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外治:取適量風油精或清涼油分別塗抹於雙側太陽穴和額頭,頭痛等癥狀很快消失。
藥汁的使用方法:鮮姜、蔥白各100g,洗凈,放入瓷碗中,加少許涼開水,搗碎取汁,用棉球將藥汁敷於太陽穴、額頭或頭痛處。塗抹後,每天用手指輕拍塗好的部位幾次。
鼻療:川芎15g,白芷9g,冰片1g,阿莎麗3g,羌活6g,研成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根據患者年齡,將3-6克藥粉放在紗布上卷成條狀塞住鼻子,左頭痛塞住右鼻子,右頭痛塞住左鼻子,整個頭痛交替使用。65438+每天0 ~ 2次,持續5 ~ 7天。
足貼療法:取吳茱萸適量研成細粉,米醋適量調成稀糊狀敷於鼻足心湧泉穴,每日1次,7天為1個療程,連續使用1 ~ 2個療程,對高血壓、頭痛有較好療效。
足浴療法:桂枝10g,桑枝30g,桑葉15g。將以上三味藥煎服取汁泡腳,每日壹次,每次壹劑。適用於肝火過盛引起的頭痛。
穴位貼敷法:將川芎30g、阿莎麗10g、白芷10g研成細粉,用陳醋調成糊狀,與冰片稍混勻,敷於兩太陽穴,用敷料覆蓋,用膠布固定,每三天貼壹次,10次為壹個療程,連續使用1 ~ 2個療程。適用於風寒頭痛、淤血頭痛。
酊劑療法:白芷、阿莎麗、川芎、冰片各65,438±00克,乳香、薄荷冰、紅花各5克,用75%酒精65,438±000 ~ 200毫升密封浸泡兩天。使用時,將棉簽蘸藥水均勻塗抹在痛處,每日三次,持續壹周。
藥枕療法:將菊花50克、夏枯草50克磨成粗粉,裝入布袋中作為枕芯,每月換藥壹次,連服2 ~ 3個月。適用於風熱頭痛。
藥帽療法:將桑葉、夏枯草、菊花、白芷、防風、薄荷各5克研成細粉,裝入帽袋中,每天佩戴2-3小時,每月換藥1次,連續2-3個月。適用於風熱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