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寒濕的中藥有哪些?
1,生姜:生姜是我們最常見的食材,也屬於中藥的必須成分。它是壹種芳香辛辣的健胃藥,具有溫補、興奮、發汗、止嘔、解毒的作用,特別適用於魚蟹中毒、半夏、天南星等藥物中毒。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痰多、咳嗽、胃寒嘔吐;受盡冰、雪、濕、寒之苦後,配以姜湯飲用,可活血化淤,祛寒邪。
2.東紫蘇:東紫蘇為唇形科東紫蘇和東紫蘇的幹燥地上部分。主產於廣西、湖南、河北等地。夏秋割,曬幹,切段,生用。傳統認為香薷具有發汗解表、散寒除濕、中和利水、消腫的作用。
3、山蒼子:山蒼子為溫性中藥,用於寒濕凝滯所致的胸腹疼痛、嘔吐惡心、食欲不振、寒疝腹痛、尿濁等癥。
4、羌活:散寒、祛風、除濕、止痛。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風濕關節痛、肩背痛。
5、蒼耳子:蒼耳子是祛風除濕的中藥,主治:散寒通鼻,祛風除濕,止痛。
6、附子:歸陽救逆,溫補脾腎,散寒止痛。大辛是熱的,陽是冷的。
7、肉桂:適用於總是怕冷、四肢手腳冰涼、胃寒疼痛、食欲不振、吐水、腹部隱痛、腹瀉的人。
用什麽中藥洗澡驅寒?
1.艾草沐浴:艾草中有壹種芳香物質,能活血通絡,有壹定的驅蟲、抗病毒、殺菌作用。取鮮艾葉30-50g,放入沸水中沖泡5-10分鐘,取出後加水調節至適宜水溫後再洗澡。
2、菊花浴:菊花具有疏風清熱、平肝明目的作用,能預防頭暈、目眩等癥狀,還能使皮膚嫩白。用鮮菊花500 ~ 800g,鍋中加水,煎成汁後倒入浴缸,待涼至適宜溫度後即可洗澡。
3.葛根泡澡:葛根有止痛、降血壓、降血糖的作用,還能去除皮膚老年斑、汗斑,使關節更靈活,肌肉收縮力更強,疲勞更少。這種沐浴方式適合中老年人和膚色較深的人。壹般每次用葛根50 ~ 100g,加水煎煮取汁,然後將汁倒入浴缸,待溫度變化時即可使用。
4.桑葉泡澡:霜雪後的桑葉,性苦寒,有祛風、清熱、明目的作用。用它來泡水,保護皮膚不脫脂,尤其是皮膚粗糙的人,可以讓洗完澡後皮膚水嫩。將約100g幹桑葉放入鍋中,煮10 ~ 15分鐘,然後倒入浴缸,待水變暖後洗凈。
5、薄荷浴:薄荷葉有疏風清熱、止癢之功效,對外感風熱、皮膚瘙癢、咽喉腫痛、目赤等癥特別有效。取200克鮮薄荷或50克幹薄荷,放入鍋中,加水得藥液,倒入浴缸。
6、浮萍浴:浮萍為浮萍科植物浮萍的全草,性寒,有發汗、解表、透疹等功效。用浮萍洗澡,可治療感冒、發熱、出汗、風熱成癮、各種皮膚病,還可清熱利濕,適用於水腫、表熱者。將1斤浮萍磨成細粉,將1至2碗倒入浴缸浸泡。
7、苦參浴:苦參為豆科植物,苦參根性寒,其特長為清熱燥濕,可導下焦滲於下頜,祛風殺蟲止癢,常用於瘙癢、疥瘡、麻風病、濕熱泄瀉、黃疸等癥。將1斤苦參研成細粉,每浴倒入浴缸1-2碗浸泡。
中藥沐浴的好處
1,檢測身體最真實的健康狀況。
2.檢測患病情況和患病部位。
3.疏通經絡,打通全身血液和小血管,打通全身氣血經絡、臟腑組織系統。
4、祛風散寒,去濕熱,散內毒,通過發汗排除體內毒素。
5,殺血,活血。
6.協調臟腑,疏通關節,調理五行,平衡陰陽。
7.激活細胞,增強免疫力,增加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8.增強皮膚彈性和活力,美化皮膚,延緩衰老。
結論:秋冬季節容易感冒,尤其是女性朋友。用中藥洗澡有益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