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咳嗽
多由感冒、咳嗽、痰稀白、流鼻涕、打噴嚏引起。無論是頭部還是身體疼痛、發熱、怕冷、無汗等現象。脈浮,舌苔薄白。治療要散寒止咳。
壹種治療咳嗽的中藥配方
1,紫蘇10克,桔梗3克,陳皮3克,甘草9克,水煎。
2、麻黃6克,杏仁10克,甘草3克,水煎。
3.低地茶30克,杏仁12克,紫菀15克,甘草6克。將煎煮兩次的藥液加水混合,沈澱24小時,過濾,濃縮至每劑40毫升,加入30%的糖和3%的防腐劑備用。每日兩次,每次20毫升。
4.宣彤李飛丸(中成藥)每次服1 ~ 2粒,每1 ~ 2次用開水送服。
5、黑芝麻(炒熟搗碎)1勺冰糖或白蜜1勺開水榨汁均勻即可食用。
熱咳嗽
凡感外熱者,或肺有熱者,咳吐黃痰稠,但不易咳出,口幹咽燥疼痛,體熱汗出,鼻內有氣。宜清熱化痰止咳。
壹種治療咳嗽的中藥配方
1,鮮魚腥草。30克(幹品10克),枇杷葉6克,薄荷3克,甘草3克,水煎。
2.麻黃4.5克,杏仁10克,石膏30克,甘草3克,水煎。
3.桑白皮10克,枸杞皮10克,甘草3克,粳米1克,水煎。
4、海蛤粉10g,青黛3g,大米泔水混合成粥狀,吃1次,吃3-7次。
5、銀翹解毒丸(中成藥)每次服2粒,每日2次。
燥熱咳嗽
多發生在氣候幹燥的秋季,幹咳無痰,或痰少而稠,不易咳出,鼻幹咽幹。脈象多類,舌苔薄黃,舌尖紅。治療應該是潤肺止咳。
壹種治療咳嗽的中藥配方
1,沙參15g,川貝母3g,百合15g,水煎。
2、川貝枇杷露(中成藥)每次吃2勺,每日2 ~ 3次。
3、生地25克,茯苓15克,沙參15克,水煎,與白蜜1勺混合。
4.瓜蔞1,杏仁10g,浙貝母10g,水煎與蜂蜜30混合克服。
5.桑葉6克,杏仁10克,沙參12克,浙貝母6克,豆豉6克,梔子皮6克,梨皮6克。
痰咳
咳嗽濃稠,痰稠粘稠,喉嚨有咕嚕聲,胸悶。脈滑,舌苔白膩。化痰止咳。
壹種治療咳嗽的中藥配方
1,半夏10g,茯苓12g,陳皮3g,甘草3g,水煎。
2、橘丸(中成藥)每服2粒,早晚各服1次,開水送服。
3、皂莢(去皮,灸,研成細粉)65438±0.5克,大棗3枚,水煎送服。
出汗本身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但也常有出汗、盜汗、自汗、部分出汗等。,而且有時候出汗的部位不壹樣,那麽出汗是什麽呢?這些出汗癥狀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此時要多加註意。
關於出汗的類型,中醫常提出“盜汗”、“自汗”、“戰汗”、“偏汗”等概念,但西醫臨床上有相似之處:
如果醒後發現出汗,稱為“盜汗”,常見於小兒肺結核、佝僂病;無明顯誘因的出汗,不僅稱為“出汗”,常見於營養不良或化學中毒。
安靜狀態下出汗,不僅稱為“自汗”,常見於發熱、肺炎、風濕熱等。
寒戰高熱後出汗不僅稱為“戰汗”,常見於肺炎、急性膽囊炎患者。
身體壹側出汗而另壹側不出汗稱為“部分出汗”,壹旦出現可能是偏癱、中風、胃腸神經和心血管神經功能障礙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