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中醫艾灸的作用有哪些?

中醫艾灸的作用有哪些?

艾灸療法起源於古代。艾灸和針灸療法具有互補的治療效果。針灸療法在中國影響深遠。但是,大多數人並不了解艾灸,它的功效其實是很好的。下面我們來看看艾灸養生的功效。

中醫艾灸的作用有哪些?

艾灸療法無論是用於治病還是養生,都有顯著的效果,表現在各個方面。

第壹,疾病預防和保健

中醫壹直強調要防患於未然,而不是防患於未然。真的是“正氣存,邪不可使。”艾灸刺激人體,可以激發人體正氣,增強人體抵禦“邪氣”的能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第二,調和陰陽

人體陰陽平衡是疾病發生發展的根本。利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和陰陽的效果。

第三,溫經散寒

所謂“熱則寒,寒則熱”,通過艾灸刺激經絡穴位,艾灸熱可以溫暖經絡,驅逐體內寒邪,是“寒則熱”的具體表現。

第四,清熱解毒

艾灸既能祛寒,又能解郁熱。艾灸的溫熱作用可以使皮膚大開,發竅通暢,為熱量的釋放打開了壹條通道,從而對外行人起到了誘熱的作用。

五、助楊救人。

天堂的財富是壹輪紅日,人類的財富是壹口真正的太陽。人生存的本質是太陽精神。太陽的精神找到了合適的地方,人就活了,失去了,人就死了。如果陽氣下陷,陰陽分離,就會引起虛脫。艾灸之熱,可助陽,治虛脫。楊琪的衰落使殷琦獨自興盛,楊琪不達手腳,所以手腳冰涼。

六、祛瘀散結

艾灸能行氣活血,化瘀散結。《黃帝內經》“靈樞”壹章中說:“脈中之血為佛之火調,佛可取之。”中醫認為,氣為血帥,血隨氣動,而氣能通,氣隨血動。艾灸能使人體氣機通暢,消除體內瘀滯。

艾灸小貼士

艾灸,中醫針灸療法中的壹種艾灸方法,是利用艾葉制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刺激月經的活動來調節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的壹種治療方法。

艾灸的應用起源於人類掌握之後對火的使用,時間也是在石器時代。

艾灸起源於中國古代,因為其作用機理類似於針灸療法,與針灸療法有互補的治療作用。針灸通常壹起使用,所以它被稱為針灸。

針灸在國內外影響深遠,但現代人說艾灸,很多時候只是指針灸,很少包括艾灸。

艾灸方法

艾灸雖好,但方法不對就會事倍功半。艾灸怎麽才能正確?壹般來說,正確的艾灸方法有三種:

1、掛背:將點燃的艾條壹端對準需要艾灸的部位,在距離皮膚3厘米處左右平行移動,或反復旋轉艾灸,使皮膚有溫熱感而無灼痛感,直至皮膚變紅。

2.懸灸:又稱溫和灸,將點燃的艾條對準需要灸的部位,在距離皮膚3-5厘米處進行熏灸,註意位置固定不動,使灸的部位有溫熱感,直至皮膚發紅。

3、麻雀啄:將點燃的艾條壹端對準需要艾灸的部位,就像麻雀啄壹樣,以上下壹起的方式進行艾灸,火頭與皮膚的距離保持在2-3 cm,直到皮膚發紅。艾灸時要註意艾灰的掉落,以免燙傷皮膚。

艾灸禁忌

因為艾灸熏蒸是用火灸,不小心艾灸可能會造成局部皮膚灼傷。另壹方面,有些薛婧在艾灸的過程中會受傷,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艾灸的。這些都是艾灸的禁忌。古代有很多關於艾灸的禁忌。雖然有些禁忌是可以打破的,但有些情況是應該禁忌的。

1.所有裸露的部位,如面部,都不宜直接艾灸,以免形成疤痕,影響美觀。

2.皮膚薄、少筋少肌的部位,孕婦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部位不要施灸。另外,不要直接艾灸關節。另外,不要艾灸大血管和心臟。眼球屬於面部,不要艾灸。

3.極度疲勞、饑餓、飽腹、醉酒、多汗、情緒不穩,或女性經期忌灸。

4.有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搐,或體力極度衰竭、骨骼瘦弱等都是禁止艾灸的。

5.精神病人等沒有自控能力的人,應避免艾灸。

  • 上一篇:栝樓殼(栝樓殼功效與作用圖片)
  • 下一篇:小腿靜脈曲張的治療[推薦]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