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黛性鹹寒,歸肝、肺經。其主要功能為清熱解毒、涼血祛斑、清肝瀉火、鎮驚止痙。靛玉紅是青黛的成分之壹,在化學上屬於新結構,具有抗腫瘤作用。
這裏用少量青黛清肝瀉火,同時加強清熱解毒的功能。
癌毒的形成多是氣滯所致,或因瘀生痰,或因郁生熱。這裏服用小劑量的青黛,以及大青葉、板藍根等非常常用的清熱解毒藥物,意在加強清熱解毒的功效,同時清肝瀉火。
臨床上用生薏苡仁健脾益氣,利水解毒泄濁。
研究表明,薏苡仁中含有酯類、不飽和脂肪酸、糖類、內酰胺類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腫瘤、增強免疫、降血糖等作用。
同時,其有效成分薏苡仁具有鎮痛、抗炎作用,可緩解癌痛。用生薏苡仁代替茯苓、豬苓、澤瀉。因為大腸癌患者大多食欲不佳,食之無味,生薏苡仁性涼,能除痹,解毒散結,助邪氣出,引邪氣出。
取雞內金消食運脾。對於正氣不足者,常用黃芪加強扶正之效。
吃不好的會用神曲、焦山楂炒;氣滯明顯再炒麥芽。
在治療大腸癌的處方中,藥物多為苦寒藥、蟲類藥,易傷胃、滯脾,化療藥物易刺激胃腸黏膜,因此患者壹般會出現胃腸道副作用,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
所以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要註意保護胃氣,扶正祛邪,才能治本。
癌癥的形成,要麽是因為氣滯,要麽是因為凝血,然後痰瘀相聚,凝結成塊。所以治療從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入手,使血液通暢,腫塊消除。
莪術的散溫,行氣散結的芳香,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調理血液中的氣滯。
三棱主要含有揮發油、苯丙素類、黃酮類等化學成分,具有抗血栓、抗炎、鎮痛、抗腫瘤等藥理作用。在臨床報道中,關於三棱和莪術總揮發油體外抗腫瘤作用的報道較多。
性鹹而苦,味鹹而苦,性溫而有毒,能消食化積、軟堅破瘀、散結。老中醫李克勞曾被用來治療食道癌。在臨床上,經常使用鹽沙來解除食管痙攣,緩解食管癌患者的梗阻癥狀。
鹽沙是壹種熱而有毒的物質,《外臺秘笈》記載“急治魚刺噎喉,以口少鹽。”
鹽砂具有腐蝕性。放少量入膠囊,幫助三棱、莪術活血化瘀,同時可以避免對食道的腐蝕。取其軟堅散結之行,直抵大腸。
大腸癌的腫塊存在於腸道,損害了人體的正氣,相當於壹個惡性腫瘤的存在。以毒攻毒最重要,也是控制癌癥病毒復發轉移的關鍵。現代醫學的化療藥物往往選擇具有細胞毒性的藥物。
在正確辨證的基礎上靈活運用蟲類藥物是臨床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環節。常用的藥物有全蠍、蜈蚣、水蛭、虻蟲、白花蛇、烏梢蛇等。
國醫大師朱良春在其發表的抗癌經驗方12中有11,均含有以毒攻蟲的藥物。如蕭艾丸(僵蠶、蜈蚣、穿山甲等。);知止散(蜣螂、水蛭、蠍子、蜈蚣、僵蠶等。).
臨床常用烏梢蛇、全蠍、蜈蚣為角藥,以搜風通絡。
在臨床上,用解毒排毒法治療惡性腫瘤,應以《內經》雲“大毒治病,十除六;往往毒藥治病,十之八九;小毒治百病,十進八出;無毒處理,十之八九.....無使其成,傷其義”的原則。
如果壹味追求以毒攻毒,消除癌毒,其結果會損傷正氣,復活癌毒,適得其反。尤其是在腫瘤疾病中晚期,患者正氣已經下降,癌毒也很充沛的情況下,更需要攻補並舉,扶正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