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質胖,水,兩邊有齒痕,或舌苔白膩。關於濕氣,我們之前講過很多方子,比如三子養親湯,沈淩白術散,各有側重。因為新粉絲多,為什麽不告訴新朋友濕度的問題?
中醫有句話叫“人體壹濕,百病皆染,濕不是壹病,百病皆染”,也就是說,濕氣不同於壹般的疾病和邪氣,非常難纏,可以和其他的疾病和邪氣勾結,引發很多疾病。
之所以產生濕氣,是因為脾胃運化水液的能力較弱,反過來又能困住脾胃,使其越來越懶,無法消化代謝;
濕氣是壹種不必要的液體,具有黏稠的性質,所以會阻礙我們體內氣血的正常運行,導致氣機不暢,血液循環緩慢,人體機能逐漸“癱瘓”;
濕氣粘稠、渾濁、沈重,所以會讓人感覺沈重,容易發胖,臉和頭發油膩,容易過敏或濕疹;
濕和熱合在壹起,就是濕熱。如果濕熱下去,容易導致白帶異常、痛風等。
內濕之人,多吃補品如撓靴。
去除濕氣有多難?有些人用了很多方法祛濕,過段時間又卷土重來,因為我們要明確壹點!家裏壹個地方漏水。妳只是清理水來治療癥狀。只有把漏水的地方修好才是根本原因。所以,消除濕氣產生的源頭是健脾和胃,使水液代謝正常,濕氣就不會反復。
今天我要講壹個健脾祛濕的神方,申思湯。兼容性不能再簡單了。只有四種成分:薏苡仁、蓮子、山藥、茯苓。那為什麽叫申思湯呢?上帝在哪裏?
首先是山藥,被稱為“健脾第壹藥”。男女老少都吃,老人脾胃虛弱,消化不好。吃山藥可以健脾胃;孩子不愛長肉,營養不良,積食,還要吃山藥健脾,健脾控制肌肉。孩子吃山藥可以長肉,長身體。
話說回來,山藥在申思湯中的作用也是補脾。妳的脾胃不是“懶”的不能充分代謝水濕嗎?我用山藥來充實脾胃正氣,使之發揮作用,解決正常分布、新陳代謝、燥濕的來源。這是根本原因。
薏米和茯苓,祛濕的天然搭檔,壹起用祛濕最快。
茯苓寄生在赤松或馬尾松的根部,深入地下20-30厘米,由地下水和土壤共同滋養。既然是用清澈自然的水灌溉,它就不喜歡人體內黏黏的濕濕的水,所以要強行把這些濕濕的水趕出馬桶。
薏苡仁不僅能祛濕,還能清熱解毒。當水消失時,它會使妳變得更輕,留下有用的體液。但是,薏仁不像茯苓那麽平和。它有輕微的寒性,可以先炒壹下,減少寒性。
最後,蓮子,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補中益氣”的上品。它們的性質不刺激,善於健脾,尤其適用於治療脾虛泄瀉。蓮子還有壹個作用,就是安神。經常心神不寧失眠的朋友可以多吃。
總有四種成分,有的健脾,有的補脾,有的祛濕。用它們做的湯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比如養顏、清火、利尿等。是健脾祛濕的“神湯”。雖然簡單,但效果驚人。
有的人服用後,舌頭牙印沒了,口臭也沒了。有人覺得臉沒那麽容易出油;有的人水腫消失,體重減輕;有的人服用後覺得大便不黏,所以味道很好;也有壹些人感到神清氣爽,不再感到疲憊和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