊、脹痛,並伴有發熱等全身癥狀,常見於產後尚未滿月的哺乳期婦女。應與炎性乳腺癌和漿細胞性乳腺炎相鑒別。氣滯積熱證宜疏肝清胃,通乳消腫,瓜蔞牛蒡湯加減;對於熱毒熾盛之證,宜清熱解毒,扶毒透膿,再用透膿粉加味;托裏消毒粉可用於治療氣虛和邪氣。外治法分階段常規使用。註意防止“乳房膿腫”和“乳房滲漏”。

  • 上一篇:肚子脹,吐酸水怎麽辦?
  • 下一篇:川貝母燉雪梨小孩咳嗽可以嗎?川貝母燉雪梨的正確做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