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動態變化是豐富的,它影響著全身。因此,除了研究靜態的人體結構及其局部運動規律外,還應該把各部分串聯起來,認真研究全身的運動變化和某些規律。我們壹般把人體分為壹縱(脊線)、二橫(兩側肩峰與兩側髂前上棘的連線)、三體(頭、胸、骨盆)、四肢(上肢、下肢)。
壹縱:指人體脊柱,從正面或側面看,是壹條從上到下的垂直線,是人體最重要的支撐結構。當角色移動時,上半身的動力學是通過扭曲脊椎來完成的。
第二橫:人體爭取姿勢時兩肩之間的線(肩線)與上骨盆之間的線(臀線)平行;運動時傾斜,走路或跑步時以兩條水平線和壹根脊柱為軸來回旋轉,通常肩部和胸部同向,而臀部和腿部向另壹個方向扭轉。
三卷:指人體的三個基本組成部分,即頭部、胸部和骨盆。三個體量由頸和腰連接,各種動作由三個塊的不同運動狀態來體現。
四肢:手臂(上臂、小臂);腿(大腿、小腿)。
二、人頭分析
頭部分析:對頭部形狀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頭骨。要掌握頭部的結構,首先要熟悉它。除了下頜骨,頭骨的其余部分連接成壹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同時要了解頭部的肌肉,頭部的肌肉對頭部形狀的掌握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刻畫表情方面。
三、人體軀幹分析
軀幹:由於兩性生理結構的不同,外貌的變化還是很明顯的。軀幹是人體最重要的部分,不僅因為它是人體體積和重量最大的部分,還因為它包含了人體和上半身的重心,與頭部的重心緊密相連。所以在分析人體結構的時候,軀幹總是被當作壹個重要的內容。
胸部和骨盆是人體內兩個重要的體塊,構成了人體的基本形態,兩者之間有壹個脊柱的聯系。只有站在軍事姿勢時,胸腔和骨盆才會呈現平行關系。在生活中的大多數情況下,它們之間總是存在著各種扭曲和變形,從而形成了人體的基本動作。
第四,人體四肢的分析
手:手的結構復雜,骨骼主要由橈骨莖突、尺骨、三角骨、頭骨、鉤骨、掌骨、指骨組成。手部肌肉主要由拇短展肌、小指展肌和骨間背側肌組成。手掌的基本形狀是六邊形。手指的形狀大致是幾個六棱柱形的截頭體。
上肢:上肢的骨骼由鎖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橈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組成。上肢肌肉主要由三角肌、肱二頭肌、圓編機、肱橈肌、尺側肌、長肌、橈側腕屈肌、拇長展肌等組成。
腳:對於腳,要註意它的形態特征,比例,透視變化。明確足的結構,使足與足的連接合理,同時註意足與腿的結構關系。
腳在任何位置都會盡量與地面保持接觸,所以腳弓也會隨之變化。在運動中,腳幾乎與小腿在壹條直線上,但落地時外側或腳跟先著地,然後整個內側跟著著地。
下肢:下肢的骨骼由髖骨、股骨、髕骨、脛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組成。下肢肌肉主要由臀大肌、臀中肌、股四頭肌、半腱肌、股二頭肌、半膜肌、腓腸肌、腓骨和比目魚肌組成。
五、人體重心
畫人物動態時,首先要找到支撐動態的重心位置,這樣才能和諧地表現動態。人體的重心主要體現在受力部位(如站立、行走和下蹲時,重心落在雙腳或其中壹只腳上;坐姿重心主要落在臀部;做手落地支撐或後仰肘關節支撐時,重心在手上或肘關節上)。
人體的重心不是只落在壹個部位,而是取決於不同的動力。動作幅度大,人體受力部位會更多,重心點也會更多。
所以了解人體重心的位置取決於不同的動力學,註意培養自己的直覺判斷。有壹個基本的方法,就是根據人體姿態中起穩定作用的受力點來確定人體重心的位置,同時借助垂直線進行輔助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