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釀春酒法”是指在壹個發酵周期中,原料不是壹次性全部加入,而是分九次投入。這種方法被收錄在《齊書·姚敏》中。此法先將曲浸泡,第壹次加壹石米,以後每隔三天加壹石米,共九次。釀酒壹般包括制曲和釀造兩個步驟。制曲是在釀酒前培養微生物菌種。《齊·姚敏疏》把酒歌分為兩類:蠢歌和神曲,相當於現在的大曲和小曲。據《齊姚敏書》記載,用神曲釀酒,“壹擊殺三石”,即曲量只需原料總量的1/30;用笨酒曲釀酒時,酒曲用量只占總原料的1/7。可見當時中國白酒的糖化力和醇化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制曲時將原料混合,起到接種微生物的作用。同時也註重原料的濕度、溫度和曲室的密閉性,有利於黴菌的生長繁殖,以“五色服”作為制曲的標準,說明我們對當時微生物的生長規律有壹定的把握。在葡萄酒發酵過程中,我們也非常註重“曲勢”(也就是現在糖化酶和醇化酶的活性)。當時已經知道葡萄酒發酵是按照“曲勢”分批投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