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獻以“感冒”、“打噴嚏”、“流鼻涕”、“鼻塞”等類別論述此病。此病多因氣候變化,寒熱失調,或生活不慎,過度勞累所致。感冒侵襲鼻竅,可分為風寒和風熱。如果外感風寒,則皮毛受邪風影響,肺失宣,風寒發作,鼻塞。風熱之邪從口鼻入,先攻肺;或因風寒邪結於表,郁熱入肺,肺氣不宣,風熱致鼻塞,鼻失通暢,而致病。
本病的治療原則主要是支持療法和對癥治療。中醫把這種病分為風寒型和風熱型兩種。
1.外感風寒證的癥狀有:鼻塞重,經常打噴嚏,流涕水樣,頭痛,惡寒發熱,舌紅,苔薄白,脈緊。檢查發現鼻粘膜紅腫,鼻內有清晰的鼻涕。防己通竅湯由麻黃10g、白芷15g、防風15g、羌活12g、川芎12g、細辛3g、川芎12g、升麻65433組成。
功效辛溫解表,散寒開竅。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麻黃、防風、羌活、槁本用於祛風散寒、解表。川芎、白芷、細辛疏泄,寒通竅;升麻、葛根味甘發散,解表升陽;蒼術發汗利濕;甘草調和藥性。川椒比較辣,不利於傳播,可以不放。
氣虛可根據語素加黨參、黃芪。防兒精防敗毒散由荊芥10g、防風10g、柴胡10g、前胡10g、川芎12g、枳殼12g、羌活10g組成。
祛風邪氣,宣肺開竅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荊芥、防風、生姜、川芎辛溫散寒。前胡、柴胡,宣肺氣;桔梗、枳殼、茯苓理氣化痰利濕;羌活、獨活,祛風散寒,燥濕;人參能扶正祛邪,固則可降。
氣虛可根據語素加黨參、黃芪。
2.風熱鼻證的癥狀是鼻塞嚴重,鼻涕呈黏黃色,鼻癢熱,打噴嚏,發熱,頭痛,微惡風,口渴,咽痛,咳嗽痰黃,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檢查發現鼻粘膜紅腫,有黃色鼻涕。方毅銀翹散由金銀花20克、牛蒡12克、連翹15克、桔梗10克、荊芥10克、薄荷10克、豆豉10克、蘆根65438組成。
祛風清熱、宣肺開竅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處方中,金銀花、連翹具有疏風清熱、消腫開竅的作用;薄荷、荊芥、牛蒡子、竹葉、桔梗、炒豆豉輔助祛風清熱、宣肺開竅;蘆根生津護陰止渴;甘草調和各種藥物解毒。
據說頭痛嚴重的話,會加黃荊、菊花清腦;咳嗽痰黃,加前胡、瓜蔞宣肺,止咳化痰。方二桑菊飲,源於《溫病條辨》,由桑葉15g、菊花12g、桔梗10g、連翹15g、杏仁10g、薄荷10g、蘆根10g、甘草6g組成。
祛風邪氣,清頭目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處方用桑葉、菊花、薄荷祛風祛邪,杏仁、桔梗、甘草宣肺化痰止咳;連翹和蘆葦清熱生津。
按照話來說,如果咽部紅腫疼痛,要加板藍根、射幹,清熱解毒,利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