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經歷
童年的艱辛
的祖父叫桓,父親叫袁,母親叫齊。爺爺以孝順著稱。朱丹溪的曾祖父朱筠精通醫術,著有《養生普濟方》,強調醫德。祖師爺舒淇、宋先春都是讀書人,晚年從事醫學,醫德非常高尚。他們都對丹溪產生了壹定的影響。
朱丹溪於11月28日出生在伊吾縣赤岸村(1281)。朱丹溪從小聰明好學,在日記裏寫了壹千個字。
在鎮遠(1295),丹溪的父親因病去世。丹溪和兩個弟弟還小,壹家人全靠齊支撐。朱丹溪的童年不僅經歷了艱辛,還受到了母親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努力學習
在逆境中成長的朱丹溪,英勇無畏,從不“拒人於千裏之外”。元大德四年(1300),朱丹溪20歲,當時是義烏林爽鄉蜀山的李政。他剛正不阿,敢於反抗政府的苛捐雜稅,從而贏得了人民的支持,連政府都嫉妒他。
丹溪30歲時,母親生病,“眾工無奈”,他決定學醫。他刻苦鉆研蘇文等書,“凡疑皆可解”,克服了學習中的種種困難。經過五年的努力,他不僅治好了母親的病,也為以後的醫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此時,丹溪36歲。在強烈求知欲的驅使下,他到東陽師從徐謙學習理學。四年後,他成了許倩最喜歡的學生。後來他將理學與醫學相結合,促進了醫學理論的發展。
延祐元年(1314)八月,恢復科舉制度。求學期間,丹溪參加了兩次科舉考試,但都沒有成功。
科舉的失敗並沒有讓丹溪氣餒。他認為最好的選擇是學醫來幫助人們。這時,他生病已久的老師徐謙也鼓勵丹溪學醫。因此,朱丹溪決定斷絕仕途,專心從事醫學事業。
有誌之士不老。當朱丹溪成為壹名醫生時,他已經40歲了。他致力於醫學,並在學習上取得了很大進步。兩年後,當丹溪42歲時,他治好了許倩多年的頑疾。
千裏尋師
太定二年(1325),45歲的朱丹溪渡過錢塘江,壹路來到吳中(今江蘇蘇州)。後來去了宛陵(今安徽宣城)、商南徐(今江蘇鎮江),又遷到建鄴(今南京),但壹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老師。聽說杭州的羅誌醫術高明,學識淵博,於是不顧夏日炎炎,急忙跑到杭州求教。
醫術精湛,師從金、劉,是劉的第二弟子,後與、並為大夫。羅誌教了朱丹溪理論和實踐。朱丹溪的醫療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經過長期不斷的實踐,朱丹溪總結出了壹個重要的論點,即“陰易虛損,陽易亢盛,攻宜慎審,護正氣”。為後來的丹溪學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壹年半後,羅誌去世了。丹溪安葬了師傅,回到義烏老家。朱丹溪拯救了世界,救治了人民。幾年後,他的名聲越來越好。
主要成就和著作-倡導滋陰理論
丹溪寫書的態度很嚴謹。到67歲時,他寫了壹本書《格致余論》。不久後,他又寫了《運用局》、《本草補》、《傷寒論辨》、《外科學詳解》等。只剩下前三本了。
《格致余論》是丹溪醫學理論的專著,有醫學理論42條,充分反映了丹溪的學術思想,是丹溪的代表作之壹。該書以火論和陰虛論為中心,確立了“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論點,強調了護陰的重要性,確立了“滋陰降火”的法則,為倡導滋陰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他文章,以滋陰降火、益氣養血、化痰解郁為主,內容非常豐富,每篇多以治療和經驗為主。
朱丹溪的醫學成就主要是“互火論”和“陽盛陰虛論”。在此基礎上,確立了“養陰降火”的治療原則,倡導養陰理論和《發揮局方》壹書,對氣血痰郁等雜病進行了辨證分析。其他的,比如惡寒不寒,惡熱不熱的理論,養老、養幼、淡泊生活、戒吃喝、戒色欲的理論等等。,多以滋陰為主,對後世影響深遠。
丹溪學說不僅在中國影響深遠,而且在15世紀,由月湖、檀代三溪等日本人傳入日本,日本成立了丹溪學會進行研究和推廣。迄今為止,“丹溪社”在日本壹直存在。
鄭錚十八年(1358)夏,醫學宗師朱丹溪逝世,享年78歲,葬於義烏東渚國投寺。
明清時期,壹些文人對丹溪推崇備至,經常遠道而來朝拜。如今,丹溪的故鄉在紅岸。丹溪之畔,獅子山頂建有朱丹溪紀念亭,獅子山腳下建有朱丹溪紀念館。東渚村有朱丹溪公墓。赤岸鎮、義烏市、金華市分別以丹溪街、丹溪路命名。在百姓眼中,丹溪就如同“雲山蒼蒼,高風不磨,天涯若比鄰,駐足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