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灸期間,或者說艾灸的整個過程中,最忌諱喝涼水,吃冷食,這就像是在艾灸上放了把火,不利於疾病的物理治療。
(2)如果艾灸後需要立即洗手,需要用熱水,比體溫高50度左右。
(3)大悲大喜大怒,這樣的情緒不穩定,艾灸的效果會打折扣。太餓、太飽都不適合艾灸,尤其是有腸胃病的人,更要註意。
(4)註意艾灸材料的質量,艾條的質量取決於艾灸的效果。壹般直接灸壹定是好艾,這樣不傷經絡,不幹燥,比較軟,容易點燃。
(5)灸的程序《千金方》記載:“壹切灸宜先陽後陰,先上後下。”這裏說的是艾灸的程序。如果上、下、前、後有配穴,艾灸應先在陽經上,先在上,後在下,即先在背上,再在胸腹部,先在頭身,再在四肢。
(6)艾灸時間要循序漸進,穴位由少到多,熱量逐漸適應。壹般艾灸可以在上午和下午進行,晚上九點半以後艾灸要慎重。
(7)艾灸反應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皮膚瘙癢,有的會出現皮疹、乏力、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陰道不規則出血、全身不適。壹般不要慌。繼續艾灸,這些癥狀就會消失。這時候可以艾灸足三裏引火,可以多喝水。必要時,隔天停止艾灸或艾灸,很快此類癥狀就會消失。
氣虛者多汗,氣郁者憂。
濕熱為油,血瘀為血,
陰虛者發熱,陽虛者畏寒。
痰濕者肥胖,極端痰濕者過敏。
平和的人較少生病。
艾灸的適應癥:
(1)流感、哮喘(熱哮、艾草過敏患者除外)、咳嗽、支氣管炎等。
(2)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頸椎病、偏頭痛、肩周炎、肘關節、坐骨神經痛、各種腰腿痛、關節痛、外傷恢復期的輔助理療。
(3)骨折復位和急性扭傷後的治療和恢復期。
(4)婦女卵巢囊腫、輸卵管炎、宮寒、帶下、痛經、惡露不絕、崩漏、子宮脫垂、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乳腺腫瘤等。
(5)胃痛、胃下垂、脂肪肝、肝炎、腎炎、各種腸炎等。
(6)面部早衰、全身無力、精神疲勞、自汗盜汗、失眠多夢、早泄、尿頻、脫肛、大小便失禁、四肢冰冷等。由中氣不足和女性更年期引起。
(7)貧血、低血壓、白細胞減少等。
(8)對早中期癌癥有明顯的鎮痛抗炎作用,能增進食欲,提高免疫功能。
(9)減肥:艾灸早就被用來瘦腰減脂。腰腹肥胖者不必改變平時的飲食習慣。腰腹部溫灸每天1-2次,數周後可達到明顯的減肥效果。
(10)艾灸極大地補充了上、中、小腹之氣,自古以來就是養生的重要技術。
經常艾灸可以補益氣血,美容養顏,強身健體,延緩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