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多汗癥非常獨特。治療中考慮患者的體力和內臟功能障礙的程度,綜合分析患者的職業、環境、氣候、生活條件等因素。根據多汗癥的變化和輕重緩急,確定治療規則。中醫根據病因病機采用不同方法治療多汗癥,如調和營衛、益氣固表、滋陰降火、回陽斂陰等。中醫說“汗為心液”、“汗為精”,多汗癥要及時治療。常用的止汗固澀中藥有麻黃、龍骨、牡蠣、浮小麥、糯米根須等。具有止汗功能的食物有五味子、烏梅、黑豆、桃幹等。多汗患者常用的食療藥方:生黃芪20g,大棗10g,浮小麥30g,水煎,用於氣虛多汗。陰虛盜汗,取五味子10克,大棗10克,桃仁20克,水煎。五味子、五倍子10g,碎冰2g,冰片2g。將所有藥物混合均勻後置於臍窩處,用紗布覆蓋,對盜汗有壹定療效。
選擇人參、黨參、沙參或黃芪中的壹種,與腔骨、母雞或乳鴿同燉,對氣虛多汗有效。
黑豆100g,先泡半天,文火煮,加適量烏梅、桃幹,白糖調味,再吃豆喝湯。多汗癥的日常預防措施
出汗後,尤其是出汗後,易受外感邪氣影響而感冒。所以,壹旦出汗,要及時擦幹汗水,更換衣服和被子,以免著涼。
有些多汗癥患者是由於血液的離子滲透壓和膠體滲透壓低引起的,所以口味不能太清淡,飲食中要多補充蛋白質,如肉、蛋、奶等。
調料中的花椒、大料、辣椒、桂皮、蔥白、生姜等辛辣之物均可發汗,不宜多用。
上一篇:頭發變白的原因及對策下一篇:不要怕打呼嚕,中醫有四招應對!有效止鼾,以後不用分房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