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職業主要是指從事非藥物心理咨詢或治療的專業工作者,包括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和心理學家。在求助者和心理醫生之間,經過第三方專業機構認證的有資質的資深心理醫生,才是可以求助的心理幫助專業人士。從事非藥物心理幹預的人叫心理醫生。心理學家壹般分為三類:
1,學院派。高校是“大寺廟”,名聲很大。學術上著書多,出類拔萃,職稱也高很多。除了少數衛生院或兼職教師常年從事學生心理咨詢外,大部分心理教師可能不具備臨床心理幹預的能力。2、醫院送的。雖然醫院有心內科和精神科,但真正從事非藥物心理幹預治療的醫生很少。醫院送來大量藥物。除了體制原因,部分醫生對非藥物幹預不熟悉,輕視心理咨詢,基本鼓勵吃藥。需要註意的是,藥物不能治標,連庸醫的標準(情緒調節)都治不好。3、商學院——獨立或合夥開辦心理咨詢服務團體。與前兩種“吃皇糧”不同,商業實踐學院在技術和效果上精益求精,註重對整個人的多因素幹預和治療,並建議來訪者根據需要在醫院服用適當的藥物來調節情緒。國家有明確的職業資格考前培訓制度。即使是博士、教授也需要接受規定的培訓,才能取得心理咨詢師證書。考試合格後,將獲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壹印制的培訓證書。截止2015年底,全國心理咨詢師考試通過人數90.7萬人,證書只是進入行業的入場券,需要不斷的教育和培養。有的心理咨詢師經驗豐富,但難免魚龍混雜,大部分還在學習和發展中。根據標準判斷第三方的實際能力是壹種合理的方式。心理幹預和人的生命壹樣至關重要,咨詢心理學家和臨床心理學家的認證意義重大。中國註冊心理學家協會是專業心理學家認證機構之壹。
幹預的深度與能力有關,分為三個層次:
1,支持性心理幹預。是安慰、陪伴、提示等簡單的心理支持性幹預。家人、親友、智者,甚至網友等非專業人士,以及公益項目或團體也可以給予有效的幫助。電視媒體大多表現的是鬧事者很聰明,聰明,被專家開導。更有甚者,壹些電視臺將心理訪談節目作為策劃好的表演場景播出。經過電視臺剪輯配音,滿足了大眾私密、好看、好玩、好學的心理。雖然缺乏深度,但有很好的科學意義。有些心理問題是需要深度和過程去解決的,不能開悟。
2.再教育心理幹預。它需要專業的心理學家、價值觀的澄清與重組、文化取向的澄清以及現實沖突焦慮策略的構建。大部分二級心理醫生通過培訓後可以從事再教育心理幹預工作。
3.重建心理幹預。重建是對臨床異常心理的深度幹預或治療。成熟或資深的心理醫生可以從事這類幹預,這類心理醫生占心理咨詢師的比例不超過3%,有幹預能力。促進思維模式合理化,引導來訪者探索發現自己的“問題”,糾正人格偏差,治療情緒障礙。典型的臨床心理障礙壹般需要幾個月的康復期。壹些經過中國註冊心理學家協會註冊認證的心理學家,可以從事系統的、結構的、深度的心理幹預。
心理醫生是有等級和資歷的,但是對於求助的人來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合適!
在線求助的選擇更多了,也不必拘泥於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