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帶息肉是壹種常見的咽喉疾病,可能是由於長期發聲不當或發聲過度,或在發音過強後引起的。分為局限性聲帶息肉和彌漫性聲帶息肉兩種。前者臨床表現以聲音嘶啞為主,輕者僅有輕微的嗓音改變;大息肉影響聲帶閉合,會導致嚴重的聲音嘶啞甚至失音。典型的喉鏡息肉位於壹條聲帶的前中1/3交界處。多為帶蒂的淡紅色或半透明腫瘤,從聲帶邊緣生長,有時掛於聲門下;或者在聲帶邊緣,是壹個小米狀的小突起,兩邊都很少見。後者的主要癥狀是聲音嘶啞,壹般較重,有時會引起失音。非常大的息肉會引起喉梗阻、憋氣和呼吸困難,甚至需要緊急治療。在喉鏡下,我們可以看到聲帶上有壹個較大的氣泡狀半透明淡息肉,基底較寬,多位於聲帶的前中部,可發生在壹側或兩側。腫塊往往是半透明的灰白色或紅色,如果有炎癥,可以是鮮紅色。該病部分患者在去除刺激因素和保守治療後,息肉可縮小或消失。另外,要做手術摘除。為預防此病,應糾正不良發音習慣,避免吸煙、飲酒和暴食辛辣食物。
中醫把這種病歸類為“喉慢咳”,又稱慢性咳嗽。總是氣滯痰凝血瘀所致。癥狀有長時間聲音嘶啞、說話困難、胸悶、舌暗、脈澀。宜活血行氣,化痰開嗓。
方1紫桃蘿蔔湯
組成:紫菜桃仁15g,陳皮30g,白蘿蔔250g。
用法:紫菜切絲,蘿蔔切絲,陳皮切小塊,入人鍋煮半小時,去渣,取300毫升水煎;桃仁研磨成細粉,用水煎服,調味,即可食用,1-2次,每日1次。
功效:行氣活血,化痰開音。
適應癥:聲帶息肉,屬氣滯痰凝血瘀型,表現為聲音嘶啞,言語費力,胸悶,腫塊暗沈,脈澀。
資料來源:朱,等.飲食醫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230。
方2山楂陳皮湯
組成:山楂40g,陳皮10g,紅糖適量。
用法:山楂粉碎,陳皮切碎,加水煎湯,加適量紅糖溫服。
功效:行氣活血,化痰開音。
適應癥:聲帶息肉,屬氣滯痰凝血瘀型,聲嘶日久,言語費力,胸悶。
資料來源:譚·。治百病的藥方。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354。
方3桃杏仁涼菜
組成:桃仁50克,杏仁50克,花生150克,芹菜250克。
用法:將泡發中的桃仁、杏仁洗凈去皮,將泡發中的花生洗凈,加入調料煮熟即可。不要煮太久。芹菜洗凈,切段,放入沸水中焯壹下,放涼。與桃仁、杏仁、花生混合,加少許鹽即可食用。可以當正餐配菜吃。
功效:行氣活血,化痰開音。
適應癥:聲帶息肉,屬氣滯痰凝血瘀型,聲嘶日久,言語費力,胸悶。
參考資料:
譚歸姓。白冰飲食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