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寒止痛
包括溫中焦、溫經絡,用於因經絡受寒而引起的頭痛、腹痛、痛經等癥的溫肝經;凡是胃寒或脾胃虛寒的都可以廣泛使用。用於肝脈寒凝所致的各種疼痛。本品辛散苦,性熱性寒,既祛肝經寒邪,又解除肝經郁結。是治療肝寒氣滯之痛的重要藥物。治寒疝腹痛,常與茴香、川楝子、木香同用,如導氣湯。治厥陰頭痛,常與人參、生姜同用,如吳茱萸湯。對於虛寒血瘀所致的痛經,可與桂枝、當歸、川芎同用,例如溫經湯。若腳氣因寒濕腫痛,或沖入腹部,常與木瓜、紫蘇葉、檳榔同用,如紀明散。有輕微的行氣作用,但有緩解疼痛的傾向。微信關註:譚席暉,了解更多健康養生知識。
2.停止嘔吐
用於胃寒嘔吐。本品具有溫中散寒、降低不良反應、止嘔的功效。治中焦虛寒之胃脘疼痛、嘔吐泛酸,常與人參、生姜同用,如吳茱萸湯。用於外感寒邪入侵、胃失、墜下所致嘔吐,可與半夏、生姜等同用。常與清胃熱的黃連同用,治胃熱嘔吐或肝郁化火所致嘔吐。
3.幫楊止瀉
味苦燥,可用於虛寒泄瀉、泄瀉、泄瀉。本品能溫脾補腎,助陽止瀉。是五期治療脾腎陽虛泄瀉的常用藥。它通常與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申思丸等壹起使用。對於陽虛寒涼的腹瀉,最適合補陽、散寒止痛、燥濕。
4、疏肝理氣
性硬溫,入肝經,能疏肝理氣,散寒解郁,故可用於肝氣郁結所致的各種疾病。《本草筆記》:“吳茱萸,硬而溫,香而燥,是肝的主要部分...其性最快,又能散郁,故治肝氣郁結,寒氣郁結,以致腹痛疝氣。”正是因為嘔吐、吞酸、胸滿,所以百病皆可治。"
5.溫脾利濕
辛味能散,苦味能燥,性溫能散寒,故可用於寒熱引起的各種疾病。《本草綱目》:“山茱萸,辛熱能散濕;苦熱燥烈。所以所有的病都是以散寒溫、燥濕解郁來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