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肩膀疼是為什麽?

肩膀疼是為什麽?

參考資料:

什麽是肩周炎?

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是由肩部周圍的肌肉、肌腱、滑囊、關節囊等軟組織退行性改變引起的壹種廣泛的炎癥反應。該病是壹種以肩痛、活動受限為特征的慢性疾病,常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左側多於右側,兩側同時發病少見。早期表現,主要是疼痛,或僅有輕微鈍痛或肩部不適和拘束;然後疼痛逐漸加重,尤其是夜間,常影響睡眠,肩關節活動逐漸完全受限;最後形成“凍結狀態”。此病屬於中醫“痹證”範疇,又稱五十肩、漏肩、凝肩、肩周炎等。

中醫如何識別肩周炎?

中醫認為,人到中年,陽氣衰弱,正氣逐漸減弱,肝腎不足,氣血虛弱,營衛失調,使筋脈肌肉失去了養料。當風濕、寒邪侵襲時,容易造成氣血凝滯,陽氣不散,所以發病。

(1)正氣不足:“腎氣虛”。人到50歲,肝腎精氣開始衰退,或勞累過度,或病後身體虛弱,導致氣血不足,筋脈滋養不足,營衛失調。《漢藏經·五弼》雲:“腎氣內消...精氣日衰,然後邪氣沖進來”。王松懷在《太平盛慧芳》壹書中說:“倦夫之人,表裏不足,血氣虛弱,痰濁散漫,易受風寒侵襲...不管他們被什麽迷惑,很多人都被麻痹了。”現代醫學家劉渡舟在《金匱要略》中說:“凡尊榮譽者,必養尊處優,愛閑惡勞,多食肥甘,而肌肉豐腴,不勞則筋骨衰弱,以致肝腎衰弱...陽虛,血液循環不暢,勞累出汗,身體會被微風吹得筋疲力盡。”

(2)外邪入侵:濕住、中風淋雨、赤肩而眠等。,均可引起外感邪氣侵襲,寒濕滯留於筋,寒則血凝,脈急則痛;寒濕之邪侵入筋骨關節,導致關節屈伸不利。如晉代《儒家事》說:“此病多在四時下雨,三、九月陰寒不能用水,故草寒如水,或近水之地,勞苦之人,觸風雨,濕痹而眠。”再比如朱明?FDAE?《普濟方》說:“此病久坐濕地,臥寒之地。”

西醫認為肩周炎的病因和病理是什麽?

(1)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根據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本病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①老年性退行性變:此病多見於40 ~ 50歲以上的中老年女性,與老年性退行性變明顯相關。

②風濕寒邪侵襲:相當壹部分患者發病前有明顯的風濕寒邪侵襲史,如濕住、中風淋雨、露肩而眠等,說明風濕寒邪侵襲是肩周炎的外因之壹。

③肩部活動減少:該病臨床特征多見於中年及以上女性,左肩發病率多於右肩。腦力勞動者的發病率比體力勞動者多,或者由於某些原因(如上肢骨折、肩部軟組織損傷、頸椎病等肩部活動受限的患者)肩部活動減少後往往繼發肩周炎。所有這些特征表明,肩部活動的減少可能與這種疾病的發病有關。

(2)病理學

①肩關節組織如關節軟骨、滑液囊、腱鞘、肱二頭肌長頭腱等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

②關節囊及周圍軟組織出現無菌性炎癥。炎癥過程中釋放的炎癥介質引起血流動力學改變和漿液性滲出。滲出液的系統化使肌腱與腱鞘及關節周圍組織粘連,組織彈性下降,最終導致關節攣縮,形成所謂的“肩凝”。目前,肱二頭肌長頭肌腱鞘炎被認為是該病的病理改變之壹。

肩周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肩痛:起初肩痛是陣發性的,多為慢性。後來疼痛逐漸加重或突發,或為刀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疲勞後,往往會加重疼痛,疼痛可擴散至頸部和上肢(尤其是肘部)。當肩膀被意外碰撞或牽拉時,往往會產生撕裂樣的疼痛。肩痛是這種疾病的主要特征。那些患感冒的人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2)肩關節活動受限:肩關節各方向的活動均可受限,尤其是外展、提拉和內外旋。隨著病情的進展,由於長期廢用引起的關節囊和肩部周圍軟組織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喙肱韌帶固定在縮短的內旋位,限制了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肩關節外展時有典型的“肩”現象,尤其是梳頭和肩。

(3)怕冷:患肩怕冷,很多患者常年用棉墊包裹肩部。即使是夏天,他們也不敢吹肩膀。

(4)壓痛:多數患者可感到肩關節周圍有明顯壓痛,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腱溝。肩峰降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特別是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溝,少數病例表現為肩部周圍軟組織廣泛壓痛,無壓痛點者少見。

(5)肌肉痙攣和萎縮:肩部周圍的肌肉,如三角肌、岡上肌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出現廢用性肌萎縮,典型癥狀有肩峰前突、擡起不便、背屈不利等。此時疼痛癥狀減輕。

(6)X線和實驗室檢查:大部分常規攝影正常。後期部分患者可見骨質疏松,但無骨質破壞,肩峰下可見鈣化陰影。實驗室測試是多麽正常。

肩周炎的診斷標準是什麽?

肩周炎的診斷標準如下:

(1)40 ~ 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常有風濕、寒邪侵襲或外傷史。

(2)肩痛和運動痛,夜間加重,可向手部放射,但無異常感覺。

(3)肩關節活動受限,尤其是上提、外展、內旋和外旋。

(4)肩部周圍壓痛,特別是肱二頭肌長頭腱溝。

(5)肩部周圍肌肉痙攣或肌肉萎縮。

(6)X光和實驗室檢查壹般顯示無異常。

肩周炎的診斷需要鑒別哪些疾病?

(1)肩關節結核:①常伴有結核。②常有低熱、消瘦等全身癥狀。③多發生於成人,也可發生於任何年齡。④紅細胞沈降速度快,可達50 mm/h以上..⑤X線片顯示明顯骨質疏松,骨質破壞壞死,甚至肩關節半脫位。

(2)頸椎間盤突出:①急性起病。②以神經根痛為主要癥狀,即疼痛沿神經分布區向前臂和手部放射,並伴有感覺和肌力的改變。③頸部活動受限,肩部活動正常。

(3)骨腫瘤:①原發性骨腫瘤多見於青少年,老年患者多為轉移癌,故全身癥狀明顯。②大多數血液檢查呈陽性。③X光鑒定。

(4)肩軸損傷:好發於青壯年,有明顯外傷史,肩關節被動運動正常。

常用什麽西藥治療肩周炎?

(1)非甾體抗炎藥:可在中醫治療的基礎上作為輔助治療。在關節疼痛嚴重的情況下,可以少量使用以緩解疼痛,然後就會停藥。

①阿司匹林:3 ~ 6g/日,分3 ~ 4次口服;或水楊酸鈉,6-8g/日,分3-4次口服。水楊酸鹽具有鎮痛、解熱、抗炎、抗過敏等作用,該藥是無心臟炎者的首選。吃了這種藥後,可能會有胃腸刺激或胃出血,要註意觀察。

(2)吲哚美辛:具有抗炎、解熱、鎮靜作用。每次口服25mg,每日2-3次,飯後服用,以減輕對消化道的刺激癥狀。消化性潰瘍患者不宜慎用。

③童眼喜康:具有抗炎、鎮靜作用。每次口服20mg,每日1次,飯後服用。這種藥用量小,不良反應比阿司匹林和吲哚美辛輕,是常用藥。但仍可引起潰瘍出血,故潰瘍患者、哺乳期婦女和兒童禁用。

(2)腎上腺皮質激素:這類藥物可抑制過敏反應,控制炎癥發展,減少炎性滲出,但壹般盡量不用。強的松等藥物,10 ~ 20 mg,每日2 ~ 3次;或地塞米松65438+每日0.5mg,分兩次服用。

如何根據中醫辨證治療肩周炎?

中醫壹般將肩周炎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風寒侵襲

主要癥狀:肩痛較輕,病程短,疼痛局限於肩部,多為鈍痛或隱痛,或麻木,不影響上肢活動,局部受涼、溫熱或觸摸會減輕疼痛,舌苔白,脈浮或緊,多在肩周炎早期。

主證分析:對於體虛的人,皮膚衛陽無力,次要原因是汗出為風,虛則風寒襲皮膚經絡,阻礙肩部氣血運行,通不過則痛,故肩部疼痛,局部畏寒。由於病程短,風寒只侵襲肌肉表面,所以疼痛較輕。浮苔或緊苔,脈白,都是肌表寒邪的標誌。

治療原則: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處方:蠲痹湯。

羌活10克、獨活10克、桂枝10克、秦艽10克、海風藤10克、桑枝1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木香65。

方傑:鐘芳的羌活、獨活、桂枝、秦艽、海風藤、桑枝祛風散寒、除濕通絡;與當歸、川芎、木香、乳香配伍,活血理氣,止痛。甘草調和各種藥物。所有藥物都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感冒者加制川烏、阿莎麗;風之勝者,重用羌活,加防風。

(2)寒濕凝滯

主要癥狀:肩部周圍肌群疼痛劇烈或向遠端放射,晝輕夜重,病程長,肩部因疼痛而擡不起來,肩部感覺冷、麻、重、冷,溫暖感稍減。舌質淡胖,苔白膩,脈滑。

主要癥狀體征分析:老年人肝腎虧虛,正氣不足,或因淋雨涉水,睡眠不當,外感寒濕侵襲,滯留局部,寒濕長期積聚,造成局部經絡阻滯,故見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實,故痛烈畏寒;濕度大,所以有壹種沈重的感覺,暖和了疼痛稍微減輕。舌淡胖,苔白膩,脈滑。

治療原則:散寒除濕,化瘀通絡。

藥方:烏頭湯。

麻黃10克,制川烏12克(先炒),白芍15克,黃芪30克,全蠍12克,羌活12克,阿莎麗6克,甘草6克。

方藥:方中制川烏、羌活、阿莎麗、全蠍溫經散寒、除濕、通絡止痛;麻黃散表寒表濕;芍藥和甘草。黃芪可以益氣固表,從而緩解麻黃和附子的藥性,防止正氣受損。諸藥配伍,能使寒濕之邪微汗解表,祛邪不傷正氣,從而達到溫經散寒、祛濕止痛的作用。

(3)瘀血阻絡

主要癥狀:外傷或久病後肩部疼痛,局部疼痛,局部疼痛劇烈,針刺樣,拒按,肩部活動受限。或局部腫脹,皮膚紫暗,舌紫暗,脈澀。

主要證候分析:外傷內傷、局部經絡損傷、氣血失調;或長期疼痛入絡,血瘀,故局部疼痛劇烈,呈針刺樣、定位、拒按,或腫脹。皮膚紫暗,舌紫暗,脈澀,都是血瘀的表現。

治療: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方藥:活絡效靈丹、桃紅四物湯合方加減。

當歸15g、丹參15g、生乳草15g、桃仁10g、紅花10g、熟地黃10g、川芎10g、桂枝10g和白芍10g。

解決方法:用當歸、丹參、桃仁、紅花、川芎活血化瘀止痛,熟地與當歸配伍養血。白芍能緊急止痛,乳香、沒藥能活血行氣止痛;桂枝、桑枝、雞血藤用於祛風通絡。所有藥物都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

(4)氣血兩虛

主要癥狀:肩痛麻木,四肢無力,皮膚暗沈,精神疲乏,或局部肌肉攣縮,肩峰肥大,舌淡,脈弱。

主要癥狀分析:久病不愈,氣血虛弱,外邪入侵,經絡不通,老年人護理中肩部肌肉經絡缺失,所以可以看到肩部疼痛麻木,四肢無力,皮膚暗沈,肌肉萎縮,精神疲勞。舌淡脈弱都是氣血不足的癥狀。

治療原則:益氣養血,祛風通絡。

藥方:秦檜吳四湯,或用此方治療。

秦艽12g、桂枝12g、當歸12g、川芎10g、白芍12g、生地12g、黃芪15g。寒加羌活、獨活、附子;用薏苡仁和海桐皮濕潤;加入木瓜、雞血藤、忍冬藤收縮肌肉;痛苦增加了整個蠕蟲。

方藥:本方用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養血柔筋,用秦艽祛風散寒,用桂枝、黃芪溫經通絡散寒,用* * *起益氣養血、散經散寒的作用。

有哪些治療肩周炎的中成藥?

(1)昆明海棠片

藥物成分:昆明山海棠。

功效:疏通經絡,消腫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風濕寒痹、麻木、早期肩周炎。

用法:口服2-3片,每日3次。

(2)石豐寒痛片

藥物的組成:參見類風濕性關節炎壹章。

功效:祛風散寒,利水通絡,扶正固本。

適應癥:各期肩周炎。

用法:口服6片,每日2-3次。

(3)馮同安膠囊

該藥物由防己、木瓜、桂枝、石膏、姜黃、海桐皮、忍冬藤、連翹、通草、黃柏組成。

功效:清熱利濕,活血通絡。

適應癥:肩周炎患者早中期有發熱癥狀。

用法:口服4-5粒膠囊,每日3次。

(4)鼻苦乃停片

藥物成分:制川烏、制草烏、制乳香、制沒藥、制馬錢子、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絡。

適應癥:各期肩周炎。

服用方法:口服5 ~ 7片,每日4次,連續服用3個月為1療程。

(5)碧龍清安片

藥物的組成:鈥?、懷生地、馬錢子、乳香、沒藥、薏苡仁等。

功效:祛濕消腫,活血化瘀,舒筋活絡。

適應癥:各期肩周炎患者有發熱癥狀。

用法:口服5 ~ 7片,每日4次,連續服用3個月為1療程。

治療肩周炎的土單藥方有哪些?

(1)川強活湯

包括羌活、秦艽、海風藤、木瓜、五加皮、續斷、防風、阿莎麗、丹參、桑枝。

功效:祛風散寒,舒筋活絡。

適應癥:早期肩周炎。

給藥方法:煎服,每日1劑量。

(2)加味四物湯

包括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桂枝、生姜和甘草。

功效:養血活血,溫經散寒。

適應癥:各期肩周炎。

給藥方法:煎服,每日1劑。

(3)化痰齊星方

組成:茯苓5g,姜半夏12g,枳殼10g,風化硝6g,白術12g,白芥子12g,姜黃10g,桑枝12g,生姜8g。

功效:化痰,行氣,舒筋止痛。

主治:痰濕阻絡型肩周炎。

給藥方法:煎服,每日1劑。

(4)玉竹湯

組成:玉竹30g、桑寄生30g、鹿銜草15g、白術15g、茯苓15g、牛膝15g、白芍15g、炙甘草9g。

功效:健脾利濕,補腎通絡。

適應癥:肩周炎,壹臂或雙臂疼痛,不能舉高或旋轉不良,不論新病。

劑量:每日1劑,分兩次煎服。

有哪些治療肩周炎的外用膏藥?

(1)首鐵嶺

該藥物的組成及制備方法:雄黃、樟腦、鳳仙花、丁香、半夏、烏梢蛇、蜈蚣、凡士林。將藥物研成細粉,與凡士林混合制成藥膏。

功效:溫經通絡,散寒止痛。

主治:風寒侵襲血瘀型肩周炎。

使用方法:取適量藥膏塗於敷料上,貼於患處。

(2)護肩霜

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牛蒡子1500克、鳳仙花120克、川芎120克、桂枝60克、大黃60克、當歸60克、白蘞60克、肉桂60克、草烏60克、地龍60克、僵蠶60克、赤芍60克、白芨60克荊芥120克,木香120克,蘇合香油120克,蜂醋3000克,香油5000克。將上述藥材加入炸糕中,濾渣,加入蜂蠟攪拌成糊狀。蜜蠟夏天要加,冬天要減,壹周後就要用了。

功效:溫經通絡,祛風散寒,化瘀止痛。

適應癥:各種類型的肩周炎。

用法:取適量藥膏塗於棉片上,均勻塗抹貼於患處,每3 ~ 5天更換1次。

(3)祛藥膏

藥物的組成及制備方法:清明前鮮澤漆2500克,生植物油7500克,生麻黃180克,生半夏、生南星、甘遂各180克,白芥子、狼毒、僵蠶各240克,藤90克,硝酸30克,炸鉛粉1500克。首先將澤漆放入油中煮沸去渣,加入麻黃、天南星、甘遂、白芥子、大戟、僵蠶,煮沸去渣,滴成珠狀時加入太子參,用硫酸鈉過濾煮沸後的油,加入黃丹,將藥膏攤在牛皮紙上。

功效:溫經散寒,化痰止痛。

主治:痰濁阻絡型肩周炎。

用法:洗凈患處,將藥膏融化貼於患處,每5天換1次。

(4)五指軟膏

藥物的組成及制備方法:桑枝、槐樹枝、榆樹枝、桃樹枝、柳樹枝各36cm(直徑12mm,適宜秋末冬初采收)。將每根樹枝切成3厘米長,放入500克麻油(黃色)中炸熟,取出,將15克乳香和沒藥分別研細,加入油中,邊加邊攪拌(單向攪拌),加入250克張丹,繼續攪拌,糊狀溫熱後鋪在25-30張牛皮紙上備用。

功效:疏通經絡,祛瘀止痛。

適應癥:肩關節周圍炎。

用法:洗凈患處,將藥膏塗於患處,每5天換1次。同時,指導患者加強肩關節功能鍛煉。

治療肩周炎有哪些藥浴方法?

(1)洗液ⅰ

藥物組合物:防己30克、威靈仙30克、五加皮30克、羌活30克、獨活30克、川芎30克、赤芍30克、紅花30克、木瓜30克、雞血藤30克、人參藤30克、海風藤30克、青風藤30克、桑枝30克、馬錢子30克、伸筋草30克

功效:溫經活絡,祛風散寒。

適應癥:肩周炎。

用法:將藥材放入鐵瓷盆中用冷水浸泡2小時,然後文火燉20分鐘,不去渣。溫度適宜時,將毛巾蘸藥水熱敷患處,或直接用藥水沐浴患處,再加熱。水可以在加熱前加入。1 ~每日2次,每次30分鐘,每劑可使用1周。

(2)洗液II

藥物組成:伸筋草、威靈仙、續斷、麻黃、桂枝各65438±05g,當歸、紅花、川烏、草烏、木鱉子、乳香、沒藥、川芎各65438±02g。

功效:舒筋活血,溫經散寒。

適應癥:各期肩周炎。

用法:同乳液I。

(3)肩漏風熏洗方

藥物組成:大葉黃楊15克,桂枝、紅花、木瓜各9克,僵蠶15克,黃酒250克。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適應癥:肩關節周圍炎屬風濕性關節痛型。

用法:將藥物用清水浸泡15分鐘,然後加水至半盆,加入黃酒煮沸,趁熱熏洗患處,涼了再熏洗,每次15 ~ 30分鐘。每天兩次,每次劑量持續3天。

治療肩周炎用什麽藥?

(1)壽州散

藥物組合物:半夏、天南星、川烏、白芷、草烏、阿莎麗、紅花、沒藥、乳香、蔥、生姜和白酒。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化瘀。

適應癥:各期肩周炎。

用法:將藥* * *敷研成細末,再加入生姜、生蔥搗碎,與適量白酒混合,放入鍋中煸炒,敷於患肩,外包固定,隔日換藥1次。如果皮膚對藥物過敏,可以用紗布蘸清油使其與皮膚分離後再敷。

(2)川烏散

藥物組成:川烏90克,草烏90克,樟腦90克。

功效:溫經散寒,通陽除痹。

適應癥:肩周炎。

用法:上藥研成粉末,根據疼痛部位大小取適量粉末,用醋調成糊狀,均勻塗於患處及壓痛點,厚度約0.5cm,用紗布包好,用熱水袋壓在局部熱敷處約30分鐘,每日1次。

(3)武夷鹽粉

藥物組成:吳茱萸、薏苡仁、萊菔子、菟絲子、蘇子、原鹽各30克。

功效:祛風散寒,溫經通絡,祛濕止痛。

適應癥:肩關節周圍炎。

用法:將藥物研成粗粉,先用生鹽鍋煎,再加入中藥粉炒至微變色,然後倒入布袋中外敷於患肩,邊熨邊活動肩關節,直至藥物溫度低。隔壹段時間炒壹下敷壹下,壹天3次。

治療肩周炎有哪些外擦療法?

(1)外用擦方

藥物組合物:草烏12g、草烏12g、幹姜12g、阿莎麗8g、威靈仙6g、鳳仙花8g。紅花6克、川芎4克、桂枝7克、獨活8克、穿心蓮6克、樟腦15克、松枝6克、大黃8克、仙茅6克、巴戟天6克、茴香6克、丁香6克、三七6克、五加皮6克、牛膝4克、乳香12克、沒藥12克、全蠍6克。

功效: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適應癥:各種類型的肩周炎。

用法:將藥物粉碎成粗粉,用55%白酒浸泡,夏季14天,春秋21天,冬季30天,過濾5天。晚上睡覺前,用棉簽蘸適量藥液敷在疼痛部位,用聚乙烯超薄膜(薄軟食品塑料袋)覆蓋。外面的衣服會蓋在上面大概10分鐘,溫度會升高(灼熱感正常)。6小時後,取下蓋子。每天1次。註意事項:藥物應均勻接觸皮膚,孕婦及酒精過敏、皮膚損傷者禁用。

(2)消炎止痛液

藥物組合物:丁香、山茶花各10克,木香9克,大黃12克,紅花10克,當歸12克,生地、赤芍、丹皮、白芷、川芎各10克,防風、乳香、沒藥、荊芥各9克,薄荷6克。

功效: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適應癥:肩周炎。肩關節疼痛難忍,難以入眠,手無法擡起轉動後者。

用法:除樟腦外,加90%酒精(適量)浸泡24小時(酒精與藥物的比例為1∶2),然後將水放入鍋中,蒸餾收集蒸餾液200ml,濾出藥渣中的殘液,將樟腦粉加入蒸餾液中,與濾液混合,制成350ml外用擦液備用。使用時,用特定的電磁波譜治療儀將產品敷於患處10分鐘,然後每隔5分鐘敷於患處1次。每次照射持續30分鐘,每天兩次。

完整版請看這裏:/sljk/ybjb/sljk/ybjb/yundong/jgjzwy . htm

  • 上一篇:腳扭傷後走路後酸脹。
  • 下一篇:秋季養肺有哪些方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