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外耳炎的偏方有哪些?

外耳炎的偏方有哪些?

外耳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皮膚的彌漫性炎癥,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常見的病原體有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綠膿桿菌等。急性外耳道炎易由挖耳或異物損傷、藥物刺激、化膿性中耳炎流膿或遊泳、洗澡等水浸泡引起。其他疾病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貧血、維生素缺乏和糖尿病等也可導致本病的發生。急性外耳炎如果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會變成慢性。

方毅支子清肝湯

來源《醫派金鏡:外科心學精要》

包括梔子、川芎、當歸、柴胡、白芍3克,牡丹皮、牛蒡子6克,石膏65438±00克,黃芩、黃連、甘草65438±0.5克。

功能:清肝瀉火,解毒活血。

主要用於治療肝膽過燒所致外耳疾病,如外耳道癤、外耳道炎、外耳濕疹、外耳道乳頭狀瘤。

該方劑能解除梔子的寒苦味,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的作用;柴胡疏肝解郁;當歸養血活血;白芍柔肝;配合牛蒡子散熱、利咽消腫;本品含黃芩可瀉肺火;用黃芩,可解三焦火,清心熱;與生地黃、牡丹皮配伍,能涼血止血;牛蒡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藥理梔子可解熱鎮痛;牡丹皮具有鎮靜、催眠、抗菌、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石膏有解熱抗炎作用;黃芩、黃連有解熱、抗病毒作用;牛蒡子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白芍具有抗炎、鎮痛、消腫和免疫調節作用。

用水煎服。65438+每天0 ~ 2劑。

方格銀華解毒湯

資料來源:選擇主題的經驗收集

包括金銀花、紫花地丁、茯苓、連翹各65438±00克,夏枯草65438±00克,牡丹皮6克,黃連3克,犀角0.65438±0克

功能清熱解毒,瀉火涼血。

主要用於治療風熱邪引起的耳癤、耳瘡(外耳道炎)。

方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小丁、夏枯草清熱瀉肝火;黃連清熱瀉火;牡丹皮涼血止血;茯苓能循環水,利濕熱。

藥理金銀花、連翹有抗菌、抗病毒病原微生物;夏枯草有效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和肺炎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黃連具有解熱、抗菌、抗病毒、抗炎、抗過敏和免疫促進作用;地丁有解熱、抗病毒作用。

用水煎服。如果犀牛角不足,可用水牛角片30克煎服。

據說犀牛角換成了水牛角。

方三柴胡清肝湯

來源“正宗手術”

包括川芎、當歸、白芍、生地、柴胡、黃芩、梔子、天花粉、防風、牛蒡子、連翹和甘草各3克。

功能:清肝瀉火,活血祛風。

主要用於治療耳癤、耳瘡(外耳道炎),若耳道腫痛,或有少許膿液。

該方劑能解除生地寒氣,涼血清熱,滋陰補腎,生津止渴;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作用;黃芩、牛蒡具有清熱瀉火、解毒利咽的作用;芍藥味甘酸,微寒,有養血作用;天花粉滋陰生津。

藥理本方具有鎮痛、抗炎、解毒、降血壓、改善體質的作用。

用法:將400毫升藥水煎成300毫升,空腹服用,每日1 ~ 2劑。

方四當歸川芎散

來源《證治標準:類方》

由當歸、川芎、柴胡、白術、白芍各3克,梔子3.5克,牡丹皮、茯苓各2.4克,牡荊、甘草各1.5克組成。

功能:養血清肝,祛風散熱。

主要用於治療血虛肝亢、耳瘡、耳癢痛、流膿。

方傑當歸、川芎行氣活血;芍藥養血柔肝;柴胡解表,解熱,疏肝解郁;梔子清熱瀉火;牡丹皮清熱涼血;荊條疏散風熱,清頭目;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甘草,緩解疼痛。

藥理柴胡具有解熱、鎮靜、鎮痛、抗菌、抗肝損傷、抗病毒(流感病毒)等作用;茯苓能提高免疫力;荊條具有鎮痛、抗炎和祛痰作用。

用水煎服。每天1劑。

吳芳托李姣杜散

來源“女人的食譜”

由人參、黃芪、當歸、川芎、白芍、白術、茯苓、金銀花、白芷各2.65438±0.5克,甘草65438±0.5克組成..

托毒排膿之功。

主要用於治療耳癤、耳瘡、耳膿、膿水,可閉口幹澀、正氣不足、乏力。

處方為太子參、茯苓、白術、黃芪、當歸、白芍補益氣血、托毒排毒、白芷排膿、甘草止痛。

藥理茯苓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生地有抑真菌、利尿、利肝膽的作用;白芍具有抗炎、鎮痛和消腫的作用;白芷不僅具有解熱、鎮痛、抗炎作用,還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用水煎服。每天1劑。

防六芩柏滴耳液

來源《遼寧中醫雜誌》

它由黃芩、黃柏各65438±02g,枯礬6g,冰片3g,香油500ml組成。

具有清熱、消腫、止痛的功能。

治療外耳炎的適應癥。

處方黃芩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外用枯礬解毒,殺蟲止癢,冰片開竅,清熱止痛。

藥理黃芩具有解熱、降壓、利尿、鎮靜、利膽、保肝、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腸蠕動的作用。黃柏對多種致病菌有壹定的抑制作用。還有利膽、利尿、降壓、退熱的作用,枯礬有收斂、消炎、防腐、止血的作用。冰片具有壹定的鎮痛和輕度的防腐抑菌作用。

用法:先將黃芩、黃柏用香油浸泡24小時,然後放入鐵鍋炸至黑黃,取出研成粉末,再與冰片、枯礬粉壹起放入香油中,過濾裝瓶備用。使用時,用棉簽敷患處,或用小紗布蘸外耳道。每天換藥1 ~ 2次。

方芪消炎膏

來源《浙江中醫雜誌》

包括乳香6克,沒藥6克,血竭6克,兒茶6克,朱砂1.5克。

具有活血化瘀、消腫的功能。

治療外耳道癤腫的適應癥。

乳香活血方與沒藥活血方均可止痛、消腫、生肌,故可同時使用。血竭、兒茶活血斂瘡、止血生肌、斂瘡,朱砂寧心安神、清熱解毒。

藥理乳香有鎮痛作用,沒藥對多種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血竭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兒茶有收斂止瀉作用,朱砂有解毒、防腐、抑菌作用。

用法:將乳香、沒藥麩炒去油,再與血竭、兒茶研成細粉,加入適量蜂蜜調勻成糊狀。使用時用適當厚度的藥棉制成,塗上消炎藥膏,塞入外耳道。每天或隔天換藥1次。

房巴六神丸紗條

來源:臨床耳鼻喉科雜誌

30片液體石蠟由六神丸(中成藥)組成。

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能。

治療外耳炎和外耳道癤的適應癥。

防己六神丸由天花粉、人工牛黃、青黛、蟾酥、冰片、大黃和珍珠粉組成。天花粉能清熱生津,清肺潤燥,解毒消癰。牛黃息風止痙,化痰,清熱解毒。青黛清熱解毒,涼血祛斑,清肝瀉火,安神定誌。蟾酥具有開竅、止痛、解毒的功效。冰片具有開竅、清熱、止痛的功效。大黃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止血解毒,活血化瘀。珍珠粉能平肝潛陽,清肝明目,寧心安神,外用可燥濕斂瘡。

藥理天花粉對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牛黃有鎮靜解痙作用。青黛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炭疽桿菌和霍亂弧菌有抗菌作用。蟾酥具有平喘、鎮咳、抗炎、抗腫瘤、抗輻射和升高白細胞的作用。冰片具有壹定的鎮痛和輕度的防腐抑菌作用。大黃有止血、保肝、降血壓、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珍珠粉治療潰瘍。

用法:將六神丸研成細粉,用液體石蠟調和,浸泡紗布條。使用時將紗布放入外耳道,每天換藥1次。

芳灸耳油

來源《醫宗金鑒》

補核桃仁。

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的作用。

主要用於治療耳瘡,如耳悶、耳腫、耳膿。

處方中的核桃仁能補腎、溫肺、潤腸。

藥理核桃仁有鎮咳作用,可影響體內膽固醇的合成、氧化和排泄。

用法:研磨,絞油,去渣,得油3克,冰片0.6克。每次用壹點點,滴在耳朵裏。

房事清耳膏

來源“醫療處方匯總”

由附子、石菖蒲和蟬蛻組成。

功能:溫經通絡止癢。

主要用於治療耳瘡(慢性外耳炎)和耳朵瘙癢。

該方劑能解附子,回陽救逆,助陽補火,散寒止痛。石菖蒲具有開竅安神、祛濕和胃的作用。蟬能疏散風熱,透疹止癢,明目鎮驚。

藥理附子有抗炎鎮痛作用。石菖蒲具有鎮靜、抗驚厥、解痙和抑菌作用。蟬有抗驚厥和解熱作用。

在用法上,藥是最後的。耳痛者用香油沖泡,耳朵癢者用姜汁調和成紡錘狀,用紗布包裹後塞入耳朵。藥幹了再換。

方世壹清應用醫學

來源《清囊秘傳》

包括大黃500克、姜黃240克、白芷180克、青黛120克、白芨120克、天花粉80克、陳皮120克、甘草60克。

功能清熱瀉火解毒。

主要用於治療耳癤耳瘡(外耳道炎),局部腫痛,甚至化膿。鼻癤、鼻癤(鼻前庭炎)膿腫未成熟時也可使用。

該方劑能使大黃止瀉攻積,清熱瀉火,止血解毒,活血化瘀。姜黃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白芷能解表祛風,通竅止痛,燥濕止帶,消腫濃縮。青黛清熱解毒,涼血祛斑,清肝瀉火,安神定誌。白芨能止血、消腫、生肌。天花粉能清熱生津,清肺潤燥,解毒消癰。陳皮理氣燥濕,健脾化痰。甘草具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止痛、調和藥性的作用。

藥理大黃有止血、保肝、降血壓、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姜黃有抗炎利膽作用,白芷對多種桿菌有壹定抑制作用。青黛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炭疽桿菌、霍亂弧菌有抗菌作用。白芨對結核分枝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天花粉對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陳皮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細血管出血,拮抗組胺,增強纖溶。甘草具有抑酸、解痙、祛痰止咳、抗炎、抗過敏、解毒的作用。

使用時,將藥物研磨成細粉。如果患者紅腫,用野菊花鮮葉搗汁,或泡在茶水中待涼,或用蜂蜜外敷。每天換藥1次。

芳詩爾JIU伊丹

來源《醫宗金鑒》

由煆石膏27克,黃苓藥3克組成。

功能:生膿生肌。

主要用於治療耳癤、鼻癤,膿腐不全者,新生肌肉。

方解石膏能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收斂生肌。黃靈藥又名黃聖丹,是由水銀、芒硝、明礬混合而成,能解毒、分解。兩者都起到* *生膿生肌的作用。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石膏能促進吞噬細胞成熟,縮短凝血時間,促進膽汁排泄,並有利尿作用。黃苓藥物對綠膿桿菌、溶血性鏈球菌B、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上一篇:腦梗塞有什麽癥狀——復元止梗湯
  • 下一篇:丁力已經死了11年了。他給人們留下了哪些經典作品?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