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醫孫思邈年輕時體弱多病,中年開始用艾灸養生。何每天灸足三裏,壽101歲。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也用艾灸養生,壽90歲。?
?艾灸的保健作用:
1,對早衰、疲勞、亞健康有作用;
2、對男性活力和抗疲勞有作用;
3.對女性美容養顏、治療婦科疾病、抗衰老有效果;
4.具有養心安神、提高免疫力、強筋健骨、保養關節、輔助治療疾病、延年益壽的功效。
?平時艾灸人體養生四要穴,可以補氣升陽,溫補脾腎,調節臟腑功能,促進機體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體質,延緩衰老。
?養生四要穴(關元、命門、中脘、足三裏):
1,關元穴
?又名田單,是任脈之穴。位於臍下3寸處,是任脈和足三陰經的交點。
?功能:是生命力和生化的源泉,男人儲存精子,女人儲存血液。具有調理沖任、調理氣血、補腎固精、回陽散結的功效,可調節和治療泌尿生殖系統的各種疾病。
?關元穴是保健強身的重要穴位。長期艾灸能使人充滿活力,延年益壽。
2.命門穴
?又稱龔景,督脈之穴。位於背部第二腰椎下方,與肚臍相對。
?功能:住在門裏的人,也是精神家園。男人用藏精,女人用藏精當細胞;氣腎相通,是生命之本,是維持生命的門戶,所以是生命之門。
?命門穴,人體生命的中樞,元氣駐留的地方,能充分發揮人固有的體力,增強其功能,具有補腎壯陽的作用,是保健強身的重要穴位。
3.中脘穴
又稱太倉,是太陰手、少陽手、陽明足的發源地,是任脈的交匯點。位於腹部中線,臍上4寸,相當於5指寬。
?功能:六腑與五臟互為表裏,胃是六腑之海。古語有雲:“得胃氣者活,失胃氣者死。”每個病人首先調和胃氣,胃氣調和了,谷氣就健康了,說明人是靠古柏來支撐身體的,所以是養生保健的重要壹點。
?艾灸中脘穴對胃病的各種癥狀都有很好的療效。
4.足三裏
?又稱夏玲,是足陽明胃經的交會點,是五穴之壹,胃腑的下穴。位於小腿鼻點下方3英寸處,從脛骨前緣水平伸出手指。
?功能:經絡屬五行之土,穴位屬土。所謂土生萬物,脾胃表裏,故統治脾胃百病。“脾胃是後天之本”。補足三裏是養生的第壹點。
?艾灸足三裏保健被稱為長壽灸。此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固本、調和氣血、驅邪防病的功效。
?艾灸方法:溫和艾條,春夏每周1-2次,秋冬每周2-3次,每穴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