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藥心方》卷九引自《腎氏方》2.1方明山茱萸丸。
2.2吳茱萸、胡椒1、黃芩1、前胡1、阿莎麗6、皂角2、人參3、茯苓1、附子1。
2.3主治上膈寒,下膈熱,食癖飲積,消化不良,胸悶,或惡心消瘦。
2.4山茱萸丸用法用量:每次3粒,每日3次,略有增加。
2.5制作方法是用藥物處理下篩,蜂蜜煉丸,大如梧桐樹。
3.丹溪心法第三卷名稱見醫方197卷,山茱萸丸名稱引用新有效方藥3.1。
3.2山茱萸丸別名:燕醋丸、橘連丸。
3.3由吳茱萸(去枝,湯淡煮時泡半天曬幹)、陳皮、黃芩(土炒)、黃連1兩(土炒)、蒼術7.5元(米泡)。
3.4主治郁結、吞酸、吐酸。
3.5山茱萸丸用法用量:每次服3050粒,服白術水煎劑。
3.6制作方法是散劑,神曲膏丸,大如綠豆。
3.7各派討論“醫驗方”:胃經濕熱,抑肝火,使人吞酸者,此方為正。濕生熱,熱生酸。因此,嶽夏的飲食和類似的東西如果被東西覆蓋就會變酸。對於肝怒者,洪範說:木直則直,直則酸,故亦為肝負責。是方子,用連、秦能治熱,不消不吐酸;蒼術燥濕,濕不生熱;陳皮調氣,氣熱不郁;吳茱萸辛熱,能使之燥,氣騷能使之活,故引連、秦入肝,瀉肝火,亦是治之義。他和左金萬壹樣優秀。
3.8註《顏醋丸》(醫學綱要,第22卷)和《朱利安丸》(醫學的真實故事,第3卷)。
4《聖紀總錄》卷57 4.1方明山茱萸丸。
4.2山茱萸(湯浸7次,焙炒微熟)1,麝香(粉碎)1,當歸(切段焙炒)半。
4.3主治:脅肋、胸痹、悶痛。
4.4山茱萸丸用法用量:每次服20粒,熱酒送服,無論何時。
4.5制作方法為粉末,加入麝香研磨均勻,蜂蜜煉丸,大小如赤小豆。
5《聖紀總錄》卷74 5.1方明山茱萸丸。
5.2吳茱萸(湯浸、焙炒)成分3分,幹姜(制)3分,赤石脂3分,陳曲(炒)3分,當歸(切焙)3分,厚樸(去皮、姜汁焙炒、歸檔)1。
5.3主治:脾氣虛、青腫。
5.4山茱萸丸的用法用量:每次服30粒,飯前沖服,每日三次。
5.5制作方法為粉末,煉蜜為丸,大如梧桐樹。
6《聖紀總錄》卷76 6.1方明山茱萸丸。
6.2由吳茱萸(泡湯,焙炒)2份,幹姜(炮制)2份,梨皮2份,胡粉1分,明礬灰1分組成。
6.3主治:膿血痢疾。
6.4山茱萸丸用法用量:每次服10丸,飯前飲飯。
6.5制作方法是粉,醋煮面糊是丸,大如梧桐樹。
7《蘇神梁芳》卷17.1方明山茱萸丸。
7.2山茱萸3分(瓦上油),花椒5錢,人參5錢,當歸5錢,甘草半兩(壹半生,壹半紙包57斤,用醋泡透,文火慢燉,再泡7遍),半夏1兩(姜4磨碎,放入沙罐中與姜汁、井水同煮,看。
7.3主治:深膈氣翻胃,夜吐飲食,無壹不存。橫膈膜上經常有痰和唾液,時不時有嘔血,胸腔裏有酸水,還有清水,壹直都有。夜間嘔吐較晚,腹部逐漸變薄,疼痛,有時冷滑,或閉合。
7.4山茱萸丸用法用量:每次服7丸,每日3次,每次用桑葚、柳條,用上等銀器送湯。
7.5制作方法為粉,半夏膏為丸,若稍硬,加生姜汁,若大如梧桐樹。
7.6用藥禁忌忌壹切毒物。只能吃油,豬胰豬脾,軟飯。
8《生技總錄》卷888.1方明山茱萸丸。
8.2組成:山茱萸(微炒)3、幹姜(炒)2/2、大黃(銼、炒)2/2、甘草(炒)2/2、附子(炒、去皮臍)2/2、麥曲(炒)2/2、厚樸(去皮、姜汁炒、銼)65438+。
8.3溫補脾食的功效。
8.4主治:乏力、食欲不振、胸脅脹滿、氣機不暢、形體消瘦、消化不良。
8.5山茱萸丸用法用量:每次20粒,中、晚用溫酒送服。
8.6制作方法為粉,煉蜜為丸,大如梧桐樹。
9《生技總錄》(漫味本)卷165 9.1方明山茱萸丸。
9.2吳茱萸1(黑豆汁浸泡炒幹)、黃連1。
9.3主治產後赤白痢、肚臍腹冷痛。
9.4山茱萸丸用法用量:每次20丸,食用前用白芍空心煎劑送服。
9.5制作方法為粉末,蜂蜜制成藥丸,大如梧桐樹。
9.6註:原書《溫瑞樓》名為《烏珠玉丸》。
10《生肌總錄》卷187 10 438+0方明山茱萸丸。
10.2由吳茱萸(7次湯洗,焙幹)1兩半,硇砂兩半(用醋漿浸泡並在500-700度攪拌,用紙過濾,用瓷火迫幹),木香1兩半,三棱(焙幹搗碎),陳皮組成。剝肚臍)1兩半,半夏(湯洗10次,微炒)1兩半,巴戟天(去核,酒泡1夜)1兩,茴香籽1兩(微炒),硫磺65438+。
10.3有補虛降氣化痰的功效。
10.4山茱萸丸用法用量:每次服10丸,送空心鹽湯。
10.5的制備方法是粉末。先用硫磺粉和細羊肉15,混合均勻,浸沒1過夜,再用醋1升半升,煎汁完全,用臼刮醋,再將藥粉和鹽砂放入盤中,鏟去。
11《全盛指扇方》卷三11.1方明山茱萸丸。
11.2由肉蓯蓉(洗凈切塊,酒浸焙幹)、五味子(炒)、山茱萸、幹山藥組成。
11.3主要用於消除中焦和腎氣衰竭。人們總是渴望喝水。壹旦不喝,就會尿幾十個晝夜,氣息耗盡。
11.4山茱萸丸用法用量:每次30粒,用空心飲服。
11.5的制法是粉,酒膏是丸,大如梧桐樹。
12丹溪手鏡第4卷12.1方明山茱萸丸。
12.2補六壹散1加吳茱萸1(水煮)。
12.3主治濕熱郁氣,吞酸利己。
12.4註本方改為散劑,命名為“山茱萸六壹散”(見醫學方藥檢驗)。
13普濟方67卷13.1方明山茱萸丸。
13.2:吳茱萸(湯洗,焙炒)1,夜明沙(炒)1。
13.3適應癥:牙齒風齲。
13.4山茱萸丸用法用量將1丸用棉花包好,咬在痛處,不要吞服津液。
13.5的制法是末,以蟾酥為丸,大如麻仁。
14普濟方卷397 14.4438+0方明山茱萸丸。
14.2由吳茱萸1兩和黃連1兩(去毛)組成。
14.3主治:寒熱不調,赤白痢,腹痛。
14.4山茱萸丸用法用量:赤白痢兩藥,赤痢用山茱萸,米湯送下。
14.5的制備方法如下:藥炒香,每味藥分兩部分,末加甘草,每味藥以酸醋為丸。
15醫方集卷212引《仙傳為陰》方子15.1以山茱萸丸為名。
15.2由吳茱萸1(鹽湯洗凈)、蒼術1、陳皮(增白)、麥芽、肉桂、神曲組成。
15.3主治女有痰瘀互結之證,脾胃之間,總酸或吐水。
15.4山茱萸丸用法用量:飯後服用。
15.5的制作方法是將面糊熬成丸子。
16方出品《千女》第十五卷。名字見卷9516.1方取名山茱萸丸。
16.2由吳茱萸1L,幹姜22,大黃22,當歸22,肉桂22,芍藥22,甘草22,人參1L,細辛1L,桃白皮1L,真的。
16.3主治:脘腹痞滿、絞痛、便秘。
16.4山茱萸丸的用法用量。用1桶水煮沸3升,去掉我,加入雄黃和真粉絲,1升酒,小火煮沸3次,1升食用。該停的時候就停。
17盛輝卷517.1方明山茱萸丸。
17.2由山茱萸3分、幹姜2分(裂銼)、川椒3分(去目閉目,微煎去汗)、肉桂3分、人參3分(去蘆頭)、細辛3分、赤茯苓半兩、白術半兩、附子半兩(裂臍去皮)、橘皮3分組成。
17.3五個扼流圈的指示。胸口發冷,對著氣障嘔吐,吃不下飯。
17.4山茱萸丸用法用量:每次30粒,溫酒送服,不分時間。
17.5的制法是粉,煉蜜是丸,大如梧桐樹。
18元何18.1山茱萸丸。
18.2由白附子1、吳茱萸(炒)3、草烏(去皮尖,稱2,白鹽炒,粉碎,脫鹽,服用)1組成。
18.3有散腸中風引起的寒濕、寒陰邪氣的功效。
18.4山茱萸丸用法用量:每次715粒,用溫酒或鹽湯沖服。
18.5的制作方法是粉,酒煮的面糊是丸,大如梧桐樹。
19《臺外》卷七引《不良方》19.1方明山茱萸丸。
19.2由吳茱萸1斤、肉桂2兩、當歸2兩組成。
19.3適應癥為心絞痛。心裏冷,腰酸背痛。
19.4山茱萸丸用法用量:每次30粒,每日兩次送酒。逐漸加到40丸,以知識為度。
19.5的制作方法是用藥物處理下篩,煉蜜為丸,大如梧桐樹。
20《歪臺》卷七引《延年密錄》20.1方明山茱萸丸。
20.2由吳茱萸1、幹姜1、肉桂1、白術2、人參1、陳皮1、附子1(炮)、花椒1(發汗)組成。
20.3⑩心痛。
20.4山茱萸丸用法用量為每次5丸,每日3次,略增至15丸,藥物更適,酒和飲免費,可前後食用。
20.5制作方法是粉蜜為丸,大如梧桐樹。
20.6用藥禁忌癥有豬肉、生蔥、紫菜、薺菜、桃、梅、雀肉。
21外胎卷33引靜心錄21.1方明山茱萸丸。
21.2由吳茱萸1升和川椒1升組成(去汗,完)。
21.3主治女寒十年無子女。
21.4山茱萸丸用法用量用棉花包裹導入腸道,壹天比壹天輕松。什麽都不下去,但是方子臟了,使陰氣溫熱,就是有子。
21.5制法:蜂蜜煉為丸,如彈珠。
22《盛輝》卷59 22.6438+0方明山茱萸丸
22.2山茱萸丸別名:替代丸、巨結腸丸。
22.3由吳茱萸兩部分(湯浸7次,焙炒微焦)和黃連兩部分(須炒微焦)組成。
22.4⑩水樣腹瀉。赤白痢,腹臍疼痛,晝夜過度,膿血混,急性腹瀉,腸風下血。
22.5山茱萸丸用法用量:每次服30粒,粥送服,不分時間。
22.6制法為末,以軟米為丸,如梧桐樹大小。
22.7柔性丸(《醫方集》卷139引自《聯療》)、朱利安丸(《萬氏抄方》卷1)。本方改為湯劑,命名為“山茱萸湯”(見《生肌通誌》);將其改為粉末,命名為“二益粉”(見普濟方)。
23《魏氏家藏》卷十23.1山茱萸丸。
23.2 1豬頭臟,吳茱萸3對(湯泡7次,油炸)。
23.3主治脾虛泄瀉患兒。
23.4山茱萸丸的用法與用量:每次2030粒,用大米沖服。
23.5配制方法將吳茱萸放入豬內臟中,兩端紮緊,用3升好酒煮至極壞,放入沙盆中研磨成丸,大小如綠豆。
山茱萸丸古書‘備千金以備急用’方子:【卷二十八脈法】第六法感冒、心痛、咽痛、酸水,宜服附子湯、姜湯、山茱萸丸,調整飲食,使之溫熱。寸口脈實,即脾肺生熱,吐逆。...
《脈經》:【卷二】三關之癥,宜治三焦寒,燒心,咽痛,吐酸水。應服用山茱萸丸、附子湯、姜湯、飲食來溫補。寸口脈實,即生熱,在脾肺,嘔吐。...
兒科衛生方藥通議:【第十壹卷治瀉方藥】治熱瀉方藥。像蘿蔔壹樣大。看大小和速度。加減藥丸。比如白痢,只吃山茱萸丸。痢疾只吃黃連丸。那些白多紅少的。多吃點山茱萸藥丸。吃多...
《萱草科活人百科》:【卷三】滯後吐利與脫肛,第七十壹條葛根白芍(各八分),山茱萸(壹兩)升麻(七分),甘草(四分)最後。山藥磨成粉,制成糊狀藥丸。伍子大。吃得遠。使用...
全盛樊植方:[卷三]證據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