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關於癭病的記載。
書中明確指出,疥瘡位於頸前,也就是甲狀腺所在的位置。
西醫的壹些甲狀腺相關疾病與此病相似。
中醫認為,疥瘡主要是情誌內傷、水土不服、體質因素、外邪侵襲所致,氣滯、痰凝、血瘀則為頸部所致。
對於疥瘡的治療,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如夏枯草“治寒熱、鼠、頭外傷、毀藏、散疥瘡、氣滯、腫足、利濕。”知識分子適合。"
現在夏枯草在治療甲狀腺相關疾病方面有很多應用。
夏枯草,因其在夏季獨自枯萎而得名。
歷代方劑中,記載夏枯草治療疥瘡的方劑主要是明清醫家。
都認為夏枯草辛、苦、寒、無毒,歸肝膽。
夏枯草的主要作用有:清肝理氣,疏肝解郁,養血明目,散結消疳,解毒消腫。
其組方特點是緊扣病機,標本兼治:
①夏枯草方中,夏枯草不僅與柴胡、沈香、香附、青皮、昆布、瓜蔞等理氣活血化痰的中藥配伍。還可配伍軟堅散結之品,如連翹、鱉甲等。,並配以生地黃等養血滋陰之品,以助正氣。
②常與清熱瀉火解毒之方配伍。
如連翹、黃連、關木通、梔子等。清心瀉火、黃芩清肺胃火、菊花、牡丹皮、梔子清肝瀉火、白子菜、黃連、黃芩、連翹清熱解毒。
癭病多由情誌衰竭、肝郁化火誘發。“氣盛則火盛”,“火盛則氣衰”,所以治療應該是清熱瀉火解毒之法。
夏枯草作為壹種有著悠久用藥歷史的中藥,被廣泛用於單獨或配伍治療疥瘡,在治療上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現在有很多關於夏枯草的中成藥,如夏枯草膠囊、夏枯草顆粒、夏枯草口服液等。
其中,夏枯草膠囊源於《辨證論治規範》,由夏枯草和紅糖組成。
具有清熱瀉火、明目散結、消腫的作用,以肝氣郁結、痰凝血瘀為特征。最初用於治療熱盛引起的頭痛、頭暈、淋巴結核、瘰癧瘤、乳癰等。
但患者朋友在使用中成藥時,應根據自身條件、體質、劑型特點,在功效互補、協同減毒的原則下,適當用藥,以保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