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古籍的總結
1,《神農本草經》:“主明目,精,除濕。”
2、《名醫錄》:“主治血熱、頭痛、心煩。”
3、《草藥半雅》:“主明目,精,除濕。”
4、《日華子本草》:“治產後血腫。”
5、《本草崇源》:“主明目,精,除濕。”
6、《開寶本草》:“煎碎取汁,生死胎。”
7.本草筆記:“重在明目、益精、除濕。治血防發燒,治頭痛,治心煩。”
9、《每日本草》:“春仁,生食補中益氣,活血填精,止渴潤肺。”
10,《德培本草》:“除風熱,明目調經,唯子善。”
11,《新本草》:“主明目益精,除濕,治血防發熱,頭痛心煩。”
12,《增和方劑學概論》:“以明目、益精、除濕為主,治血液不良反應、頭痛、熱心煩。”
13,《醫學概論》:“善化瘀,滋新血。治血心煩,益心利水消腫,除風熱瘡。”
14,《證類本草》:“主明目精,祛濕氣,治血熱頭痛心煩。”
15,《中華本草》:“活血調經;清肝明目。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瘀腹痛;肝熱頭痛;頭暈;眼睛紅腫;我瞎了。”
16,《本草綱目》:“治風解熱,順氣活血,養肝益心,寧心安神,調理女子經絡,虛脫時帶下,各種病前分娩。”
17,《雷公炮制藥物性質說明》:“利目,去濕,治血熱上亢,頭痛心煩,小腹死胎,產後血腫。”
18,中醫大辭典:“活血調經,祛風清熱。治療婦女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產後瘀血疼痛;肝熱頭痛,目赤腫痛,或生胎膜。”
19,《新人參飲片》:“化瘀調經,止嘔,理氣解郁,明目益精。”
20、《中國藥典》:“活血調經,清肝明目。用於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目赤,頭暈疼痛。”
第二,現代研究
1,成分:含益母草堿、水蘇堿和26%脂肪油。油中的主要成分是油酸和亞麻酸,還含有維生素A類物質。
2.藥理學:
1)降壓作用:益母草的水提取物或醇水提取物對靜脈麻醉有輕微的降壓作用。
2)毒性:壹次口服30g以上茺蔚子的人,4-6h後可出現毒性反應,癥狀為全身無力、下肢不動、財務和身體麻木疼痛,嚴重者出汗多呈虛脫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