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危害的特點
豇豆種植壹般是3月底到10月底,種植時間7個月左右。二化螟代表代為7 ~ 8代,1代發生時間明確,但在第二代後發生重疊。豇豆未開花時,幼蟲主要啃食嫩莖,導致部分植株死亡。豇豆開花後在花萼和花蕾上產卵時,卵呈散狀,幼蟲為害花朵時,其為害特點如下:開花初期,為害1 ~ 2花對;5-7天後,第三、四代花受害;花枯萎後,移動傷害幼莢,導致花落;豇豆長到10 ~ 15 cm左右時,幼蟲遷移為害莢果;幼蟲有翻花翻莢的習性。因為豆莢螟為害豇豆,其特點是成蟲在花期的花萼和花蕾上產卵,在花上孵化成幼蟲,花枯萎後幼蟲活動為害幼莢。因此,我認為,在防治措施上,必須以芽期為主要保護對象,在芽期噴灑農藥進行防治,采取“治花護莢”的防治策略,確保幼蟲不轉移危害幼莢,從而保證豇豆的安全生產。
根據近幾年的觀察,螟蟲喜歡幹燥,濕度對其生長發育影響很大。在多雨潮濕的天氣,其發生率較小;而雨天少、濕度低的天氣更為頻繁。因為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8、9月,這三個月陰雨天多,豇豆田濕度大,螟蟲發生輕。因此,二化螟的發生特點是兩頭重,中間輕。同時,田間小氣候對其發生也有很大影響。壹般低地勢高濕度的田塊發生較輕,高地勢低濕度的田塊發生較重。
二、綜合防治技術
1.農業控制
(1)做好場地清理。及時清除田間落花落莢,清除受損葉片和莢,集中銷毀,減少田間蟲源。
(2)改善豇豆田的小氣候。由於二化螟喜幹燥,但濕度大時發生較少,所以在開花結莢期需澆灌“快樂馬水”1-2次,以增加田間濕度,改變田間小氣候,創造不利於二化螟發生危害的小氣候。
2.物理預防和控制
由於螟蟲具有趨光性,在豇豆生長期,特別是開花結莢期,需要使用殺蟲燈誘殺成蟲,以減少田間蟲源。
3.化學防治
花期化學控制。選擇滲透性強、殺卵殺蟲效果好的藥劑;如1.8%阿維菌素、三唑磷乳油等。,應該在早上花開的時候噴。如果服藥後6小時內下雨,應再噴壹次。從初花期開始到花期基本結束,每6-7天防治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