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壹些東西不是禁忌食物,比如水。雖然理論上不會引起胃痛,但飯前飯後半小時內喝水會增加胃的負擔,增加胃痛的幾率。
不要暴飲暴食,少喝酒,三餐定時適量,早餐不要吃太多,晚上吃飽了不要馬上躺下,減少不必要的應酬。
妳不用刻意的什麽都不吃,只要記住這個胃是妳自己的就好。祝妳早日康復。
胃痛是壹種非特異性癥狀,常出現在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脘痛,不壹定是胃,也可能是肝、膈肌。
要做出診斷,還需要其他條件。
疼痛性質、疼痛部位、疼痛誘因、其他癥狀、惡心、嘔吐、噯氣、嘔血、便血等。
最好吃減肥藥。藥只是輔助,治不好。只能是緊急情況。平時少吃辣,多穿保暖的衣服,不要感冒。
任何主要由上腹部頻繁疼痛引起的疾病都稱為胃痛。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神經官能癥主要表現為上腹痛。常用的胃痛療法有:
老姜250克,紅糖250克,搗碎姜汁去渣,10蒸湯,紅糖溶化成糊狀,4天後服用,早晚1次。
功效:溫中散寒。
蜂蜜、紅糖、紅花5克。將紅花放入保溫杯中,用開水沖泡,蓋上蓋子,浸泡10分鐘,然後加入蜂蜜和紅糖,趁熱飲用。
功效:調理腸胃,止痛祛潰瘍。
幹姜60克,焙附子40克。將幹姜、焙附子搗碎,放入潔凈器中,再放入500毫升黃酒,密封,7天後取出,去渣備用。飯前服用1~2杯,壹日三次。
功效:溫中散寒。
幹姜5克,高良姜4克,花椒3克,粳米100克,紅糖15克。將幹姜切片,用高良姜、花椒洗凈,放入紗布中紮緊。將洗凈的粳米、布袋加水煮沸,30分鐘後取出姜袋,煮成粥。每天早晚服用1次。
功效:溫中止痛。
佛手15g,粳米100g,冰糖少許。將佛手洗凈,煮熟,去渣留汁,再與洗凈的粳米、冰糖同煮,制成粥。每天早晚溫服。
功效:理氣止痛。
1鯽魚(約250g),去鱗、鰓、內臟,洗凈,生姜30g洗凈,切片,10g陳皮、3g花椒用紗布包好,塞到鯽魚肚子裏,加適量水,文火慢燉,加少許鹽,幾次後腌制。
功效:治療胃寒疼痛。
春季暖胃食療五法
邱東文薇飲食處方
胃痛
胃痛是指心窩附近的上腹腔經常發生疼痛。發病原因為飲食不當、情誌刺激、脾陽虛、感外寒、胃火、養生。臨床常用的有效偏方和方藥主要有以下幾種。
[甲方]
高良姜30克,粳米50克。首先,將高良姜加入適量的水,用砂鍋煎煮;然後用藥汁和粳米煮粥,空腹吃。1天1次,連續服務3-7天。
此方適用於胃寒胃痛。
[第二方]
陳皮20克,蔥白10梗,香附15克,生姜6克,墨雞。將雞肉切成1 cm見方的丁備用,然後將陳皮洗凈,用香附醋煸炒,放入砂鍋中煎出200 ml藥汁,姜切粒,蔥切絲,再將雞肉和藥汁放入鐵鍋中煨制。先用大火燒開,加入料酒、味精、醬油翻炒。吃飯的時候,用50毫升燒開的米酒,邊喝邊吃雞。妳必須盡情地吃喝。
本方適用於肝氣郁結所致的胃痛。
[第三方]
甘蔗500克,高粱米30克。把甘蔗榨成汁,和高粱米壹起煮粥。
此方適用於胃熱脹痛。
[第四方]
丁香1.5g,肉桂1g,紅糖。將丁香、肉桂用溫水浸泡,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煨20分鐘。取汁加紅糖,每次5-10 ml,每日三次。
本方溫胃散寒,適用於感冒引起的腹痛。
[吳芳]
茴香10g,辣椒12g。兩* * *都是細面,酒糊是藥丸,每次3-6克,送溫酒。
本方散寒,理氣止痛,適用於胃寒疼痛。
[第六方]
豬肚(最好是狗肚)1,粳米100-150g,丁香,肉桂,茴香。將以上所有食材壹起放入鍋中,加入壹些調料,如姜、蔥、鹽、酒、醬,用文火燉至非常爛,加入粳米粥,每日三次空腹服用。
本方健脾溫中,適用於胃痛。
[齊芳]
鯽魚250克,生姜30克,陳皮3克,花椒3克。將鯽魚的魚鱗、鰓、內臟去除洗凈;生姜洗凈,切片,用橘皮和花椒包在紗布袋裏,填滿魚肚,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用小火煨,加少許鹽,每日兩次空腹喝湯吃魚。
此方適用於感覺寒冷後的胃痛。
[第八方]
丹參30g,三七15g,老母雞1。將丹參、三七切片,放入宰殺去毛去內臟的雞腹中,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煨至雞肉熟透,去渣,吃肉喝湯,每次1小碗,每天兩次1,不要喝太多。
本方活血止痛,適用於血瘀胃痛。
[方九]
花椒15g,肉桂9g,白術和洋蔥15g,豬肚1,鹽適量。將豬肚洗凈,然後將藥材與適量鹽混合,填入豬肚中,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燉至豬肚熟透,空腹吃豬肚喝湯,每日2-3次,每次1。
本方溫中健脾,適用於虛寒胃痛。
[方石]
炒麥芽,炒芽菜,焦山楂,各0克,糖30克。將前三味藥加水煎煮15分鐘,取汁,用紗布過濾加糖,趁熱服用,每日2-3次。
本方適用於食積停滯引起的腹痛。
[方希]
檳榔、陳皮各200克,丁香、豆蔻、砂仁10克,鹽10克。將所有食材放入同壹個鍋內,加入適量的水,煨至藥液變幹,停火保冷,用小刀將檳榔削皮成黃豆。
碎片的大小,跟飯後壹點點差不多。
這個藥方適用於消化不良和胃痛。
[方12]
雞內金、糖各適量。雞內金焙幹研末,與白糖調勻,每日三次,每次1-2g。
本方消食健脾,適用於脘腹脹痛。
[方十三]
人參7克,青皮7克,陳皮7克,丁香7克,白術5克,附子4克,蘋果核4克,生姜4克,厚樸2克,炙甘草2克,生姜3片,紅棗2枚。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服。
本方溫中散寒,適用於胃脘脹滿疼痛。
[方十四]
赭石50克、陳皮50克、茯苓50克、炒竹茹50克、旋花50克、栝樓50克、左金丸50克、金鈴魚50克、法半夏50克、炒薤白50克、生姜50克、金釵石斛5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服。
此方為杭城名醫王之方,適用於胃脘痛,吐酸水。
[方十五]
百合、丹參各30克,烏藥、高良姜、制香附9克,檀香10克,砂仁3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1次。
此方為名中醫焦樹德方,具有理氣散寒、溫中和胃之功效,適用於胃脘痛。
[締約方16]
花椒15g,肉桂9g,白術和洋蔥15g,豬肚1,鹽適量。
將豬肚洗凈,然後將藥材與適量的鹽混合,填入豬肚中,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至豬肚熟透,空腹吃豬肚喝湯。壹次壹小碗,1壹天2-3次。
本方適用於虛寒胃痛。
[締約方18]
鮮豌豆400克,酸菜150克,瘦豬肉100克,胡椒面1.5克,精鹽5克,味精1克,鮮湯1000克。將腌菜切成細絲,豬肉瘦肉切成絲,然後用150g的清水浸泡在碗中,將新鮮豌豆放入沸水鍋中焊接至軟熟,然後將炒鍋放在大火上,放入鮮湯、腌菜、豌豆和精鹽煮沸,在湯碗中撈出。最後用清水將肉絲倒入鍋中燒開,撇去浮沫,再加入醬油和胡鹽。飯前飯後用1小碗喝這個湯。
本方適用於胃陰不足引起的胃脘痛。
[方十九]
草果5顆,羊肉1500克,大麥仁500克,鹽適量。將洗凈的大麥仁放入鋁鍋中,加水煮成粥,倒出備用;然後將洗凈的羊肉和草果放入鍋中加水煮沸至肉熟;取出羊肉和草果,倒入麥片粥,拌勻,煨至沸騰,放入切成小塊的羊肉,加鹽,溫食。
本方溫胃消脹,適用於脾胃虛寒引起的脹氣疼痛。
[第20個締約方]
芍藥12g,桂枝6g,甘草3g,生姜10g,大棗4個,麥芽糖30g。前五味水煎取汁,糖漿文火溶解均勻,每日溫服2-3次。
本方適用於虛寒證腹痛。
[第二十壹締約方]
附片30克,羊肉2000克,姜蔥50克,花椒6克,鹽0克。將附件放入紗布中,紮緊嘴;將羊肉洗凈,開水鍋中加入生姜25g,蔥20g,焯至焦紅色,撈出,去骨,將肉切成2.5cm見方的塊,然後放入清水中去白水,將骨頭搗碎,剩余的生姜搗碎,蔥洗凈,紮成束;砂鍋加清水,放在火上,放入姜、蔥、花椒醬、羊肉、羊骨頭及輔料,煮30分鐘,然後小火燉至羊肉熟爛(約2-3小時),取出輔料,放入碗中,再將羊肉放入湯中食用。
本方溫胃壯陽,適用於脾胃陽虛所致的胃脘痛。
[方二十二]
桃仁1,生地30g,肉桂10g,粳米100g,生姜1g。將桃仁去皮,肉桂磨成粉,用適量酒將黃土地、桃仁、生姜絞汁。將煮好的粳米煮成粥,再加入桃仁等汁,繼續煮至熟透,再調入桂心末,空腹食用。
本方活血行氣,對瘀血胃痛有效。
[方二十三]
丹參15g,檀香9g,炙甘草3g,蜂蜜30g。將丹參、檀香、炙甘草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與蜂蜜混合,煮沸後飲用。
本方適用於氣滯血瘀引起的胃痛。
[方二十四]
竹柴胡12g,生白芍15g,枳殼厚樸12g,炒香附15g,佛手12g,炒神曲15g,甘草4g。每劑煎服三次,每日早、中、晚各服壹次,每日1劑。
此方為陳數驗方,為重慶名老中醫。具有疏肝和胃、消積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肝胃不和引起的胃痛,包括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和胃腸功能紊亂引起的胃脘痛。
對於院內腹脹或脹氣患者,加木香10g、青皮10g、陳皮10g,加強行氣功能;若疼痛為針刺或劇烈,加赤芍12g、元胡12g活血化瘀止痛;有灼痛或口苦咽幹者,加炒川楝子、梔子各12g,清肝瀉火。口幹、口苦、苔黃者,加黃芩15g,黃連6g,清瀉熱滯;15克雞內金和30克炒二芽加於食後疼痛甚至潰爛者,以增強消食導滯之力;使用泛酸時,加入煆瓦楞子30克、海螵蛸15克和胃制酸;腹痛冷感者,加羅海12克,溫中散結。
[方25]
沙參、北沙參30克,白術15克,茯苓30克,陳皮、厚樸12克,香附15克,佛手12克,白芍15克,神曲15克,甘草4克。我壹天壹劑,分兩次服用。
本方扶土抑木,滯止疼痛,適用於脾胃虛弱、肝氣郁結所致的胃脘痛。如果肝胃不和突出,可以用肝胃調和、童珍飲來改變;標準弱,就是用自己的壹面。氣虛患者可加入黨參30克、山藥30克、人參6克,以增強補氣之力;如果氣短頭暈,加黃芪30克,荷葉15克,健脾清化;失眠多夢,加棗仁20克,合歡皮20克,何首烏30克,養心安神。
[第26個締約方]
蒲公英30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6克,紅花8克,徐長卿12克,陳皮8克,貝母12克。每日1劑量,水煎,分兩次服。
此方為江蘇名醫袁正剛所證。具有寧胃止痛、散結的作用,適用於胃脘痛患者,而滯脹厭食屬於氣滯絡阻。
[方二十七]
山藥、茯苓、薏苡仁、山治、扁豆、陳皮、神曲、芡實各65438±00克,蓮子6克,砂仁5克,黃連2克,麥芽20克,炒飯20克。上藥,焙幹研成細粉,每次飯前服用1勺(約10g)。
此方為安徽老中醫王正宇所證。具有健脾和胃、燥濕止瀉、安神定驚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小兒脾胃不和引起的腸炎、營養不良、胃痛等癥。
[方二十八]
鴨子1只(約1000g),丁香5g,肉桂5g,草豆蔻5g。蔥、姜、鹽、冰糖、味精、香油、鹵汁。鴨子宰殺後,去毛和內臟,洗凈。將丁香、肉桂、砂仁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兩次。每次水開20分鐘後,倒出藥汁,兩次約3000克。姜、蔥搗碎備用。將藥汁放入鍋中,放入鴨肉、姜、蔥,小火煮至半熟,取出晾涼備用。鍋內放入鹵汁,然後放鴨,用文火腌制,撈出擦去浮沫。將鹵汁倒入鍋中,取出冰糖、鹽、味精,攪拌均勻,然後放鴨,放在文火上,邊滾鴨邊倒鹵汁,直到鹵汁均勻沾在鴨上,顏色紅而亮時取出,再在鴨上均勻抹上香油。
本方可暖胃散寒止嘔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胃脘痛、嘔吐、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