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乳石往往因礦物成分不同而呈現不同的顏色,如乳白色、淺紅、淺黃、紅褐色等,有些顏色混合在壹起,形成五顏六色的圖案。其造型多種多樣,如筍、柱、簾、葡萄,還有的像各種花草、動物、人物,清晰逼真(圖2.55)。堅硬易粉碎,斷面扁平,白色至淺灰白色,略呈淺棕色。它有壹盞用於光線觀察的星形燈,靠近中心的地方常有圓孔。圓孔周圍有許多淡橙色的同心環,有的還能看到放射狀紋理。最好是雪白晶瑩的,民間也稱之為水晶石,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畢葉《富春江》?“冰壺”“雙龍”含“洞內處處鐘乳石,潤澤清新。它們有的像從頂部垂到地面的玉柱,有的像倒掛在空中的雨雲,有的像洶湧澎湃直沖雲霄的白浪。真是多姿多彩,蔚為壯觀。”
鐘乳石被古人視為藥石,從《神農本草》到《本草綱目》都有很多醫籍記載。唐代柳宗元《與崔饒洲論鐘乳石書》中寫道,少量可“使人光彩溫潤,使氣暢行,刺激腸胃,生活優裕而健康,心安而自得”。鐘乳石是魏晉名士熏制的“五石散”的主要成分之壹。《別錄》認為鐘乳石的功效是:“益氣補虛,治足無力,痛寒,降焦,強陰。孔子的惡行,男性外陰瘡,女性外陰糜爛,暴食癥經常想睡覺。陰,主足寒弱。“關於鐘乳石的功效在《尋本草原》中也有記載:“溫肺納氣,治肺寒,止咳化痰。"
鐘乳石的形成並不容易,保護它就相當於保護了大自然賜予的壹份珍貴的禮物。200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鐘乳石資源保護條例》,並於當年生效,規定:“鐘乳石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占、破壞或者擅自開采;鐵路、公路、橋梁、機場等重大工程的勘察設計,應避開已發現的鐘乳石洞穴。”
石頭的有趣故事:鐘乳石交匯的溶洞頂部有許多裂縫,水滴不斷從每個裂縫中滲出。每當水蒸發時,壹些碳酸鈣沈澱就會留在那裏。壹滴,兩滴,三滴...水不斷出現,不斷揮發,洞頂的碳酸鈣越積越多,最後形成壹個乳頭——童年的鐘乳石。然後,乳頭上覆蓋著壹層層的碳酸鈣,讓它垂得越來越長,甚至達到數米。
鐘乳石可分為“活的”和“死的”。“活的”鐘乳石在水下仍然可以滲出,可以“生長”,而“死的”鐘乳石在水下不滴水就不能“生長”。石筍是鐘乳石的親密夥伴。當洞穴頂部的水滴落下時,殘留的碳酸鈣開始沈積在地面上。在滴水的地方,石筍靠著鐘乳石向上生長。由於其底盤大、穩定且不易折斷,其生長速度往往比鐘乳石快。石筍最高可達30米,猶如壹座石塔拔地而起。
向下生長的鐘乳石有時與向上生長的石筍相連,形成壹個兩端粗中間細的石柱。人們給它起了壹個好聽的名字,叫“快樂相遇”。有的時候,雖然彼此相對生長,但是因為洞頂不再滴水,所以無法生長,無法相連。人們稱鐘乳石為“淚已幹”,稱石筍為“欲穿”。因為鐘乳石生長非常緩慢,幾百年來只有1 cm長。要想把它們聯系起來,還真得透過秋水來看。
在很多石灰巖洞穴中,鐘乳石斷裂或者碳酸鈣過多堵塞了水滴的路徑,也會導致鐘乳石和石筍無法連接。因為水滴被迫改變路徑並移動到其他地方,壹個新的鐘乳石生長了。這樣,鐘乳石和石筍就永遠不會“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