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當雲南曲靖鉻渣廢水可能汙染珠江源頭的消息被媒體報道後,隨之而來的是沿江大城市居民對水質安全的擔憂和焦慮。當地環保部門緊急行動,跟蹤發布動態消息,都是為了讓居民放心,但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另壹個疑問。面對鉻渣汙染事件,住在化工廠附近的居民會受到鉻汙染的影響嗎?鉻渣堆場附近嚴禁放牧,肺癌晚期的村民按照偏方每天生吃50多只臭蟲緩解病情。今天媒體發布的壹組照片,加劇了人們對當地生態環境和居民健康的擔憂。與此同時,媒體援引村民的話說,在化工廠附近的興隆村,每年至少有6到7人死於癌癥。那麽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
8月16日,央視記者前往當地了解情況:
這個堆放點旁邊大約幾十米的距離,就是這個化工廠的廠址。然後興隆村就在這個垃圾場和這個化工地的西南方向,總距離大概兩公裏。
興隆村村民1:
很多。有多少人不知道,但是有很多。恐怕會有三四十人。
興隆村村民2:
就是從化工廠辦廠,會越來越慢。
興隆村村民3:
腸癌,肺癌,肝癌。我認識的四個人中,三個已經死了。
面對不同的意見,當地衛生部門的工作人員為我們出具了壹份他們的統計數據。
陸良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張馨:我們(調查)從2002年到2010壹共九年。經過普查,有14名癌癥患者。
陸良縣居民:
他們找了太多次,都得到了回應。妳認為妳的癌癥和化工廠的鉻有關嗎?拿出證據,拿出檢測報告。村民們有能力這樣做嗎?
其實並不是鉻渣汙染事件報道後我們才關註興隆村,壹年前媒體也報道過。那麽在這麽長的時間裏,村裏的人有沒有向有關部門反映過關於癌癥和汙染關系的問題?
興隆村人口概況:興隆村總人口950戶,3563人。以前知道的壹些事情是這樣的,這個病是群眾反映的。然而,今天經過重新核實,其實這個病是陸良縣的壹位CPPCC委員在2007年5月當地的CPPCC會議上提出來的,隨後引起了主管部門的重視。但在這些年的過程中,衛生、環保部門只是做了調查,沒有做好對群眾的教育、引導和解釋工作,壹定程度上導致了壹些人的恐慌。今天下午我們在村裏采訪的時候,大部分人都說村裏患癌癥的人很多,但是到底有多少呢?群眾的意見也不壹樣,有的說幾個,有的說三四十個,有的人采取回避的態度。我們後來采訪當地衛生局領導時,他們說已經給群眾發了壹些宣傳資料,但是沒有做好壹對壹的解釋工作。
當地的調查是在2007年5月進行的,直到有代表在當地的CPPCC會議上提出後,陸良縣衛生局才組織人員到興隆村進行調查。壹是做回顧性流行病學調查。另壹個是測試生活用水。最近壹次回顧性流行病學調查於今年6月進行,水質檢測於今年5月進行。陸良縣衛生局提供的調查報告顯示,興隆村2002年至2065,438+00年縣級以上醫院確診的癌癥患者65,438+04人,其中死亡65,438+065,438+0人。其中,年齡最大的77歲,至今健在。林最小的9歲,患白血病,2009年去世。此外,對飲用水的檢測顯示,興隆村飲用水經色度、濁度、鐵、鉻等18項指標檢測,鉻含量小於0.04 mg/L。然後當地實際上並沒有在群體性疾病的治療上給予更多的指導或者幫助。關於癌癥和化工廠是否有必然聯系的問題,當地衛生局局長告訴我們,他們沒有進行專門的調查,不好下結論,但是我們在采訪中收集到這樣的信息,就是在興隆村周邊,除了呂梁和平化工廠,還有造紙廠、化肥廠、鋅廠等壹些工廠。
鉻渣汙染“癌癥村”誰來負責?
在壹些官員眼裏,汙染可以用錢來支付,被汙染傷害的生命可以“打折”。正是這種“要錢不要命”的發展思維,使得他們疏於對汙染企業的監管,疏於對鉻渣堆的治理,對受影響村民的保護漠不關心,使得問題日益積累、醞釀、惡化、爆發,最終形成了眼前的汙染爛攤子。
「癌癥村」和鉻渣有聯系嗎?村子周邊的化工廠、造紙廠等在村民健康惡化的過程中扮演了什麽角色?還沒有答案。然而,毫無疑問,化工廠和鉻渣已經成為興隆村民揮之不去的恐懼和噩夢:飲用被汙染的河水會導致牛羊死亡或生病,稻田也壹度被嚴重汙染,所以人們買了礦泉水喝...
從醫學的角度來看,重金屬汙染很可能是誘發癌癥的壹個因素,這壹點已經被過去很多重金屬汙染事件所驗證。就興隆村而言,不僅有癌癥病例,還有鉻渣帶來的各種現實困境,這就更加需要考察鉻渣汙染對當地生態和人民健康的影響,尤其是與癌癥的關系。汙染造成的健康風險和現實危害也應該是鉻渣汙染事件調查的重要內容,需要醫療機構的及時介入。然而不幸的是,汙染調查組中沒有醫學專家。
就像鉻渣汙染的危害不是壹天造成的壹樣,癌癥村的病情發展也有壹個過程。9年來,興隆村村民上訪1000余次。直到2007年,當地CPPCC成員在CPPCC會議上提出請願,才引起主管部門的註意。然而,有關部門的調查結論並沒有緩解村民們的焦慮,癌癥與鉻渣是否存在必然聯系這壹關鍵問題仍然是壹本糊塗賬。
在與工廠相鄰的小百戶鎮興隆村委會,曾經擔任村支部書記的村民常小橋告訴記者,牲畜不敢放到河裏,很多村民莫名其妙地生病,30多人得了癌癥。只要他們喝了這條河,牛羊就會生病或死亡。2008年,村委會3000多畝水田汙染嚴重,爛根、爛苗甚至枯死。經過協商,化工廠支付了壹部分,但金額很小。
常小喬說:“去年,大多數村民可以喝附近另壹條河的水,但他們仍然使用被汙染的井水洗衣和做飯。今年幹旱幹旱,那條河也沒水了。”興隆村新村二組47歲的村民王露仙,父親患有肺癌。他說:“現在我們買礦泉水喝。但做飯還是要井水。”他告訴記者,化工廠位於村子的上遊。自1989建成以來,南盤江水體汙染嚴重。2008年,家裏從化工廠拿到了8000多元的補償款,2009年也墊付了壹部分。整個村委會上訪1,000多人。“環保局領導說了,虧了就不要追究了。”
雲南疾控中心壹位專家表示,非常關註鉻渣汙染事件,但調查組沒有讓省疾控中心介入。雖然之前有過報道,但珠江源頭壹些村莊的女性健康問題令人擔憂。至於和珠江源頭很多化工企業的聯系,暫時沒有定論。
事實上,近年來,媒體多次報道南盤江被汙染的事件。如2009年6月,南盤江雷大灘水庫突然變黑,569噸魚死亡,12農戶損失慘重;2010六月初,養殖戶投放的20噸魚苗再次大量死亡,養殖戶血本無歸。
國際上,六價鉻被列為對人體危害最大的八種化學物質之壹,是公認的致癌物質。在中國,含鉻廢物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壹位專業人士告訴記者,鉻渣因為富含六價鉻,毒性極強,而且極易溶於水。在雨水的沖刷下,很容易流入河流,嚴重汙染水源和土壤。
在原國家環保總局發布的《鉻渣汙染控制環境保護技術規範》中,對鉻渣的堆放、挖掘、運輸和貯存進行了嚴格的規範,包括鉻渣堆放場所應配備專門的管理人員,在鉻渣堆放場所進行任何操作都要經過管理人員的批準;應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徑流進入鉻渣堆放場所;鉻渣運輸路線應避開居民區、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在運輸過程中應盡可能包裝好,並應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的管理措施。
記者調查了解到,在雲南曲靖“非法傾倒鉻渣造成汙染”事件中,對鉻渣的運輸和儲存缺乏監管,沒有所謂的“轉移聯單”,即轉移危險廢物必須提交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審批;經批準後,產生單位應向遷出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聯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